|
|
全面监测上海的"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12:48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孔同报道
从今年4月16日上海气象部门推出“霾”预报以来,上海已出现了几次“霾”,但相比一些大城市,上海的“霾”出现频率还是非常低的,危害也并不算很严重。 去年监测到6次“霾” 几年前,我们几乎没有听到过“霾”这个名称,而去年上海就已监测到6次“霾”,今年会提高“霾”的监测标准,这样“霾”出现的频率也会有所提高。 上海中心气象台的专家曾解释,过去认为相对湿度在80%以上就不叫“霾”,现在则认为相对湿度在80%—90%之内的不一定全是轻雾,也可能为“霾”。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造成能见度降低的主要是水汽还是悬浮颗粒物。出现“霾”时,悬浮颗粒物直径越小,对健康危害越大。上海气象局将定义“霾”的标准提高,也是为了提醒市民注意防范,减少出门。 “霾”形成的几大原因 有专家表示,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中就包括“霾”,我国北方地区干旱日重,沙尘微粒漂浮在空中带来了“霾”。 城市的机动车增多也是“霾”的帮凶。早上多“霾”,原因是上班高峰时机动车都在路上,排放的污染物也多,上下空气没有得到自然流动,污染物积聚成了“霾”。 大城市的高大楼宇不经意间也为“霾”的形成增添了可能性。由于楼宇高大遮蔽,城市的通风条件变差,颗粒物聚集难以排放出去。 拟设立体监测系统 近期,上海气象局城市环境气象中心正准备开展对流层不同高度上能见度立体监测,并计划进一步加强卫星遥感的应用,与有关高校和科研部门合作,加强有关“霾”的研究。 事实上,受“霾”影响最严重的珠三角地区,已开始构建区域性立体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去年6月还推出了一套“霾”预警信号,以黄色标示。 目前上海的“霾”不是很严重,还不需要建预警信号,但上海气象局打算建立一套完善的预报机制,及时将消息告诉市民,让市民躲避污染的空气。目前针对大雾,上海已建立了一套长三角的合作机制,并建立了高速公路的预警机制,“霾”也会列入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