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城市的道路畅通无“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00:05 红网

  如果德国人卡尔·本茨有幸复活,面对自已的发明——满世界的汽车,真不知他会兴奋到何种程度,当兴奋的他被堵在马路上时,不知他又会是怎样的苦脑。但无论如何,他都不会相信,100多年以后的地球上,有他的发明——汽车8亿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国制造。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4亿辆,其中,私人汽车突破3000万辆(私人轿车12477175辆,占私人汽车的40.3%)。开上私家车不知曾是多少人的梦想!今天,梦是不用做了,可路却堵了。

  据《中国城市畅行指数2006年度报告》显示,2006年城市畅行程度受评得分为54.1分,未达及格线,表明城市交通正处于拥堵困境。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堵车属正常现象”。市民上下班时的汽车平均行驶速度仅为23.5公里/小时,仅比怠速行驶速度(20公里/小时)高出3.5公里/小时,交通低畅行现象普遍存在,广大市民对此不满。

  说到“挤”,也算是中国特色,很多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四有”挤民。一是有恒心。小时候挤,长大了挤,老了还挤,总之一句话,“活到老挤到老”。二是有力量。白天挤,晚上挤,出门就挤;和老人挤,和孩子挤,逮谁和谁挤。三是有共识。乘车挤、买票挤、看病挤、逛市场也挤,心照不宣一块“挤”。四是有胆量。行人同自行车挤;自行车同汽车挤;汽车同火车挤,说好听点这叫“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说难听点就是“马路上走钢丝,拿生命开玩笑”。可以想象,在挤字当“道”的今天,这路那有不堵之理。

  目前,很多城市都在想方设法破解“堵”的问题,好让城市的道路不那么挤。其中,最普遍、最实现、最见效的方法就是修路。可面对“路口总被塞满,个个横眉冷对”,“你要让我让一让,我就瞪你好几眼”,“你要朝我指一指,就是让你挨两拳”的交通困境,一些地方是不修也堵,修了还堵,修与不修都堵,甚至还出现了“宽路被挤窄,窄路被挤堵,堵住再修路”的恶性循环。土地是有限的,路不可能无休止地修下去。所以,光修路是行不“通”的。

  去过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都会对那里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文明礼让的行车习惯印象深刻。回来后面对国内城市的交通状况,难免皱眉头,抱怨我们的政府为什么就管不好交通、我们的驾车人为什么就不能文明行车、交通规则在我们这里怎么就不能严格执行,感叹我们的交通何时才能像人家那样,告别拥堵,文明有序。

  要知道西方的马路并不比我们宽多少,西方的车也并不比我们少多少。之所以西方的路畅我们的堵,不单单是因为人家发达,路修的宽,地铁建的多。更重要的是,人家男女老少,不管是开车,走路还是骑自行车,上路都奉行一个“让”字。

  考量一个城市的交通环境,除了路况的优劣、公车的多少、驾驶员技术水平的好坏等硬杆杆外,更重要的是看城市居民的文明素养和社会操守,而评判这一软指标是否符合时代要求的唯一办法,就是市民在城市道路上的表现。目前,从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交通现状来看,交通软指明显弱化。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城市的主要路口总被“塞瓶盖”?为什么城市的道路总患“肠梗阻”?

  城市道路做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不仅关乎城市形象和发展,更关系城市和谐和居民的幸福指数。如何让城市道路畅通无“堵”?关键是看我们选择“让”还是“挤”,如果一如既往的“挤”下去,即使卡尔·本茨不发明汽车,我们同样会被自己“堵”在文明、和谐、畅通的大门之外。城市道路如何才能畅通无“堵”,笔者认为,一个字“让”。

稿源:红网 作者:丰栋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