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尊荣 岂能无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09:56 南方都市报

  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副主席朱鼎健谈申办世界杯

  高球尊荣 岂能无我

  2006年12月11日,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主席朱树豪从高尔夫世界杯的举办地——巴巴多斯的森迪莱恩球会接过2007年世界杯的举办旗帜,标志着从今年开始,这项世界级赛事将连续12年落户中国。

  对于一个只有22年高尔夫球龄的国家来说,连续12年拥有世界杯堪称神奇;但对于观澜湖来说,这只是它15年传奇中的一个亮点。1992年,20亿港币投在深莞交界的不毛之地;2001年,以天文数字请来“老虎”伍兹;2004年,宣布成为世界第一大球会……说不清哪个消息更有轰动效应了。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观澜湖,总是以祭出大手笔的方式来引起世人对它的关注。

  12可能是观澜湖的幸运数字,12年打造12个球场,连续12年承办世界杯,球会副主席朱鼎健1995年开始和高尔夫结缘,至今也正好是12年。

  十二年前的荒山野岭让人心慌

  记者(以下简称记):15年前,令尊投资20亿打造观澜湖的时候,高尔夫进入中国才几年,应该说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前景是很不明朗的,当时你是如何理解令尊的决策的?

  朱鼎健(以下简称朱):球会是1992年开始动工的,1995年我正式回国工作。说实话,当时我不太理解父亲的决策,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有人说,朱树豪是不是疯了,把20个亿丢在了荒山上,扔进了大海里。当我看到这里的荒山野岭时,心里感到特别的慌,我心里想,这么大的投资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回报啊?那个年代,从深圳市区到观澜镇太遥远了,正常的时候需要两个小时车程,一下雨就要四个小时。当时我只有一个安慰,那就是我知道高尔夫可以给商业带来好处。我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就住在高尔夫社区,深深体会到高尔夫在商业活动中的价值,没有一项运动可以像高尔夫那样把人与人锁在一起4个多小时。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成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开始招商引资,很多客户是外商,高尔夫也就成为他们的共同语言。这个安慰后来也给了我信心。

  记:据说观澜湖最早的时候一个月只有100个人来打球,现在的统计数字呢?

  朱:的确是这样,1995年的时候,只尼克劳斯一个球场,一个月内来打球的不超过100人。而现在,最高纪录是一天当中有3000个人打球。改变当年惨况的一个契机就是我们承办了高尔夫世界杯。为了展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新形象,深圳市政府将修建梅观高速的计划提前了10年,交通的便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打球。观澜镇也从当年深圳排名最后的穷困镇,跃居现在的18镇之首。所以,尽管我父亲当年的投资有些冒险,但事实证明他是很有眼光的。

  记:你见证了观澜湖一步步迈向世界第一,它是完全按照当年的理念在发展吗?

  朱:是的,只是它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我的想像。我们的定位是打造国际高尔夫社区,社区是一种潮流,现在的观澜湖已经集打球、休闲、商务、社交、居住为一体,改变了球会只是男人打球的地方这种老观念,男士打球的时候,女士可以做SPA,孩子可以去儿童乐园。

  伍兹到访是个历史转折点

  记:观澜湖历史上举办过不少高水平的高尔夫赛事,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朱:我们一般是举办有奖金、有球星、有出场费的比赛,到2001年的时候,我们已经举办了20多项比赛,但大多数是亏损的,当然有些本身就是公益性的。2001年老虎伍兹的到访是个转折点,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因为那次活动是我全程跟进的,包括联系伍兹的经纪人、谈电视直播、找赞助商等等,那是观澜湖第一次在门票销售上获得收益,而伍兹缴纳的60万美元个人所得税也创下了当年中国的个税纪录。那次也是气氛最紧张的一次巨星到访,不仅是老虎第一次访华,更因为那是“9·11”之后,老虎第一次离开美国本土。当时只有两个人知道老虎的私人飞机抵达深圳的时间,他的经纪人和我。

  记:在高尔夫普及化和平民化的问题上,你觉得观澜湖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朱:我们有几个长期的活动都是在促进高尔夫的普及,大卫利百特学院每年可以培养一万名学员,高尔夫马拉松每年吸引了数千人参赛,费度亚洲杯则专门培养青少年选手。

  世界杯当然要有中国人参与

  记:高尔夫世界杯一直为欧美国家所垄断,观澜湖为什么要申办这项赛事,而且要一举拿下连续12年的举办权?

  朱:世界杯是唯一全球范围竞争的赛事,是高尔夫的奥林匹克。非常可惜,高尔夫未能进入2008年奥运会,否则这个项目可以再上一个台阶。进不了奥运会的项目就不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要让高尔夫在中国迅速发展,就需要通过顶级比赛的球星效应,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高尔夫不需要特别强健的体魄,很适合中国人参与,但是在电视上看不到中国人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高尔夫是一项世界性的运动,但没有13亿中国人的参与怎么称得上是世界性的运动呢?我们不仅要参与,还要培养高尔夫球界的姚明,这就是我们申办世界杯的初衷。而且我们认为,只举办一两届比赛的话,持续性不够,我们必须用更多的时间、持续的赛事来推动中国高尔夫。作为东道国,这连续12届比赛中都会有中国队,而在其他国家举办的话,中国选手是根本没有机会参加的。

  记:申办的时候有没有遇到竞争对手?

  朱:当时我们最大的对手是迪拜,他们看来志在必得,甚至愿意额外给国际高尔夫联盟10亿美金,作为发展高尔夫的基金,而我们的承诺只是承担每年的举办费用。

  记:那观澜湖凭借什么取胜?

  朱:首先我们靠的是举办比赛的历史,30多次国际大赛和10多位国际巨星到访,很多亏损的赛事我们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回报,因为我们赢得了声誉;其次是我们能承担经济责任;还有我们的游说工作,两年来我们40多次去欧美国家游说,不断地向国际高球组织的同行们传达着这样一种理念:没有中国人参与的高尔夫不能算是世界性的运动。当然,中国的市场也是我们胜出的重要原因,因为中国正成为全球高尔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历史上还没有一项高尔夫比赛在同一个地方连续举办12年,也没有一个赞助商会签一份长达12年的合同,而这些,观澜湖都做到了。

  记:为了迎接世界杯,观澜湖现在有什么准备工作要做?

  朱:作为观澜湖12个球场中最长的球场,奥拉沙宝球场以160多个极具挑战性的沙坑为人所称道,球场本身不需要大的改造,只是增加一点难度系数。主要的问题是人员的分流,到时候有5万名观众,媒体、球手、赞助商加起来也有数千人,还有另外4个东莞球场正常打球的1000多人,现在的东莞会所基本上可以承受。我们今年打算在东莞会所旁边再建一座五星级酒店,估计在明年世界杯前可以投入使用。

  记:你想像过12届世界杯会给观澜湖和中国高尔夫带来什么吗?

  朱:1995年世界杯后,中国再也没有举办过连续十天有电视直播的高尔夫赛事,就是去年有老虎参加的汇丰冠军赛在美国也没有直播。你想像一下,接下来的12年,每年有148个国家连续十天同步直播,加起来就有6000个小时,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观澜湖和中国选手,那是一个怎样的宣传效果?2008年后,和奥运会有关的新闻将会转移到英国,能把观众的眼光吸引到中国的赛事可能不多,世界杯就能做到。还有一点很重要,现在北京有奥运,上海有F1和网球大师杯,中国的南方有什么?那就是高尔夫世界杯,世界杯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特别是认识中国的南方。

  记:除了世界杯,观澜湖在举办赛事方面还有什么计划?

  朱:朝王杯和友好杯还要继续办下去的,虽然这两个赛事没有奖金,但这是观澜湖创办的。

  压轴之作必须有中国元素

  记:观澜湖现在已经拥有216洞了,还有刷新纪录的打算吗?

  朱:球场是纯粹应需求而建的,2001年老虎来之前我们是一年50万人打球,之后就翻了一倍。所以我们从2003年开始兴建5个球场,5个球场同时动工,而且均在一年内完成,这都破了世界纪录。目前刚建好的两个球场,应该是观澜湖的压轴之作。

  记:和前十个球场分别由十大世界级巨星设计相比,这最后两个球场的设计师好像有点不同,为什么会选择一个83岁的老人和中国的张连伟?

  朱:北戴是一位大师级的设计师,美国排名前100位的球场里,北戴设计的就有10个,这次设计很可能是他的收官之作,能请到他来设计我们的第11个球场,我的感觉就像是买到了毕加索的油画。至于张连伟,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合作。12是一个特别的数字,一年有12个月,生肖有12个,我认为,观澜湖的第12个也是最后一个球场必须要有中国人的影子,而张连位作为中国高尔夫的第一人,是最合适的人选。怎么使这个特别的球场和前11个区别开来呢?我们想到了小孩子,把18个洞全建成3杆洞,可以不用球车,可以让孩子们拉着球包打,在没有距离和障碍压力的状态下轻松打球,所以这个球场具有亲子的元素。这个球场的另一大特色就是18个果岭形状各异,借鉴了许多经典老球场的果岭类型。

  高尔夫为中国经济“添砖加瓦”

  记:不少人有这样的看法,高尔夫在中国已经从一项体育运动变成了炫耀身份和谈生意的方式,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朱:一直以来,高尔夫在中国的角色都是为经济“添砖加瓦”,事实上,世界各地的政客、商人都在打高尔夫,因为中国高尔夫起步晚,不够普及,舆论才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记:作为以高尔夫为事业的商人,你觉得中国高尔夫需要一个更宽松的氛围吗?

  朱:现在政府限制球场的盲目发展,我是赞同的,球场只有建在经济密集的地方才有成效,一个行业的迅速发展是需要相关的法规来引导和调控的,现在出台政策法规也是为了未来更健康地发展。

  采写/摄影:本报记者 顾晨白

  图:

  ▲在世界杯的海报面前,朱鼎健充满信心。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