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排洪”效力究竟有多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10:52 南方日报

  新政推出近月,深圳工行首发新品加剧银行争战

  QDII“排洪”效力究竟有多大?

  近期股市处于震荡之中,虽然各路专家和分析师们大都齐言牛市前景不改,当前仅是中期盘整,但投资者的信心已发生动摇。在这一变化面前,顺应政府推出的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放宽新政,从股市抽出资金欲购买QDII产品的投资者日益增多。银行业部分人士惊呼,QDII产品的崭新机遇已经来临。

  深圳银行激战QDII市场

  记者昨日获悉,在工行深圳分行一支行,近来每日就有10来名客户预约该行QDII新品“东方之珠”——此产品于5月29日正式推出,号称国内首款直接以人民币投资于香港股市的代客理财产品。最新的信息是,截至目前,此款产品已出现好几个过百万元的买单。

  工行深圳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方之珠”是一款基金形态的银行理财产品,封闭期结束后投资者每周均可以申购、赎回,投资净值定期公布。工商银行此产品以中国、亚洲经济成长为主要投资理念,其中不超过50%的资金投资于挂牌香港交易所的中国企业,包括中国企业股票(H股)、中资企业股票(红筹股)、新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等,其余部分进行亚洲固定收益投资,借助亚洲债券的高收益及亚洲货币的升值趋势以规避人民币汇率升值风险。此产品并不保本,最高收益可达20%,起点认购金额为30万元人民币。

  “东方之珠”是银行系列机构响应政府QDII新政的头筹产物。5月10日,银监会宣布允许银行系QDII投资范围放宽,取消“不得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的限制,境外投资管理人为与中国银监会已签订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境外监管机构批准或认可的机构(目前仅香港证监会合格)。观察人士指出,此新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收益率,意味着境内投资者可以间接投资于目前估值偏低的香港股市了。

  银河证券研究部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港股尚处于一个“估值洼地”的阶段,新政的出台和新一代QDII产品的推出,拓宽了内地居民投资境外的渠道,有助于内地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分享香港股市的良好收益。尤其是在当前政府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下,内地股市进入震荡和较长时间的中期盘整阶段,投资者进行海外投资的需求日益增强,现在正是QDII产品大力拓展的绝佳机遇,同时也有助于政府借此实现开闸放洪,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预期愿望。

  也许受到新政的利好效应和工行抢先的刺激,深圳其他各银行也正在加紧抢占未来的QDII市场。连续几日,记者走访农行、建行、中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各家银行均表示在全力研发QDII新品,争取尽快推出上市。其中,农行已推出并在短短17日内即旺销一空的“境外宝”QDII产品组合,显现了相关投资者的旺盛需求。

  据介绍,农行“境外宝”于5月12日开始发售,包括了汇率挂钩型、股指挂钩型和基金挂钩型3款产品,尤数股指挂钩型的QDII产品提供了绝佳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可以从A股与H股的差距中获得溢价,预期总收益25%。

  建行受访时称,最近相关研发人员来到了深圳进行调研,对QDII的前景十分看好,预计会尽快推出,“为适应客户多方面的需求,我们不会舍弃这一块市场,舍弃了就会流失客户”。招商银行表示,招行正在综合各种因素,加紧研发新政下的QDII产品。民生银行透露,其正在对新一期的QDII产品进行严格评估,然后要经过向银监会报告的程序,预计本月底会推出。新款产品加入了规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设计,并考虑境内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缩短了投资期限。此外,光大银行、中信银行也都向记者表示,它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力争在第一梯队尽快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QDII产品,着眼于稳健组合投资。

  “排洪”效力尚未获得普遍认可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许多第一代QDII产品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首批QDII资金只限于投资境外固定收益产品,投资标的有限,从而收益率较低。旧QDII产品回报率一般在5%以下,而且投资受限太多,算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投资者申购QDII产品热情不高。2006年7月底首批QDII推出后,一直难以获得投资者青睐。

  相对而言,今年不少银行推出的新款或第二代产品,投资于收益较高的境外基金,或与境外股指挂钩,并提供了人民币汇率风险规避机制,自然收益率就高了一些。

  然而,新政的实践效果,以及新版QDII产品的引资效应,到底有多大?目前还没有有力的事实和实践成果证明。亦有银行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深圳某银行一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对记者坦言,政府推出QDII新政策,是焦虑于国内股市走势,为了给国内过多的流动性资金找到出路,政府祭出了QDII新政这张牌,欲“开闸泄洪”,但是,当前股市也并非中国在涨,海外的股市也在大涨,外面的金融市场也同样是“风高浪急”。从整个世界经济和海外市场的基本面来说,同样存在系统性风险,且处于高位,此时推出QDII新政未必适合。

  “或许可能只是‘一厢情愿’,泄洪效力极其有限。”上述人士评价说,对单一客户30万元的入场费规限,很多散户未必能参与投资,而散户恰恰是当前国内股市膨胀的主力军。

  有评论者也撰文质疑。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桂浩明指出,现在推出的QDII新政,恐怕未必会起到人们所预期的那么大的作用。的确,现在香港H股价格比内地相应的A股要低,但由于两个市场是隔绝的,因此基本不存在套利机会。只要不是为了获取红利,那么舍A股而买H股,并不难保证一定能够获得丰厚的收益。道理很简单,A股与H股的价格差异是有历史原因的,现在这个原因依然存在,所以A股会比H股价格高。在两者价差没有被缩小的情况下,不能设想投资H股一定会有超越A股的收益。而且,由于人民币在不断升值,而港元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不可能取消联系汇率政策,所以相对人民币将是贬值的。这样,投资香港H股,客观上就还有汇率风险。

  一证券分析专家亦称,目前香港金融市场越来越与内地和世界市场尤其美国股市联动融合,港股受内地股市和美国股市的影响都在加大。2005年底至2007年4月,H股及红筹股企业合计市值占港股总市值的比重由37%上升至47%。另一方面,港股受美国股市影响很大,如美股涨跌,港股同步涨跌的几率达80%。所以,海外投资的风险也较大。

  观察人士认为,QDII新政目前作用有限的另一方面在于,在目前人民币升值的现状和良好预期下,就像无法做到“藏汇于民”一样(人民币升值,对于居民来说外币是没有吸引力的),让国人资金大规模地向外部世界的资本市场进行配置也是不太可能的。伴随投资渠道的拓展,风险系数也必然大大增加,海外投资的知识壁垒也让一部分人“望洋兴叹”。由于境内居民不能直接投资H股,银行系QDII是否有足够的经验来帮助投资,这也是一个问题,而且50%的投资额度限制,也使得投资效益难以最大化。

  本报记者 卢先兵

  图:

  深圳各银行正积极抢夺QDII市场,而对于这一新政对缓解流动性过剩的作用,业内看法分歧巨大。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