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数文科生认同“细雨闲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05:53 新京报
普遍写对生活感悟,认为发挥空间大 本报讯(记者刘泽宁张伟峰)继去年北京高考作文考“北京的符号”后,今年高考作文考起了诗歌。7日,语文考试结束后,作文一经披露,立即在考生间引起热议。记者在北京四中考点随机采访了几位文科考生,大多数文科受访者均表示,“作文不难,虽是古诗却贴近生活。”而部分理科生则认为较难。 7日上午的语文考试,“北师大二附”的文科考生张楠(化名)提前半个小时就交了考卷。张楠说,作文的类型在平时复习时遇到过。“老师还嘱咐过我们,遇到这样的题目,要认真审题目,理解诗歌的寓意后,再提笔。写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往生活上靠。”张楠一脸兴奋地说。 北京三中的文科考生王欣(化名)说,拿起考卷,他最先看了作文题目。王欣说,乍一看有点发懵,以诗歌为作文考题,这让他感到有些意外。但在详细读了要求时,王欣发现,题中说了一些对这句诗歌的解释和理解。王欣就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写到了作文中,作文主要写了身边一些感人的小事例,写了要多帮助人,从小事做起,这样才能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王欣说他用30分钟完成了作文,觉得自己写得还行,相信大部分文科考生都会觉得今年的作文题不难。 而第50中的理科生王萌则认为,作文题较难,想了好几分钟,她才决定从自己认为的当今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两耳不闻窗外事等事实出发,来写作。 50中理科李姓男生说,考前,老师押的作文题是与奥运或和谐社会有关的,他分别写了两篇,结果都没押对。他同样表示,相比去年的命题作文,今年更能给考生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 ■名师点评 于树泉 指向性可再明确些 ●于树泉(人大附中高三语文特级老师):我觉得北京这个题如果指向再稍微明确一点,这应该是一道很好的题。它的导向性还是挺好的,因为古典诗歌是我们民族的瑰宝,这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产品,所以让学生高考时候作文从这个角度上去写文章,我觉得这个不是不可以,就是指向性上稍稍有一点学生拿不准,这是我的一点感觉。 毕淑敏 最爱湖北题目《母语》 ●毕淑敏(著名作家):我看了看一些题目可能因为自己也是一个圈外人,站在旁观的角度,我比较喜欢的题目就是有湖北的题目《母语》,我觉得作为一个语文卷子谈论对自己母语的感受,一个就是有广阔的天地,第二是我觉得这个题目是人人可以做得来的,我很喜欢这个题目。还有浙江的卷子《行走在消逝中》,就有诗意。我想今年这19份卷子对于中国文化、对于诗意的强调,对于一种形而上的追求应该是比较明显的特色,我也喜欢这道题目。 四中老师 今年题目回归“语文化” 北京四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语文教师: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没有多难,我倒是不太喜欢有一年的说“安”,因为限制要写议论文,其实议论文是考生最弱的项。今年的北京试题作文题有点回归“语文化”。 作文的模式化限制了考生对生活的感悟,而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显得不太模式化,写得好在于平时的积累,但不至于完全跑题,除非考生太紧张,毕竟题目已为学生提供了几个思路。 如果考生心里有东西,有感悟,再经过提炼,就可写出东西来。比如说“细雨湿衣看不见”,是无为中有为,很快可以联想到亲情,父母对子女的爱,平时你感受不到,但平时切切实实地存在。”从题目的开放性上看,辽宁的“我能”和上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都做得不错。这些题目广泛,而且对考生而言有很强的贴近性,让考生有得抓挠。 忠告:其实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无章可循,如果要论题型,会摸不着头脑,关键还在于要学生抓住写文章的本质,“不要太揣摩出题者的意图”。 ■最出乎意料作文题 第1名:全国一试卷《摔了一跤》 第2名:北京卷读诗写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第3名:江苏卷的《怀想天空》 第4名: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 第5名:浙江卷的《行走在消逝中》(据新浪网调查数据) 本报记者 郭少峰 综合央视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