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沈阳的标志地--沈阳人的“和平饭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04:43 辽一网-华商晨报

  今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此前一天沈阳市中山广场及周围建筑群被宣布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中山广场雕像、大和旅馆旧址、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旧址等建筑组成的这个特殊的广场,几乎全面记录了日本对沈阳曾经的殖民侵略史。直到今天,这些建筑中的大部分仍在使用中,成为了那段历史的“活着的见证者”。

  6月9日,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这一天,位于中山广场西南侧的一栋欧式建筑里,一对新人在举行婚礼。

  这里,就如同上海人的和平饭店一般,一座留存的老建筑因为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而成为浓缩的历史教程。80年前,这栋建筑的名字叫做大和旅馆,是日本少佐以上级别军官开会和娱乐的场所;今天,它的名字叫辽宁宾馆,对所有的游客和市民敞开大门。

  今年“大和旅馆”刚好80岁。“也算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是这只燕子,带着中国人太多的屈辱和泪水。”当时路过这里的一位大学生感慨道。

  连锁旅馆

  6月9日,原来的大和旅馆大餐厅里人声鼎沸,一反记者此前来采访时的庄重冷清,一场婚礼让古老的大厅显得热闹而充满活力。

  谁能想到,在70多年前,这里密谋过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50多年前,浩浩荡荡经过这里的车队是解放沈阳的解放军。风云变幻的20世纪,这座建筑几乎拥有了能让沈阳死让沈阳生的力量。

  在建筑的正门,左侧有一个由沈阳市政府颁发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大和旅馆旧址”六个字刻在中央。这个名字给建筑烙上了深深的日本的印记。

  据该宾馆的书记王海红介绍,1927年这座建筑开始修建之前,“大和旅馆”已经存在,那时只是沈阳站二楼的一排房间。第二年末,当这座建筑竣工以后,“大和旅馆”开始以整齐的容貌进入历史。

  在宾馆大厅,天棚的雕花图案和每个柱子上镶嵌的绿色瓷砖都是当年修建时放上去的,一直保持到今天。这座旅馆当年由日本南满洲株式会社经营管理,整个建筑鸟瞰时呈现“日”字型,有两个对称的天井。据说建成时堪称沈阳最大、最豪华的宾馆,也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出现的高档连锁旅馆之一。“说连锁是因为日本人在东北就修了七家大和旅馆,分布在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地。”王海红说。

  沈阳的大和旅馆被安排在中山广场的西南端,相交于南京街、中山路上。围绕着这个广场的路口四通八达,几乎成为所有外地人迷路的“百慕大”,其实当时设计这里是按照八卦的方式安排,而大和旅馆被安排在这个八卦之中风水极好的地方。建筑按照英国的建筑样式设计,充满了欧洲文艺复兴的风格,在宾馆今日财务的房

  间,一个储物间一样大的保险柜门上还有英文字样。

  侵略沈阳的指挥部

  因为当时太原街附近均为日本的租借地,因此这座建筑也几乎变相成为租借地的中心区域。从营业开始,这里就成为日本关东军等机构的军政首脑下榻和聚会之处。据介绍,当时的规定是只有军衔在少佐以上的日本军官才有资格进入这所旅馆。

  这样一座建筑,在“九一八”事变中所起到的不光彩的作用几乎不用任何怀疑。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关东军中的激进分子就长期在大和旅馆聚会,策划侵占沈阳乃至中国东北的阴谋。

  “九一八”事变当天,这里成为日军的指挥部。当晚,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在接到柳条湖爆破电话后,以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名义连下了四道命令,要求关东军进攻北大营和沈阳,随后“大和旅馆”院里日军240毫米重炮开始袭击……

  “在解放后接管这里时,我们曾经在防空洞中发现部分武器。”现在的辽宁宾馆副总经理冯恕俭听宾馆里的老前辈说过。当事变发生后,日本为加速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地统治,于1932年2月16日在沈阳大和旅馆召开了“东北政务会议”,筹划建立降日傀儡政府。此会议由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主持,决定迎接溥仪为“满洲国”执政,并对傀儡政权中的职务进行了分配,会后不久,伪“满洲国”宣布成立。

  现在的辽宁宾馆第三餐厅,房间的格局、装修基本保持原貌,而所谓的原貌正是那次会议的影子。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不愿回忆,这个餐厅大门总是紧锁,不像其他餐厅那样可以随意进出,也许是为了忘记这段痛苦的回忆。

  解放沈阳的标志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接管这里以后,蒋介石等人多次来到这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段时间就是在辽沈战役开始之前。“那时,蒋介石在这个餐厅中召集高级军官开会督战,几乎所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都集中在这里。”冯恕俭指着宾馆的大厅说。

  这个大厅正是后来多次被用作婚礼庆典的餐厅。餐厅中部分柜子还是80年前的家具,棚顶的紫铜吊灯现在都已经无法再配置新的,每一个都堪称绝版。

  可惜当年蒋介石的心情绝对不可能有今日新人那般愉快。1948年11月2日黄昏,沈阳解放,陈云同志带领军管会主要干部和卫戍部队从铁岭启程,乘17辆汽车开入沈阳,按预定部署开始了卓有成效的接管工作。11月3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这栋建筑中召开了成立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大会。陈云宣布:这座宾馆成为接待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军区主要领导的地方。

  一座建筑的命运就这样发生了绝对性的逆转,她

  不再蒙羞,不再身不由己,进出者从侵略者变成了亲人。新中国成立时,这里还是沈阳人民欢庆胜利的场所。

  “从沈阳解放到上世纪70年代友谊宾馆成立前,辽宁宾馆都是沈阳接待规格最高的宾馆。那时这里几乎包揽了所有国家、省级外事接待工作。特别是80年代前,这里从不对外开放,工作任务由上级布置,客人由有关方面安排。”冯恕俭告诉记者。

  活着的“展览馆”

  在大厅门前,有一个一人多高的镜子屏风,四周镶嵌着贝壳构成的图案。自从宾馆建成它便在这里,映出了80年来经过镜子前的人和事。工作人员说,曾经有日本人出价百万想要购买,被他们拒绝了。

  不久前,当年在战争中作为战俘曾经被关押在奉天战俘营的英美老兵重回沈阳行,其中的一站就是辽宁宾馆。尽管时隔久远,然而老兵们的记忆仍旧清晰。

  那时,是1945年8月底9月初,美国战略情报处“奉天战俘营救小组”的成员入住这里,在解救了被关押在奉天战俘营之中的数百名英美战俘之后,战俘们被安置到辽宁宾馆暂住,在这里度过了战场上的一段“幸福时光”。

  到现在老兵们重回时,这里仍旧是一个旅馆,看到了改了的名字和没有改变的实际用途。

  历史专家认为,这是一个从建成到现在80年来从未改变过用途的建筑,持续着自己的历史价值,并且作为经济的产物发挥着作用。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这座建筑仍旧活着,成为活着的展览馆,活着的历史见证者。

  本报记者 高巍 肖鸣镝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