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 崇商精神一脉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15:57 南方都市报

  之斗门古街

  斗门古街在“斗门八景”十八个候选景点中编号13,位于斗门镇斗门墟,全长500多米。斗门古街始建于清朝,历经沧桑,至今保存完好,几乎没有遭受破坏,且古街上因有典型“西洋”古老建筑而颇具异国风情。如今的古街依然店铺林立、熙熙攘攘。

  斗门古街以一座小桥为起点,不知什么原因,小桥被当地人称作“风流桥”。据记载,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大开。当时,斗门镇常有船只来往于香港、澳门、江门、石岐、广州等地,商贾往来甚多。每逢农历二、五、八的墟日,斗门墟内车水马龙,农副产品购销两旺。一些外国商人因此看中了斗门镇,纷至沓来到斗门镇投资经商,一时间墟镇街道上洋货充斥。这使得中西方商业文化交流在斗门逐步加快。1850年左右,“澳门浸信会”牧师、加拿大人嘉理慰和广州、石岐天主教教父耿其光(法国人)等西方人,经常到斗门镇讲经传道,加深了当地的中外宗教文化交流。

  由于商贸业发展迅速,当时斗门墟镇旧街的建筑已满足不了商贸业发展的需要,外国商人和本地富商于是酝酿修建街道。最终,由牧师嘉理慰等人统筹规划、设计,博采欧美各国古典建筑之精华,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陆续建起了一批“中西结合”的布匹店、百货店、中药店、米铺、钱庄等。除商铺之外,基督教和天主教也分别在此修建了教堂。这些建筑构成了现在斗门镇清朝古街的全貌,成为珠海市目前惟一保存比较完整的古街。

  如今,古街之上,多座葡式、欧陆式建筑鳞次栉比,虽然古街部分建筑的砖瓦已残旧,建筑道青石板也已长满青苔,但这些依然掩盖不住她迷人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异国情调。漫步古街,人们恍似徜徉于异国他乡。

  采写:

  记者杨亮 通讯员蒋伟文

  图:

  斗门古街的当年盛景,今日仍有迹可寻。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