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坚守“上海第一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18:30 新民晚报

  本报记者江跃中通讯员毛昭胜许旭佳

  从宝山区吴淞码头向东,距离上海陆地70多公里的长江入海口茫茫水域中,有一座面积相当于2个足球场大小的孤岛--佘山岛。

  佘山岛其实是由一块块岩石礁盘“拼”成的,几乎没什么平地,最大的一块空地平整成了一个篮球场。这里没有居民,只有海军一个观察通信站。从1950年底起,官兵们一直驻扎在小岛的山顶,他们天天与海风涛声相伴,坚守至今。

  佘山岛是上海的东大门,也是长江口的第一道屏障,而观察通信站则是上海最靠前的一个哨所,被誉为“上海第一哨”。5月的一天清晨,记者登上海军的一艘舰艇前往佘山岛,实地感受孤岛的艰苦生活和水兵们的奉献精神。

  1“茶花岛”上有“爱岛路”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航行,舰艇顺利靠上了岛。

  从山脚到山顶,小小佘山岛的海拔有64米。平时官兵们上上下下,走的是一条有247级台阶的“爱岛路”。

  观通站营长张光明介绍说,这条路是1950年第一批驻岛官兵建起来的。原来是羊肠小道,后来筑成了247级水泥台阶。以往,陆地上运来的物品,是一级一级从这里抬上山的。去年,上海市拨出专款,在“爱岛路”的旁边装了辆电动轨道车。淡水、粮食、蔬菜等,改由轨道车送上山去,省时又省力。

  上山的路上,随处可见各种野生植物,不少树木有上百年历史。官兵们说,岛上最多的是山茶树,所以他们也把这个岛叫做“茶花岛”。名字很美,而岛上的生活没有这样的诗情画意。记者看到,路边的山崖上,写着8个大字:“扎根海岛,团结拼搏。”这是坚毅的承诺。

  212海里开外就是公海

  在远离大陆的小岛上,除了潮起潮落,官兵们每天看到的,是一座有百多年历史的航标灯和一块写着“中国”两字的界碑。

  驻沪海军某部政委顾正权告诉记者,这个界碑的位置就是中国领海基点的方位点,它是上海唯一的领海基点界碑。从这个位置向正东方向延伸12海里,就到了公海。

  为了守卫领海界碑,为了这座照亮无数过往船只的航标灯,战士们默默驻守在岛礁上。海军观通站也担负着对海上舰艇观察警戒、引航导航,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提供气象监测保障等任务。

  当了13年兵的雷达技师徐学榜,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值班室里监控。由于雷达电磁波有辐射,30出头的小徐头发已经白了一大半。有人问他“感想”,徐学榜答:也没有多想什么,当兵的嘛,就是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3曾经自己熬海水晒盐

  有一首歌中唱道:“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外人远远看到的是小岛的美,岛上官兵们经历的却是艰苦。

  佘山岛是远离大陆的孤岛,天气变化无常,多雨、多雾、多风浪,常年无淡水。官兵们每星期只能洗一次澡,每次洗漱用水都要留着冲厕所、浇花浇树或打扫卫生。岛上雾大、雨多、湿气重,遇上阴雨天,官兵们的衣服、被子都能挤出水来,不少人得了关节炎。遇上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补给船无法靠岸,缺米断菜时有发生,这时候,大家吃“老三菜”:海带、粉丝和土豆;“老三菜”吃完了,只能吃酱油泡饭。

  仓库地面易返潮,长时间存放大米会霉变,只好让补给船送稻谷上岛,官兵们自己碾米,这样才能吃上新鲜的米饭--据说这里是上海唯一购买稻谷的单位。

  徐学榜记得,没有东西吃的时候,他们曾拔过山上的枸杞,还下海捞紫菜。

  气象班班长李海峰最难忘的是1997年,由于气候原因,整整42天没有来船给岛上送补给。为了节约淡水,42天里,官兵们几乎没有洗过澡。盐巴用完后,大家抬着锅在沙滩上熬海水晒盐巴,用酱油泡饭,战士们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在岛上,记者发现了几块面积只有二三平方米的菜地,那是官兵们用手指在岩石缝中抠出来的“巴掌菜园”,探亲归来的战士带回菜子,现在岛上已经种了30多种蔬菜,还建起了猪圈。

  岛上没电源,官兵们利用发电机自己发电。机房内噪声特别刺耳,机器散发的热量高达50℃。油机班长、三期士官韩松常年在这儿值勤,为保障机器正常运行供电,他经常穿着大裤衩、小背心扎在机房里。这个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的大学生,脸总是红扑扑的,他风趣地说,他的脸是被机器烤红的。

  4狂风巨浪隔开新婚夫妇

  岛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正慢慢改善着,可守岛的寂寞和无奈,始终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白天看海水,晚上数星星”,是守岛士兵真实的生活写照。佘山岛小,围着岛走一圈,手表指针仅跑了半个小时。以前岛上没有电话、电视,报纸也是过期的。

  记者上岛这天,岛上有了难得的欢乐时刻:随部队首长同去慰问的女兵们,带去了精彩的歌舞节目。守岛官兵也表演了自己创作的小品,小品演的是官兵们亲身经历的事:炊事班长和排长家里都出了事,但因为工作,两人都不能下岛。

  上海兵祝春风就有过类似经历。有一年,他的奶奶因病去世,营部同意他下岛,但是,应该半个月来一次的补给船竟有20多天没来。等到20多天后祝春风回到家时,奶奶的丧事早就办完了。小祝只能到坟前磕个头表达哀思。

  岛上官兵难得回一趟大陆,陆地上的亲人上一次海岛也是难上加难。当兵13年的李海峰2003年结婚,那年春节,新婚后已经10个多月没有与丈夫见面的妻子,特地从陕西请假到上海,准备上岛探亲。

  那天,李海峰和战友们特地早早等候在码头,交通艇终于开来了,然而风大浪急,始终无法安全靠上码头,多次尝试失败后,小艇只能掉头驶回上海,夫妻俩隔江相望,却不能相拥,两人泪雨滂沱。战友们向小艇上的军嫂举手敬礼,致以深深的歉意和敬意。

  最终,妻子还是带着遗憾回了家乡。彼此的思念,只能靠鸿雁传书。然而,岛上发出的信送到亲人手里,也许已经过了一个月。为了记清每封信的时间,李海峰和爱人商定,在每封信的背面编上号。3年里,李海峰的信编到了189号,一来一回,有300多封。

  李海峰回忆说,妻子最初也是靠书信来“考察”他的。两人从恋爱到结婚,时间跨度是4年半,但是见面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年。李海峰保存的近500封信,记载着一个海岛兵恋爱和婚姻的不凡历程。

  5如今能打电话上网了

  岛上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十分珍惜、爱护这里的生态环境。佘山岛上覆盖的,大都是多年生原生态植物,相当数量的树木年逾百岁;有些是难得一见的中药材和珍稀物种,不少树木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一些专家登岛考察后,称赞他们为上海保存了一笔珍贵的生态资源。

  上海人民感谢子弟兵的奉献,千方百计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去年,佘山岛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规划改建。如今,岛上安装了可自动调控温湿度的储藏库,确保大米长期不变质;建起了三层的宿舍楼,每间宿舍都装了空调;宿舍楼顶安装了储水箱,分为冷水箱和热水箱,官兵们洗澡问题解决了。岛上还建起了一栋“三星级”的综合楼,楼内有多功能厅,还有宽敞的图书阅览室和健身房。在岛崖下建造的一座水上码头,可以停靠500吨级的舰船,抗风抗浪的能力很强。现在,这里安装了卫星电视、通信设备和海岛局域网,有事可以打电话,官兵们别提有多乐了。

  对官兵们来说,小岛是他们心灵的港湾。每个离开海岛的战士,都会捧上一把泥土带回去,因为,岛上的军旅生涯是他们一辈子的骄傲。

  这个集体值得自豪!佘山观察通信站先后15次被海军、东海舰队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先进单位和标兵单位,4次被评为一级观通站,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近年来,官兵们救治渔民近千人次,被赞为长江口的避风港和救护神。

  

57年坚守“上海第一哨”
战士们守卫在领海基点界碑旁
57年坚守“上海第一哨”
建设海岛,一砖一瓦都要靠大家出力毛昭胜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