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通讯:中国军中“兄弟院士”名扬国际医学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02:5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 题:军中兄弟院士名扬国际医学界

  作者 高铭华 陶社兰

  在中国医学界,黎家三院士格外引人瞩目:大哥黎鳌(已故)是中国烧伤医学的奠基人,二哥黎介寿是中国肠外瘘治疗的鼻祖、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亚洲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三弟黎磊石是中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开拓者、创始人,国际著名的肾脏病学者。

  从医半个多世纪以来,兄弟院士先后获得高等级科技成果奖五十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十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十九项;出版医学专著二十二部,培养硕士以上医学人才二百二十多名,是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

  记者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采访这两位兄弟院士,发现他们两人性格迥异,一个温厚儒雅,一个秉性刚烈,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学生对医生都很严格,对患者充满同情和关爱。

  在普外科领域,黎介寿开创了三个全国第一:外科营养支持、腹腔感染控制和小肠移植。黎磊石在世界上首创吸附疗法,成功治疗“脂蛋白肾病”;首次应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国际上视为险症的“严重低钠血症”;创造了斜角进针快速肾活检技术……

  上世纪八十年代,肾、肝、心、肺、胰等器官移植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小肠内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与细菌,移植手术面临排斥反应和感染两大难题。为此,世界上尚无成功的先例,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年已花甲的黎介寿感受到病人的痛苦,决心攻克这个难题。一九九二年二月十四日,他终于在亚洲首次获得了猪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成功,这为他进行人体小肠移植奠定了基础。又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他完成了动物实验向临床的过渡。他亲自主刀,为一名患短肠综合症的病人移植二百五十厘米的异体小肠,打破了亚洲小肠移植“零”的记录,把中国的器官移植推上了国际先进水平。南京总医院成为全世界能施行这一移植术的九个国家中的二十四所医院之一,是亚洲唯一的一家医院。

  和哥哥一样,从事了二十多年热带病和血吸虫病研究、并已拥有权威地位、且已年近五十的黎磊石,开始涉猎肾脏病临床研究这一全新领域。

  中国肾脏病研究起步较晚,三十年前几乎是空白,慢性肾脏病在中国被列为十大死亡病因之一。在一次查房中,黎磊石发现一位用雷公藤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的病人,治疗前存在的合并严重蛋白尿症突然消失了。随后开展的一系列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相关基础研究,证实了雷公藤是一种具有独特免疫抑制功效的药物。这成为他奉献给肾脏病患者的第一种有效治疗药物。

  黎磊石不断创新探索,填补了六项肾脏病领域的国际空白。他多次主持召开亚太地区和国际肾脏病学术会议,使中国的肾脏病研究和治疗跨进了世界先进行列,他自己也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和国际肾脏病学术会议执行主席。

  如今,兄弟院士已年逾八旬,还在争分夺秒为军队医学事业贡献智慧和才能。他们着眼新军事变革,从顶层设计入手,为官兵构筑战时安全屏障。为最大限度减少战伤致残,提高危重伤病员的救治成功率,先后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和“持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战场运用的研究,被列入国家和军队“十一五”重点课题。(完)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