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在深还是在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11:11 南方日报

  深圳女孩求学香港,从家到教室只要1个多小时

  “分不清在深还是在港”

  深港人系列报道之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3岁的叶枫跟随父母从上海南下,到了离香江最近的深圳。“香港很漂亮,但却不能直接过去;那里的人讲的话有点特别,但我学会了他们的方言。”香港的粤语电视伴随着叶枫度过了童年时代。透过这扇窗,她对彼岸的城市有了初步的认识。

  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随着通关环境的优化,深港加快了一体化的步伐,双子城的概念在扩容。在深圳读完了中学和大学,叶枫选择了跨过罗湖桥去香港中文大学读研,但她“感觉还是离家很近”。

  由于地缘相近,往返便利,加上港校提供学费补贴,毕业生可选择留港就业,越来越多深圳学生转向求学香港。据统计,2006年8所港校在内地招生计划约1300人,全国报名数突破3万人。广东为1200多人,其中深圳学生占了很大比例。

  “之前都是在电视上看过香港,真正站在那里,发现眼中的香港果然是大都市,尤其晚上,到处是灯火辉煌,比深圳繁华多了。”1999年,在深圳实验学校读高二的叶枫第一次借道香港到欧洲旅游。谈起当时的感受,叶枫仍然记忆犹新。

  在深圳大学读完广告专业的本科后,叶枫选择到香港中大读研,专攻文化研究。“当时那种感觉早就不复存在了,如今的深圳也变得很漂亮,跟香港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在近两年的香港生活中,叶枫觉得,现在深港沪的商业区非常相似,“会有一种错觉,分不清是在哪个城市,很繁华但同质化明显,这也是现代大都市的特征吧。”

  在香港进修,叶枫开始感觉最难适应的,是内地没有的“夹杂粤语的英语教学”。但“香港的大陆学生越来越多,能听懂国语并相互交流的人也在增加”。而在商店里,现在很多服务员张口就对你讲普通话,在街上也能听到自由行旅客讲着全国各地的方言。“有时候真的有点分不清自己身处哪里。”

  在深大求学离家不远,而到了香港读书,叶枫觉得回趟家还是很容易的。事实上,自从2001年12月深圳罗湖、皇岗口岸延长过关时间后,大批深港两地工作的人士,便习惯于“一日往返香港”这种同城化的生活模式了。由于往返便捷,选择到香港求学深造的深圳学生也越来越多。

  “以前在深大读书,从家里过去也要1个多小时。而现在,如果是晚上6点45分上课,我5点多钟才出门。”在深圳华强北坐上地铁来到罗湖口岸,叶枫过关后直接乘坐香港地铁到中大站,花费20多元交通费及1个多小时,便从家中赶到了教室。“有香港同学还笑我,说我完全可以走读而不必住校,因为一些本地学生来学校,往往也要用1个多小时。”

  课余,叶枫常会去淘书“充电”。“在两地我都会买书,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在香港一般买繁体书,因为很多港人本土创作的没有出简体版;而同有繁体跟简体的书的话,包括香港的老师和学生,都会选择到深圳买简体版,因为价格要便宜两三倍以上。”叶枫的朋友,一香港中学老师,就委托内地的学生在深圳为他订了十几册的参考书。

  虽在港期间日常开销以港币为主,但叶枫觉得人民币也是越来越通用了。“两地银行可办理兑换业务,街上也有很多兑换点,两地很多超市食肆都可直接使用双币的,香港很多商家也欢迎直接用人民币,

汇率高了嘛。有时候我手头刚好没换钱,在深圳也试过直接拿港币消费。”

  访谈

  深港逐步在融合

  记者:经常往来深港,觉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城市呢,还是觉得深港在逐步融合?

  叶枫:肯定是在逐步融合,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体现:相互之间通关越来越便捷,两地人员往来紧密,很多港人也在深置业并定居。

  此外,在深圳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

美食,而在香港这个美食之都,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来自国内的餐馆也越开越多,京川沪粤口味到处都是。当然,为适合港人的口味会做改良,比如川菜没有这么辣。而深圳离香港这么近,类似港式茶餐厅之类的食肆更是琳琅满目,很多深圳人在中午吃饭总会就着奶茶喝,其实这就是港人最普遍的吃法了。

  记者:简单评价下学习生活过的这两个城市?

  叶枫:香港法治很好,但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深圳很干净漂亮,在这里生活也比较舒适。但是喜欢深圳的生活环境,并不代表就喜欢上这座城市。我觉得一个城市,需要沉淀,需要有自己的个性,需要市民跟它一起成长,才会让人把它当成故乡而不是酒店。

  来深圳20多年了,感觉它很难给人以归宿感:市民来自全国各地,漂泊无根。在这里问路,会碰到很多冷漠的脸;但在香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详细而热情地给你解答,很多次都亲自把你带到可以看到明显标志的地方才分手,也许是香港治安良好,所以香港人才会如此热情吧。

  港校看重诚信教育

  记者:在两地高校都有求学经历,能否谈下在教学上,国内跟香港有什么不同吗?

  叶枫:香港全英教学、开放启发式教育,都是内地没有的。但我印象最深的,是香港高校对诚信、

知识产权都非常看重。学生考试作弊,在港校是要被开除的。每次期末论文之前,教授都要再三提醒,如果引用了什么观点,一定要注明出处。否则被监委查到,会直接当抄袭处理上报研究院。

  另外,内地很多学生都在互联网下载音乐或者电影,但许多免费的都是不合法的,在香港,就算是自用也不行。此外,在香港高校的复印机旁,都贴着声明,提示你复印的内容不能触犯知识产权条例。在国内,很多学生对这些都不以为然。

  记者:两地学生的主要差别在哪里?

  叶枫:内地学生更努力,基础扎实,而香港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些。香港学生很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讲错讲对讲好讲坏,他们不太在乎,重要的是他们希望参与到讨论当中来。而相比之下,内地学生比较含蓄。但经过交融,不少来香港读书的大陆学生也逐步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香港本地的学生则从他们的身上,也学到了刻苦努力的精神。

  作为从深圳过去的学生,我觉得自己兼有两地学生的特点吧,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也多少受到了香港教育的熏陶,这跟深港地缘相近、交流方便有关。

  记者:香港高校跟内地的交流多吗?

  叶枫:这些年来,这些交流活动越来越多,且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往内地考察游学团,又比如在香港中大常会有一些午间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教授来做报告,学生可自由报名参加。

  而深港之间的交流也在增加,就如深港产学研基地设立的“深港发展研究院”,香港9所大学中,已有5所入驻虚拟大学园,并在深圳建立了10多个专业技术研发中心;而香港中大也和深圳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联手中科院,在深建立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

  在深圳,不少学生也越来越向往到港高校就读。比如深大中文系教授每年都会带大三学生到香港高校进行考察交流,深圳学生出国率很高,但之前只是往欧美跑,现在申请到港校的学生在逐步增加。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薛亮

  图:

  叶枫认为城市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拥有自己的个性。被访者供图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