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PI上涨须重视民生痛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09:2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5月份C P 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4%,为两年来最高值。其中粮食价格上涨5.9%,油价上涨21.4%,肉禽类价涨26.5%。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13日称,食品类价格涨幅不是特别高,不至于引发通货膨胀。(6月14日《新京报》) 如果比照城市大量中低收入阶层每月1000元的收入标准,给周副司长连续发放3月的薪水,估计他不会此般评述“肉禽类价涨26.5%”的飙升指数的。因为肚子的饱饿状况直接决定思维的指归走向。面对买一斤猪肉由原来的六七元,到如今需10元,而钱袋里的工资却一直不增加,对低收入者来说,任何人搬出那堆“涨幅不高,不会通货膨胀”的理论数字,都难有作用。 作为民生政策指向的相关部门,不应急着出来说C P I 创历史新高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的话,而应由表向内,去合理疏导和扎紧防范通货膨胀爆发的所有政策篱笆;不是将百姓能承受的民生成本极限作为公仆为民守夜的目标,也不是研究百姓的消费底线是多少。虽然如今大多数人已跨过“饿不死,冻不伤”的阶梯,但这些绝非一代代百姓所追求的生活。况且,这种低层次目标与国人齐奔小康的愿景可谓相去甚远。 各级公仆不能只管比上年同期经济增长了多少,而要看百姓生活质量提高了多少,公共机构投入到百姓民生现场的资金增加了多少,百姓民生堪负减少了多少。一次次的民调显示,有近九成的居民认为当前物价过高或偏高,民众对物价上扬的痛感渐增;去年7月,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称,中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 D P 的比例在全球排名倒数第一;今年1月底,美国《国际生活》公布去年全球生活质量指数,中国内地在100多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名第116位。 C P I 的终极目标是让公民能减轻生活堪负,我们不能单纯地把它看作一个数字,必须将其视作百姓的民生痛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成为数字的奴隶,才能力避那些隔靴搔痒式的官话、套话,去胸怀大众苍生、拿出切实可行的使C P I 理性回归的策略来。 (作者系四川律师)□张正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