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伐木工赵希海义务植树10万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08:13 法制日报
劳动者之歌 新华社记者 齐海山 王晓明 在吉林省长白林海中,当伐木工30多年的赵希海决心退休后补偿这莽莽林海,就是这个心愿让他18年奔波在义务植树的路上。 赵希海是吉林省红石林业局批洲林场一名林场退休工人,30多年来,他伐过多少棵树木,抬断过多少根小杠,已经记不得了。岁月留给他的是重体力劳动造成腰椎脱出三节,三条筋骨变弯曲,头颅骨粉碎性骨折,并患有严重的胃病。 当了半辈子伐木工要退休了,家里人非常开心,终于可以歇歇了。可赵希海却开心不起来,他在山上转悠,发现山上的树竟被砍了那么多,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像患了皮癣似的。“山上的树被砍得太多了,70岁前,我要为国家义务植树10万株。”赵希海发下誓言。赵希海说:“过去我伐树,现在有时间了要抓紧补上,只砍不栽,山都秃了,咱子孙后代还有啥出路?” 离家3公里有一个叫八卦岭的山,林子中间有一片当地农民开荒种参留下的退参还林地,大约有130亩,赵希海从林场要来了4万多棵树苗,开始了退休后的第一个植树“战役”。北方的春天短,要适时顶浆造林才能保证树木的成活率。为了抢抓造林的黄金季节,完成植树任务,他给自己定了个死任务,每天必保植1000棵树。就这样,赵希海风雨无阻地在八卦岭上忙活了一个半月,早晚不见太阳的他终于完成了植树任务。 因为他补植的地块不在林场植树计划之内,苗木来源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赵希海踏遍了青山。他发现有许多自然生长的水曲柳树苗,在老造林地或森林里生长,经常因为受光不足而枯死。他想如果把这些珍贵的树苗移植到阳光充足的宜林地不就解决问题了吗?随后几年他造林的树苗全部来自于深山。 18年来,赵希海把自己完全交给了大山。春天,雷打不动抢季植树;夏天,风雨无阻看管林子、浇水施肥、侍弄苗圃,为林场种花种草;秋天风餐露宿除草打杈,到林子里踏查树籽的分布和成色;冬天,在凛冽的寒风中踏雪采集树种。截至目前,赵希海已经义务植树18年,成活10.8万株,而且还育苗21.6万株,全部无偿献给了国家。 林场每年都有春季造林任务,赵希海也有,只是他选准植树的主战场都是荒山荒地、人们毁林开垦的小耕地、林中空地,块块都是“硬骨头”,所以他每年植树都要经历几场“争夺战”。有一年春天,当地一位退休职工要在一块过林空地上种参,赵希海在劝说无用的情况下昼夜不停地抢先植上了4000棵水曲柳。但是过两天一看,树苗被拔了个精光。那个退休职工理直气壮地说:“那树苗是我拔的,地也不是你家的。”赵希海也不示弱:“地是国家的,我为国家种树,你刨也不行,还得种。”两人一直对峙3个多小时,对方才不得不放弃了种参的念头。 用赵希海的话说:“我是绿化山川,有共产党撑腰,我啥也不怕。”赵希海的正直、无私和坚韧终于赢得了人们的理解支持,现在就连孩子们也都愿意听赵爷爷讲植树的故事。新绿随风而长,人们在荒芜的土地上看到了无限的生机…… 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