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内力“拓”出新天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08:44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张茧 通讯员 屈中正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绿树婆娑,湖光潋滟,鲜花盛开。比美丽风光更动人的是毕业生就业的好形势:上百家企业陆续进校举办专场招聘会,一份份就业协议被提前敲定。近三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在95%%左右。

  面对高校毕业生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这所地处衡阳市郊,并无地域优势的农林类高职,为何有如此火爆的就业呢?答案在于: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能吃苦、愿吃亏、敢创业”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定位、理性择业。

  强本领

  要想在就业市场赢得先机,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能力。“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院党委书记姚先铭、院长陈剑旄对此毫不含糊。

  学院以能力为本,将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们尽力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社会职业情景,压缩理论教学学时,精心组织实习、实践、实训,将实践教学由“验证型、认识型、单一型”转变为“应用型、设计型、综合型”。

  学院在省内外建立了100多家实习、实训基地,学生要在这些基地顶岗实习6个月以上。学院还从校外聘请了228位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和学院兼职教授,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在这些实训基地建立了科研合作机制,学院教师、基地高级技术人员和实习生,共同参与科技攻关小组,解决技术难题,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能吃苦

  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学生才会受到社会欢迎,尤其作为农林类专业院校毕业生,更是要具备这种品质。

  学院将“能吃苦愿吃亏”精神教育课作为学生必修内容,选择校园周边的衡南县工联村等艰苦创业的典型为教育基地,每个学生必须到基地参观学习、劳动实践,并写出心得体会,考核结果作为学生的德育成绩记入档案。与此同时,各系部还根据各自的专业特色,开展以“艰苦创业”、“能吃苦愿吃亏”、“基层成材”等为主题的班会、演讲赛、体能训练营等活动。近三年,学校邀请了近百位从基层干起有所成就的校友来现身说法,坚定学生艰苦创业、基层成材的信心。学院还利用每年暑期“三下乡”契机,让学生深入基层,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附近乡村帮助农民双抢、植树造林、抗旱排涝、兴修水利。

  敢创业

  除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就业,学院还大胆转变就业思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他们坚持将创业教育贯穿始终,制订了一整套学生创业培养计划,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缩短适应期,学院将很多教学实习变为岗位实践,如生物工程系与校友创办的衡南绿源生态养殖公司、衡东特色农产品加工服务公司等合作,利用教学过程完成生产任务,并创造经济效益。

  创业教育点燃了学生的激情与梦想。许多毕业生在工作几年后都开始自己创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院毕业生中拥有100万元以上资产的民营企业家达700余人。有趣的是,许多创业者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也将求贤的目光投向母校,招聘师弟、师妹,衡阳岳泰饲料有限公司八成员工为学院毕业生,这种“师兄带师弟”的就业模式,成为该院就业的一大亮点。

  强本领,学生能力提高,竞争的实力增强了;能吃苦、敢创业,学生就业期望值降低,制胜的把握变大了。这一“高”一“低”,为学院毕业生就业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学院到基层和艰苦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占了近40%,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占19%。尤为可喜的是,毕业生很快就在各行各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骨干和创业新星。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