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千万图书暑假闲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05:15 北京晨报

  本报记者调查,高校馆对社会开放到底卡在哪儿

  暑假将至,高校图书馆的数千万册图书又一次面临着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于是,“高校图书馆能否对校外读者开放”的呼声再次响起。其实,早在一年前,市教委在回复人大代表建议时就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向社会开放。然而时间过去一年了,效果并不明显。开放高校图书馆对于北京和上海这样的高校集中、而公共图书馆资源缺乏的城市,无疑是一剂良方。高校图书馆开放到底卡在哪里?本报记者近日对此展开调查。

  市民期待暑假走进高校图书馆

  ■声音:高校图书馆应效仿体育场馆

  “住在一个被大学包围的环境里,却不能充分利用它们的图书馆资源,太可惜了。”家住海淀区五道口附近的陈女士感叹道。与陈女士同样表达此愿望的,还有更多的求知欲强烈的校外读者。“高校图书馆应该像体育场馆一样,向社会完全开放。”陈女士呼吁这个已不算是新鲜的问题。

  “大学既然是知识的殿堂,就应该服务于知识文化的传播、社会文明的提高。寒暑假期间,高校图书馆长时间闭馆,显然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北京某高校的秦老师,同样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对校外读者开放。书评家、词语收藏人黄集伟表示:“多开一个图书馆,等于多办几个学校啊,是否泽被后世不敢说,但利于当下的事就可以做。”

  ■数据:全国公共馆藏书总量不及高校

  记者从权威部门的资料获悉,我国1000余所高校拥有藏书6亿多册,公共馆仅为4亿册;高校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65%,公共馆仅为28.6%;高校馆拥有联机数据库为30%,而公共馆仅为2.9%。从这组数据,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出,与高校图书馆相比,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还显得十分缺乏。如果将高校馆开放,无疑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大学和科研机构云集的海淀区,区级图书馆海淀图书馆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藏书60万册,阅览座位800多个。而据记者查询得知,仅坐落在该区的北京大学,其图书馆总面积超过53000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馆藏图书已达600余万册;清华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7820平方米,阅览座位2000多个,馆藏总量超过350万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新旧馆建筑总面积2.6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000余个,藏书近300万册。而户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3月底,海淀区户籍人口首次突破200万,达到200.4万人,流动人口也近百万。减去高校的师生,绝大部分人仍无入馆阅读机会。

  想进高校图书馆须持介绍信

  记者先后对北京及上海的5所高校进行了调查,虽然各学校已在社会强烈呼吁下有了一些开放,但开放仍有着众多限制。

  ■临时阅览证每天收费2元

  北京大学图书馆规定, 校外读者来该馆查找资料,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工作证或学生证)到该馆总咨询台换取“北大图书馆临时阅览证”。凭此证可到本馆阅览室、阅览区查阅书刊资料。校外读者在本馆查找书刊或检索数据库,须按标准支付服务费用。校外读者所借书刊只限在本馆内阅览和复印,不得携出馆外。凡与该校有合作研究项目、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需在该馆查找情报资料的人员,可到证卡管理办公室办理借书证。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说,校外读者从该图书馆借书“总体来说不可以”。但校外读者可以办理临时阅览证,可在馆内的部分阅览室进行阅览,每天收取2元服务费。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与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规定相仿,只是每天收取3元服务费。

  复旦大学图书馆同样规定,校外读者只可办理阅览证,但须出示相关的担保书和介绍信。“该校聘用的租赁制职工,可凭所在院系主管领导签署的担保书,持个人有效证件和一张一寸照片,办理有效期半年的临时阅览证。校外读者凭单位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学生证、工作证或身份证),可办理有效期为一周的临时阅览凭证。”

  ■看过期杂志合订本须交费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则选择,“有限制地为校外读者提供一定范围的借阅服务。”该校图书馆馆长倪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只说了句“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随后便挂断了电话。该馆具体规定如下:一次性利用本馆文献资源的校外读者可持有效证件(身份证、工作证或学生证)到咨询台换取《临时阅览证》。每证收取服务费2元,《临时阅览证》当日有效,当日17时前未交回该证者,按每天2元加收服务费。持《临时阅览证》的读者,只可在开架借阅处阅览,闭架阅览室阅览书刊,收取相应的费用。校外读者利用特藏书刊(本馆实行闭架管理的线装书、解放前旧平装书及期刊合订本、中外文过期刊合订本等)应交纳一定数量的资料费。

  ■座位爆满可能成为门槛

  但是,也有一些被采访者认为,高校图书馆设定这些“限制”是有理由的。“比如复旦大学图书馆,经常爆满,一座难求,尤其是平时。这种情况下,要对社会完全开放,恐怕还为时过早。”复旦一名在校研究生小房告诉记者。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一位专家也表示,其实国家一直都在鼓励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高校的图书馆馆长也不会明确进行抵制,开不开放的问题不是馆长能解决的,因为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个综合性问题。“有的高校图书馆本身就人满为患,这几年不少高校扩招,本校师生的借阅保障都成问题,谈开放无从谈起,短期内也不能落实。”

  支持者反对者势均力敌

  ■反对者:市民阅读难不应由高校承担

  在记者所进行的一项对100名读者的随机调查问卷中,其中42%的读者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表示反对,这个数字与赞成者的数字持平。另外,5%的读者表示无所谓,11%的读者称“要有限制的开放”。反对者中,上海金融与法律学院研究员李华芳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公众需要的图书与大学的图书是不一样的,应市场细分。高校图书馆虽然开放有好处,但大学本身就是少数人才能进的,从比例上说是这样。其图书也是专业化的,对于大众来说固然可以获取知识,但也形成了对专业学者的竞争。

  毕业于人民大学新闻系的年轻作家小宋也对大学馆的开放表示反对,“社会的人进来,高校内部会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比如安全问题,还有珍贵图书的保护问题。而且,如果市民要读书,也不应该由高校图书馆来承担这个责任,应有公共图书馆来承担。”新星出版社编辑赵林与小宋有着共同的担忧,他同时认为,“这样(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会不会使公共图书馆健全的过程延长?所以,我觉得这不是真问题,真问题是怎样完善公共图书馆,使其真正成为公共的。”

  ■支持者:高校图书馆应服务纳税人

  青年学者白龙认为,高校图书馆是应该对公众开放的。因为首先,大学是一个社会的知识渊薮,它负责为社会和人类进步提供知识,知识不应该有门槛;其次,从历史上看,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自大学在欧洲产生一直到近现代,一流的大学都是开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第三,从财政来源上看,大学的钱来自纳税人,纳税人当然有权利享有自己应得的公共资源。

  可能现在很多高校不太愿意开放图书馆,因为可能是给校园管理和图书馆管理带来不少麻烦,但是一个热爱书籍的人不太可能像闲杂人员那样难以管理;第二个担忧可能是怕占用的资源不能首先为本校的师生所利用,影响教学和科研。这一点担忧我觉得要客观看,一方面,我们现在的大学生爱看书的实在不能算多,很多图书资源大量闲置,为什么不让它们得到更好的利用呢?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的学科设置越来越细,专业之外的人很难进入某一学科的前沿,所以校外的业余学术爱好者,不太会借阅那些比较前沿的图书,进而影响科研。

  说到底,在讲究投入产出的资本逻辑下面,一种非功利的制度设计很难落实。但是如果管理者积极一点,还是有可能实现的。比如将图书馆分区,分为专业区域和对外开放区域,有选择地向社会开放,这对大学和对社会将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权威声音】

  市教委:

  鼓励开放高校馆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来自首都图书馆的倪晓建代表去年曾提出了一份关于“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建议报告。在这份建议报告中,他指出:“高校图书馆应当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在做好为校内教学、科研服务的工作的同时,利用自身优势直接服务社会,这是新形势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要求。”

  此后,市教委以书面的形式对这一建议作出了答复。答复中说,市教委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鼓励各高校馆面向社会开放”。为了促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市教委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保证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将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面向临近的社区、街道开放阅览室、捐赠图书、进行专题文化和人文社科方面的宣传和展览等;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特点,积极协调高校馆与有关行业或企业合作,为他们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解决校外读者的监管借阅问题等。

  但是,一年过去了,其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原因是,对于“高校图书馆是否应当对外开放”的问题,还存在着许多的反对声音。

  【一种思路】

  4条途径打开

  高校图书馆

  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李肖滨指出,现在“资源共享”在大众观念上已达到共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是要实现完全地对外开放仍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轻易达到的。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说,要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完全对外开放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

  (1) 图书馆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馆藏实力。在满足本校师生正常借阅下,还能满足社会人士的借阅。

  (2) 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完善。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后,要求相应的管理制度跟上,要求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能跟上市场的发展,同时为便于图书馆的管理,需投入一定的高科技管理软件和建立先进的服务理念。

  (3) 具备一定数量的专业读者。由于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专业性见长,开放后也应以满足专业人士为先,而不是普通的大众读者。

  (4) 建立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建图书馆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最理想的。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外开放仅靠高校图书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即使图书馆有这个愿望,往往也会力不从心。但是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就能更好地解决图书馆资源不足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部分读者观点摘录

  ■赞成者:

  非常应该开放,我觉得高校图书馆可以划出专门区域对外。而且,也可以让不读书的大学生有学习的压力和动力。——燕舞

  资源整合,社会人士亦有更多机会走进大学校园。——小王

  中国的图书馆资源实在太可怜了。——梁捷

  ■反对者:

  我不太赞成。大学需要和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更应该发展的,是社区和政府性质的图书馆。

  ——余盛峰

  我坚决不同意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难道旅馆(公共图书馆)不行,就得住我家里吗?——小于

  ■中间立场:

  无所谓。象征意义高于实际意义,就算开放也未必会有多少人去看。这个观点有些悲观,还是应该鼓励开放。

  ——季晟康

  ■主张有限的开放:

  可以适当的有限的开放,这是鉴于学校资源本身有限甚至紧张。但对于素质高的有求学读书欲望的社会公众,可酌情开放。当然,理想中的应该是全部开放,无限制。但实际情况可能要慢慢来。

  ——小房

  应对社会有限开放,高校图书馆应首先保证大学生的阅读。但大学又肩负着社会道义,既然有能力盘活图书资源,促进公共阅读率,也可尝试有限度开放,但须有严格规定。

  ——康不德

  美国公立大学

  图书馆向公众开放

  在美国,公立大学的图书馆都向公众开放,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有些私立大学不对外开放,但实际操作中并不严格拒绝外人进入。哈佛大学是私立学校,原则上只有老师和学生才能进去,但市民进去也不会被拒——门卫没有检查证件这项工作职责。

  中国大学人太多

  与此对应的是,近年来“大学图书馆是否应向公众开放”屡屡成为热门话题。

  高校图书馆很早就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作为大量文献资源的收藏之地,对外开放是理所当然的。只是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尚未达到,造成资源共享未能实现。事实上,大学图书馆中有很多文献资源利用不上或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浪费。从图书馆能担任的社会角色来说,提供给更多的人使用是其责任和使命,因为使用图书馆的人越多,图书馆起到的作用就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越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应该是一种趋势。

  但中山大学图书馆前馆长赵燕群认为:“国外大学,人没那么多。”这是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根本差异。与北京大学图书馆等一样,中山大学图书馆不对外开放。

  

高校图书馆千万图书暑假闲置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