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铸造湘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09:26 红网-湖南日报

  

大写的铸造湘军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嘉禾县城新貌

  

大写的铸造湘军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袁家镇在粤铸造企业精英

  

大写的铸造湘军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嘉禾袁家镇传统铸造业

  

大写的铸造湘军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生产车间一角

  

大写的铸造湘军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铸造产品

  邓明 白培生 黄成旺

  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小小的湘南小镇,竟然发展铸造企业500多家,其中在珠三角地区创办了300多家,年产铸件上百万吨,占据了珠三角铸件市场近五成的份额。

  这是一个神奇的团队,2.5万多人从事铸造业,70%%以上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他们同舟共济,风雨与共,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创造这个奇迹的神奇团队,就是被评为全省十大劳务品牌之一的嘉禾“铸造湘军”。

  嘉禾铸造

  一个清代走来的产业

  铸造是零件毛坯最常用的生产工艺之一,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矿山冶金、交通运输、能源动力、轻工纺织、家用电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和部门,是现代大机械工业的基础,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国民经济和增强国防实力起重要作用。

  嘉禾的铸造业历史悠久,自清嘉庆年间就开始兴起铸造业,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被誉为“铸造之乡”。

  说起嘉禾的铸造业,不得不提嘉禾县袁家镇。嘉禾铸造起源于袁家镇田岗头村,至今嘉禾县还流传着“田岗头,铸犁头……”的顺口溜,全县铸造产业也主要集中在袁家镇内。铸造湘军,从一定意义来说,是指以袁家镇为主的嘉禾铸造人士。

  袁家镇地处嘉禾县东南部,面积25.08平方公里,1.6万余人,辖13个行政村。省道S322线穿境而过,与镇主干道袁溪路、袁张路构成“十”字交通网。镇区西距县城内嘉禾大道13公里,东距桂嘉高等级公路16公里,均为水泥硬化路面,交通便捷畅通。

  田岗头村除几户姓李,其余都是雷姓。据田岗头的雷氏族谱记载,自祖开公以来,虽开垦良田几百亩,油茶林几千亩,但人口的迅速繁衍使世代衣食难继,到公元1620年,廷秀公开创补锅一业,随后扩大到铸犁嘴、铸犁头,每逢农闲,田岗头的雷姓人一担小箩挑着行头走乡串户,四处补锅、铸犁嘴、铸犁头,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

  当时有民谚称道赚钱行当:“一阉二补三打铁,四铸犁头五破篾”。五个赚钱好行当中,田岗头就占了二、四两个行当,田岗头从那时起便开始发迹了。外姓人看着眼红,也想学艺养家,但雷姓定下规矩:“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非雷姓男丁不教。”

  就这样,廷秀公开创补锅,富银公开创炼铁,贵孚公首创高炉铸锅……铸造技术代代相传,一时,小小的田岗头村铸造名扬湖广。

  因为嘉禾县地稀人多,雷姓子孙自从掌握了铸造技术后,渐渐地形成一家一家结伴远走他乡,以铸造为业。南至广东的中山、汕头,广西的柳州、南宁,北到湖北的荆州、黄冈等地。

  嘉禾铸造湘军就像秋后的蒲公英,飘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在全国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如今,天南地北的铸造人凑到一起,只要一谈起“铸造”二字,没有不知道嘉禾的。

  时至今日,嘉禾的铸造工艺也与时俱进,经过多次革新,大大地进步了。只要提供一张图纸,嘉禾人就能按照要求,做出小到几十克、大到十几吨的铸件。

  从当年的铸犁头,到今天的精密机械,嘉禾铸造尽显风流。不仅能造普通的铸件,也能铸造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在广西柳州创业的黄氏兄弟就是一个活榜样。

  由黄民朝创建的广西柳州中立达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预应力锚具构件”,这种新型建筑材料,属柳州市欧姆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指定配套产品,应用于高速公路、大型桥梁、水电站、铁路设施,具有拉力强、安全系数大、建筑工效高等特点,曾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80%%,销量排全国第一。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上海浦东机场的磁悬浮立交桥、广东虎门大桥、黄河小浪底工程、三峡水电站等国内著名的大工程都采用了这种“构件”。

  黄民朝的大哥黄民英多年潜心研究,取得了多项发明,他研制的“凯迪永磁同步行星传动电梯曳引机”,因具有绿色、节能、高效、安全等诸多特点,同时获“中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国际发明专利”。

  目前,嘉禾袁家镇的铸造产品已由原来的铁质铸件拓展到铜、铝、钢及球墨铸件,品种多达300多种,品种之多,技术之精,叫响湖湘。

  铸造湘军

  一支名扬天下的奇兵

  一路风尘一路歌。

  纵观袁家镇的铸造业和铸造湘军发展壮大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清嘉庆年间到1958年。这是其漫长的“孕育期”,期间唱主角的是袁家镇田岗头村人,他们凭其世代相传的技术铸造犁头、铁锅等基本用具养家度日。这一阶段袁家铸造业发展主要靠父承子继,人数不足百人,发展步伐十分缓慢。

  第二阶段为1958年至1984年。这时袁家镇大部分懂铸造技艺的农民因政策被吸纳到国营、集体铁厂当正式或临时工人,按照上级指令按计划生产,支撑其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国营、集体铁厂,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工人技术有较大进步,为袁家铸造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阶段是1985年至1990年。改革开放令许多铸造师傅丢下“铁饭碗”,联合亲朋好友或自己一家人创办铸造厂自主经营,开拓或分割原国有、集体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谋求发展。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袁家铸造业市场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投入资金限制,技艺、工装、管理等稍逊国营集体企业,但是灵活的经营体制和日趋旺盛的市场需求支撑其茁壮成长。

  第四阶段当数1991年至2000年。随着广东的大建设与大发展,袁家镇铸造业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黄金期。这一时期,袁家镇铸造业凭其产品质量、价格优势、地缘优势等,专门为“珠三角”生产井盖、污水管等市政工程配件,市场十分红火。许多企业借此掘到了“第一桶金”,完成了初步积累。

  第五阶段是2001年至今,铸造业步入良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成功转型的企业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并带动了许多懂技术、有资金、会管理的务工人员创办铸造企业,推动了在外的铸造企业回乡发展和返乡创业。这一时期,支撑袁家镇铸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珠三角”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冲床、木工机械、纺织机械等制造企业的带动发展。

  从五个各具特点又紧密关联的发展阶段,不难发现“铸造湘军”思变图强、抢抓市场的创业精神。

  200多年来,嘉禾铸造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壮大产业的同时,也铸就了一大批时代的弄潮儿。从业人员与日俱增,从最初袁家镇的雷姓家族,到目前的遍地“开花”,全县已有2.5万人从事铸造业。去年,嘉禾“铸造湘军”被当之无愧地评为湖南省十大劳务品牌之一。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袁家镇铸造工业一条街的南端,有一家名叫兄合铸造厂的企业,是由黄氏五兄弟合办的。老大黄乃庭,建厂初期,为了筹集资金,他不惜卖掉房子,举家搬到厂里生活。凭着诚信经营,勤劳持家,如今已创下了一个总厂,三个分厂的家业,厂房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现在又在县坦塘工业园购地90多亩建厂,成为嘉禾铸造响当当的人物。

  在深圳打拼的刘礼忠说起创业故事,恍若昨天。1992年他与朋友在深圳合伙办厂,开业两个月就亏了4.8万,朋友一看亏本了,就不干了,要退股走人。无奈,刘礼忠一人将亏损的4.8万扛了下来,并东筹西借将朋友的股本退还给他们。之后,他仔细反思亏本的原因,靠一个原始的铁皮炉子起步,业务越做越大。到2000年,已成了业内尽人皆知的“刘大老板”。

  如今,他已在深圳创办了3个厂,总部设龙岗区坑梓镇,有2000多平方米,另在大湖村、水围村或租或买盘下2万多平方米土地,办起了他的金泉铸造厂。

  ……

  “深圳下水道的盖板,10块就有7块是袁家镇造的。”

  “韶关的铸造业全被嘉禾人垄断了!”

  听着这种名副其实而又生动形象的评价,人们不得不服:嘉禾铸造,真牛!

  嘉禾袁家镇的铸造业一天天发展壮大,老板也一天天多起来了,多到什么程度?有的村3个人中就有1个铸造老板;有的村3户人家中就有1户是搞铸造的老板。每年清明,在外创业的老板们回乡扫墓,嘉禾的大小宾馆爆满,小车拥挤;在袁家镇主干道,沿途都有人维持交通秩序,稍有疏忽,便会堵塞。

   江南铸都

  一条战略发展的思路

  优胜劣汰,历来是世间万物亘古不变的法则。嘉禾铸造也不例外,有过万众瞩目的辉煌,也经历过萎靡不振的低迷时期。

  当时光的大船缓缓驶入今天,嘉禾人在看到自己优势的同时,也正视到了自己的劣势:没有自己的终极产品,还须依附他人生存;科技含量不高,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生产粗品配件,利润空间越来越窄……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嘉禾铸造将何去何从?“铸造湘军”意欲何为?

  “把嘉禾打造成为中国南方铸造工业基地———江南铸都”。

  2005年,县委书记曹建平、县长陈荣伟等县领导通过认真调研,并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的意见后,果断提出了这一战略发展思路,引导铸造产业走“扩容、提质、做大、做强”的路子。县里还专门建设了坦塘工业园,为铸造企业营造投资洼地。

  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无疑为嘉禾铸造下了一剂“强心药”,点燃了袁家镇人熊熊的创业激情。

  袁家镇党政领导班子分工合作,对全镇的铸造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和讨论活动。针对目前企业综合效益较低、人员素质差距大、管理水平落后、材料和能源消耗大等现状,党委、政府提出了铸造企业“五个根本转变”发展思路,即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粗放污染型”向“绿色集约型”转变、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产品配套型”向“产品零件化”转变、由“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镇党委书记肖武文、镇长邝志林认为,经济发展环境事关产业的生死存亡。为此,镇里近年来先后筹资3000多万元完善水、电、路、讯等设施;开辟了鸭婆山铸造工业园、张家村工业园、袁家村工业园和田岗头村铸造小区;筹建了铸造原材料市场、铸件网上交易平台、铸造研究所等,致力培育最适宜铸造产业之花盛开的“肥沃土壤”。

  同时,他们还在用地上出台规定:凡回乡创业型企业既可以选择购地又可以选择租地,且年纳税达到2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可以无偿使用地皮2000平方米;租地新办的企业年付少量租金即可使用地皮,以便企业迅速把资金集中投入到厂房建设、设备添置与生产经营上,帮助企业迅速投入生产;购地新办的企业购地款可以分期分批付款,有效地缓解了新办企业的资金压力,促进了回乡创业者企业的快速发展。

  兄合铸造厂扩建因在用地上遇到困难,镇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出面为其协调,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一件小小的事情,让业主投资商信心倍增。“创业有门路,兴业有作为,发财有途径,投资有保障”,成了前来袁家镇投资商的共识。

  2003年以来,全镇共新上铸造企业52家,共引进镇外资金2.7亿元,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袁家镇投资创业最兴旺的局面。

  目前,袁家镇内已集聚各类铸造企业136家,其中机械造型企业4家,湿型造型企业130家,树脂砂造型企业2家,年生产各类铸件20多万吨。去年,铸造企业实现产值5.6亿元,全镇GDP的83%%直接来源于铸造产业,铸造产业贡献税收占全镇税收总量的74.7%。

  强化服务功能,推进铸造企业超常规发展,袁家镇热浪腾腾。120多家铸造企业自愿成立了袁家镇铸造协会,为铸造企业在急需的技术攻关、人才引进、市场信息、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服务。他们整合成了以兄合、利民等为龙头的六大类铸件联盟,规范了企业销售秩序。

  2005年,协会组织镇内外12名铸造企业主到铸造产业发展较好的江浙、辽宁等地学习考察,帮助拓宽视野,更新观念。

  去年7月,协会邀请省铸造协会5名专家到袁家镇举办为期10天的铸造产业发展研讨会,并深入到20多家铸造企业生产现场指导,帮助解决技术、管理等难题,较好地推动了铸造产业提档升级。

  去年11月,袁家镇在广东番禺成功举办了嘉禾县在粤“铸造湘军”发展论坛暨嘉禾县在粤铸造业商会成立大会,召集在粤发展的嘉禾籍铸造企业,共商嘉禾铸造发展大计,与镇铸造协会内外联动,共同打造嘉禾铸造品牌,共建江南铸都。

  今年6月起,他们准备投资6000万元,在坦塘工业园、嘉禾县龙潭镇、泮头乡建设“袁家铸造工业城”,引进铸造企业50家,引资4亿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嘉禾“铸造湘军”已“破茧成蝶”,带着灿烂色彩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彩蝶飞舞”,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