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道四通八达对罗湖是利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10:53 南方日报

  深圳湾西部通道、福田口岸开通在即,来往于深港两地的人与车将被分流,对素有深港“门户”之称的罗湖,是不是一个“利空“?

  “深港通道四通八达对罗湖是利好”

  本报讯 每两个香港人中,有一个至少要一月到内地一次;每两个回内地的香港人,有一个肯定会到罗湖。深圳湾西部通道“七一”开通在即,福田口岸7月底将开通,来往于深港两地的人与车显而易见地将被分流,对素有深港“门户”之称的罗湖,是不是一个“利空”?深圳提出要在罗湖、福田、南山三区建“金融中心”,对金融业已是优势产业,力图做大做强金融中心的罗湖而言,是不是一种压力?得益于“香港因素”的罗湖,会不会也受制于“香港因素”?罗湖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借鉴香港经验,如何进一步发展罗湖?

  昨天,距离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庆典还差10天,也是罗湖区政协10周岁的纪念日,“香港因素”与深圳罗湖发展研讨会的召开,成为一个特别的仪式。这个由罗湖区委、区政府主办,罗湖区政协承办的会议,主题不是纪念,而是展望。种种面向深港关系未来、关乎罗湖发展的命题,令与会的1000多名来自罗湖各部门和街道的负责人以及区政协委员们聚精会神,深受启发。

  “深圳与香港之间的通道四通八达,对罗湖是利好不是利空,如果你的营商环境好、消费环境好,人们会从香港、广州,从福田、南山赶到罗湖”;对于深圳的各个区域,“现在不是切分、争抢香港‘蛋糕’的时候,而是同心协力,做大这块‘蛋糕’的时候,香港好了,深圳会更好,深圳好了,罗湖当然会更好!”罗湖区委书记刘学强对罗湖、深圳与香港关系的分析与定位,回应了许多疑问,又超越了囿于一区的思路——罗湖与香港的关系,首先是深圳与香港关系的一部分。他强调:“香港因素”固然重要,香港经验同样宝贵,学习香港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习香港的法制精神、专业精神。

  深港合作“根据地”研究新形势

  香港企业投资内地,第一站是罗湖。香港居民北上消费,第一站也是罗湖。

  深圳市政协委员、市科协副主席张克科认为,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来看,罗湖、香港两地已形成一种天然的经济联盟和城市依附关系,这种关系是其他任何地区都无法取代的,罗湖是深港合作的“根据地”。

  “现在深港经济交流与合作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深港创新圈’、‘深港都市圈’的设想已经浮出水面,有的已经付诸实施。这对罗湖发展来说,既是极好的机遇,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利用香港因素、借鉴香港经验来推动罗湖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对于我们在新一轮更高层次的深港合作中找准定位、抢占先机至关重要。”罗湖区政协主席吴培基介绍,邀请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来为罗湖利用香港因素实现自身发展献计献策,这一做法得到了区委书记刘学强、区长鲁毅和其他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据了解,在论文征集过程中,政协委员们和有关专家学者积极响应,香港委员还就此专门召开会议,明确责任分工,认选写作课题,有的还专门聘请学术顾问,确保论文质量。这次研讨会共收到高质量的论文48篇,涉及“深港一体化”、两地的民生净福利、罗湖与香港第三次经济转型的相似之处、城市精细化管理、香港警务观察、教育均衡化的实现途径、慈善组织的运作、商会和妇女组织的培育、创意产业的经营等等,涵盖了罗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些论文既详尽介绍了香港有关工作的经验,又从香港多个领域发展过程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东西,同时还对罗湖做好相关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可操作性也比较强。这批论文将汇编成册,分发到罗湖各部门及相关领导处,供决策参考。

  此次研讨会的智囊团阵容强大:省委党校、市政协、市委党校、市社科院、综合开发研究院等单位派出专家担任研讨会学术顾问,参与拟定会议选题和论文审定等工作,为研讨会的召开提供了学术等方面的支持。

  张克科的另一个身份是深港产学研基地的副主任,对于深港合作中区域定位与规划的重要

性感受很深。他举例,西部通道项目已历时十余载,但车辆入境后的交通组织和疏导,对南山的影响有许多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缘于规划时地方意见的缺位。在深港合作的大背景下,罗湖率先谋求自身在其中的定位,将各种因素考虑在前,主动纳入总体规划的框架,确实可贵,而且必要。

  香港好,深圳好,罗湖当然会好

  “深圳27年的建设,国家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亲身经历了这个过程,这是西方国家300多年才走过的历程,可以称得上见证历史、浓缩人生,我们真是幸运!”刘学强把对香港的感受分成可恶、可畏、可亲、可敬、可期这几个阶段,这也就是我们打开国门与世界接轨后的心路历程。

  香港繁荣,深圳发展,最大的因素在于“一国两制”的创意。支持“一国两制”,支持香港繁荣,这是深圳的历史使命。罗湖与深圳的发展,也是在这个背景之下。

  罗湖的利好之一,是目前的深港关系,已经从单方面的招商引资,演变到了全面合作的阶段。以前,一提深港合作,似乎是深圳热,香港冷,有点一厢情愿;但现在不同了,香港也热起来了。曾荫权特首提出,要“共同建设世界级的深港大都会”。香港要发展,同样需要深圳、也需要罗湖。

  对于许多人担心的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开通后,对进出罗湖口岸人车的分流,刘学强有另外的看法。他认为,表面上看,这种分流是会出现。但以前大家是在分“蛋糕”,现在是大家做大“蛋糕”的时候。如果深港之间的通道更多,来往更方便,也许会有更多的人车来往于深港两地,“蛋糕”不就做大了。

  此前经罗湖口岸进出深港的客流量年均是一亿人次。可是,“罗湖口岸留住了多少人?100万?200万?还是1000万?”刘学强反问,“如果(罗湖)营商环境好、消费环境好,人们会从香港、广州,从福田、南山到罗湖来。”“深圳与香港的通道越是四通八达,对深圳香港越好,对罗湖也越好。”

  地理空间的拓展,对土地资源紧缺的罗湖而言,有为的空间不大。刘学强提出,软环境、软实力的打造大有可为。深圳提出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向香港学习最重要的部分,是学习香港的法制精神,香港人的专业精神。一个运行有序的地区,一个和谐的地区,一个能让老百姓分享发展成果的地区,必然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地区。

  “我们今天在这里认真研究香港因素、香港经验,也是在增强我们的软实力”。

  精彩论述

  “金融中心区”错位竞争

  罗湖全区金融资产规模达7000亿元,占全市的60%;利润68.5亿元,占全市的81.6%。全市六成的金融资产、九成的外资银行聚集在罗湖。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位于罗湖,这是罗湖发展金融业不容忽视的优势。香港银行在香港开展人民币业务,正是通过央行深圳分行这一重要的资金枢纽负责清算,人民币现钞的运输也通过罗湖皇岗口岸。罗湖已经形成深港之间真正意义上的“金融通道”,这一功能该被进一步突出和强化。

  金融业一直被视为罗湖的支柱产业。深圳市规划将同时发展建设三个金融区:罗湖、福田、南山,这会不会导致恶性竞争?许多与会者谈到这个问题时都提出:错位竞争也许可以使三地都受益。具体地说,罗湖重点发展银行、福田是证券,而南山是基金业。

  罗湖区政协委员、东亚银行广州分行行长李颖新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深交所即将从罗湖迁往福田,可以预见,其他证券配套产业也将逐渐汇集于此,证券业将会成为福田金融区未来的主要方向;而在南山区,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在当地发展金融中心有利于为高新产业配套,发展风险投资,因此南山金融区更有可能集中发展基金业。相比之下,银行业在罗湖金融区已经稳固,而且形成可以持续、深入发展的主题格局。区政府应该立足于此,在招商引资时更有侧重,使罗湖金融区重点形成银行聚集效应。

  李颖新建议,罗湖应该抓住深圳市金融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到2010年,深圳要争取组建1—2家综合性金融集团的机遇。国际上,不乏大型金融集团的前身与主要载体是银行的例子,因此对明确了将银行业作为主题格局的罗湖金融区而言,这个机遇十分可贵。区政府应未雨绸缪,及早与市政府、监管机构沟通,如果能争取到综合性金融集团落户,将成为罗湖金融中心区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式事件。

  留住跨境消费人群的脚步

  不管是港人北上消费,还是内地居民南下香港,罗湖都是一个重要的进出通道。据统计,平均每天大约有20多万的人来来往往经过罗湖。

  正如刘学强所问,“罗湖口岸留住了多少人?100万?200万?还是1000万?”市政协委员张克科建议,罗湖应着眼香港因素,在区内建立“深港旅游集散中心”,此举对促进罗湖旅游、消费型服务等产业意义重大,是一篇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好的文章。

  综合开发研究院华南及深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陈秀珍对这个商机的研究更为系统。统计表明,罗湖是香港和内地居民跨境消费的重要通道和惯性消费地,但这个巨大的资源被挖掘得很不够。她建议:

  一,塑造并推广罗湖区“消费天堂”的整体品牌形象:进一步整合与提升罗湖区各类消费资源,将罗湖区打造成集购物、娱乐、休闲、美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消费天堂”品牌形象;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报纸、杂志、口岸广告、车身广告、电视广告、影视文艺作品、户外广告、宣传小册子、论坛及文博会、高交会等各种平台与形式宣传推广罗湖区“消费天堂”的整体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与美誉度,吸引跨境消费的两地消费者。

  二,鼓励与引进香港名店到罗湖投资兴办跨境连锁店,重点吸引电器珠宝、化妆品等领域深受内地跨境消费者欢迎的知名店铺,通过企业行为使罗湖商业与香港商业形成一个相互关系的有机整体,为跨境消费者提供异地付款、异地提货、异地保修等服务。

  三,加强水贝黄金珠宝市场、满京华艺术中心、深圳古玩城这一类专业型商业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罗湖商圈的吸引力。

  四,加强知识产权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罗湖情结”应充分发掘

  10万香港人是罗湖原居民。

  市政协委员张克科认为,这是罗湖的一大人脉资源,但未被充分发掘利用。

  罗湖各村街居民中有许多人持深港两地身份证。两地联姻和回罗湖定居的香港人在各街道比比皆是;罗湖在香港还有不少过境耕作的土地,沿边境线有方便人员往来的耕作口。

  这一类人,对罗湖有血脉之感。

  香港还有第二类有“罗湖情结”的人,那就是开放之初最早到深圳投资的港人。罗湖是他们的第一站,东湖宾馆、金湖宾馆、竹园宾馆这些深圳人记忆中最早的一批宾馆都是港人投资的。这些人对罗湖也有很深的情怀。

  如今,到罗湖工作的港人也为数不少,很多人从事律师、银行业、广告、设计等高端服务业。张克科建议,要促进两地共融,人的因素是区域发展的长期保障和支撑,是重要的软实力和战略资源。

  深圳物价较为低廉,港人的消费地点将集中在口岸附近以及交通便利的周边地区;娱乐业将迎来消费人群数量的激增,娱乐方式和花样的更新,形成娱乐业的繁荣;随着越来越多的港人在罗湖居住与工作,以及深港两地物价水平的差异,港人对性价比较高的公寓型住房的需求将大增,舒适的居住环境,完备的社区、优质的医疗保健,完善的

社区配套设施和具有科学管理模式的物业将备受关注;港人子弟将形成潜在教育市场,给罗湖发展教育产业带来一定的需求。

  记者手记

  “因素”诚可贵“经验”价更高

  吕冰冰

  30年前的国人,也许不知道深圳,但不少人知道罗湖。

  一座罗湖桥,这边是祖国,那边是资本主义的香港,多少人从这里咬牙走过,就此天各一方。民国女子张爱玲在罗湖桥排队过关时,被太阳烤着,一个解放军战士的体贴话语,让她最后一次感受到了身后这块大陆的温暖。

  罗湖的闻名,拜香港所赐,罗湖的今天,更是与香港密不可分。

  如果没有香港,罗湖会怎样?

  这个假设放到今天的罗湖商业城,意味着超过九成的客人会消失了。这个假设放到改革开放之初,当时深圳的建设从罗湖开始,超过八成的投资来自香港,雅园宾馆、竹园宾馆,这些深圳最早的高档消费场所,都是港人投资。没有他们,作为都市的罗湖,也就根本不可能建起来。

  “香港因素”让罗湖获得了最早的机遇。正如政协委员所说,罗湖与香港在历史上的地缘、人缘和门户优势,使罗湖先人一步,成为深港合作的根据地。

  都说深圳是北方文化的“飞地”,在罗湖区,香港的气息扑面而来。有人评论,香港的特色在于拥挤和丰富:站在闹市区,朝任何一个方向张望,大约都能看到数家茶餐厅、士多店、美发厅、洗衣社、书报摊和酒肆茶楼。这个评语同样适用于罗湖:粤语的通行自不待言,那些酒店餐厅服务生的周到细致,也一点儿不输于一桥之隔的香港。士多店、茶餐厅的供应,也与香港并无二致。来往深港两地的人,会在恍惚间弄不清身在罗湖还是香港。

  学者从数字出发,得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在过去的5年里,平均每个香港人到过40多次内地;还是从统计出发得知,这40多趟旅行里,超过20次到的是罗湖。一个最新的例子可以佐证罗湖对香港人的意味:为了让北上深圳的港人在过关后方便约会,罗湖商业城在商场周边竖起了好几个“相约柱”,这个事情说明:一,罗湖商业城服务顾客的意识很强;二,相约到罗湖碰头的港人非常之多。过去20多年,罗湖对于香港人,同样是一个有着许多记忆、深入他们生活的地方。香港人的“城市记忆”里,不仅有天星码头,同样有罗湖的一席之地。

  正是因为“香港因素”如此至关重要,才会有人担忧:深圳与香港之间的通道越开越多,会不会影响到罗湖的未来?

  记者也有这样的疑问,罗湖会不会因此被边缘化?香港人会抛弃罗湖吗?

  我承认,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每年1亿人次进出罗湖口岸,没错,这些人全是到罗湖消费的吗?不是。因为这是最大的陆路口岸,大家得从这里进出。另一个不可能被统计出的数据是:每年有多少人因为惧怕排队,而打消了出入深港口岸的念头?如果过关变得顺畅了,这些人来回的劲头会不会更充足?会多跑几次?放在粤港两地做调查,我相信,会是另一个令人咂舌的数字。

  罗湖把与香港的关系置于深港关系的大背景之下,甚至是“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之下来解读,是高明的。今天香港与祖国大陆的兴旺关联,远胜于当年。深港合作是两头热,地缘与香港牢不可分的罗湖,当然会是其中最重要的布局落子之处。

  更令人欣慰的是,罗湖对香港经验的强调。作为全球最有活力的大都市,香港的有序、效率历来受世人赞赏,支撑起这一切的,是香港的法制精神与专业操守。作为区一级政府,在涉及重大基础设施、市政建设这类问题上,可能力有不逮,因为深圳重新划分了市区事权,在社会服务、社区管理方面,区级政府的作为空间反而更大。近在咫尺的香港在这些领域有太多可以“拿来”的经验,一个和谐的城区是生活于其中的百姓之福。罗湖紧紧拽住“香港经验”,是应该大加鼓励的。

  撰文 吕冰冰 温天庆

  叶志伟 薛江

  摄影 何俊(除署名外)

  图:

  香港企业投资内地,香港居民北上消费,第一站都是罗湖。为了让港人在过关后方便相约,罗湖商业城在商场周边各个方位竖起了“相约柱”。

  罗湖金融区将与福田、南山错位竞争,重点发展银行业。 丁玎 摄

  罗湖将着力打造“消费天堂”的形象,留住跨境消费人群的脚步。

  港人在深投资的第一站就在罗湖,这些人对罗湖有着很深的情结。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