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别急眼词活动读者参与热烈 有老年人呼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04:32 辽一网-华商晨报

  本报“告别急眼词”活动读者参与热烈,有老年人呼吁

  晨报讯(记者 赵矫健)连日来,不少读者加入到本报“告别急眼词 有话好好说”活动的讨论中。

  大家在讲述各自遭遇的同时,还纷纷提出告别“急眼词”的建议。

   听到“找打样” 他就控制不住

  看过本报报道,拉脚的张师傅认为,上榜的急眼词都不太气人,他觉得“瞅你那找打样儿”最让人火,而且一旦说了,后果相当严重。

  张师傅向记者讲了一段亲身经历:“两年前,我刚来到苏家屯火车站拉脚,半夜常会碰到一些酒蒙子。记得那次是3个小伙,喝得酒气熏天地上了车。我刚开出去不远,他们几个人就开始损我,啥难听说啥,后来还说我长得瘦小枯干,一瞅就是找打样儿。”

  张师傅说:“一听到这句话,我当时就觉得一股热血升到脑顶,一下就控制不住了,上去就跟他们打了起来,当时因为手里没家伙,我被人家打得浑身是伤。”

  事后,张师傅说,他怕再吃这样的亏。“我现在要离酒蒙子远点儿,以免他们说一些伤自尊的话,我受不住!”

   老人 “倚老卖老”伤人心

  80岁的张大爷多次被人说是“倚老卖老”。这样的遭遇,让老人心里很不好受。

  “就说说前几天吧,我和老伴到龙江广场附近取钱,当时排了很多人,站在窗口最前面是个男的,穿得西服革履的,他和业务员说了好长时间,好像是身份证不对,那男的又反复打电话,后面的人一直等着,我随口说了一句‘你快点好吗?大家都在排队呢!’”

  张大爷没想到,这一句话遭来取钱男子的出言不逊。“他瞪着眼说‘你这么大岁数了,干啥呀,你别倚老卖老!’”

  张大爷的老伴,离休的汪老师认为,“这种语言有辱人格,还解决不了问题。”

  汪老师通过本报呼吁,“大家可别把‘倚老卖老’当成口头禅。客观来讲,老人也有错误的时候,但如果对老人有意见,就说倚老卖老,这样做就不好了,老人与年轻人之间也需要相互理解的。”

  专家 活动能帮助修正语言习惯

  社会学专家张思宁说,在一个物质富足的大背景下,人们更看中是否被尊重与是否能相互尊重。

  “有时,一个人习惯性的语言,往往容易勾起他人的火,但说话者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张思宁说,“晨报的这个活动,正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说话过程,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反思,让大家更加懂得尊重别人,修正自身的语言习惯。”

  您可以参与急眼词“肇事”案例话题讨论。热线电话:024-86268636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辽一网www.liao1.com论坛公告区查看。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