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川企总量西部第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07:2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目前在港上市的川企股票已有5只,香港成川企最主要境外融资市场

  川企到香港上市至今已历经13年时间,除去已经退市的托普科技,目前在香港证券市场交易的川企股票已有5只。四川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获得融资平台,企业到香港上市,也能提高香港证券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优化其上市公司结构。鼓励川企到香港上市,实现的将是双赢。

  随着川港合作的更亲密,相信会有更多的四川企业会成功借力香港证券市场这一平台,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本报“锦江连香江”报道组记者罗曙驰到香港融资去!四川省工商联创投同业公会人士透露,四川企业到香港上市至今已历经13年时间,除去已经退市的

托普科技,目前在香港证券市场交易的川企股票有5只,分别是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107)、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1072)、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1202)、玖源生态农业科技集团(8042)、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0811)。这还不计纳入中国电信香港上市公司的四川省电信有限公司。川企在港上市总量西部居首。可以说,每一只股票上市的背后都有着很多故事。

  上市之旅川企连创新纪录

  东方电机是四川首批在香港及内地上市的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早在1994年6月就在香港发行17000万股H股,1年后增发A股6000万股。今年2月5日,东方电机控股股东东方电气集团正式启动主业资产“A+H”整体上市计划,由于整个方案涉及到股改送股、换股吸收合并、非公开发行,以及将S东锅整合进东方电机,而被誉为“东电模式”。

  紧随其后的为成都普天电缆,这家注册在成都高新区的企业1994年10月在香港上市,是中国电子产业龙头“普天系”在境外上市的先锋。据说当时公司原本计划发行A股,但1994年两市暂停新股发行,普天电缆才选择去香港融资,没想到从股份制改造到完成上市仅花了一年时间,而当时在国内这一周期起码要三年时间。

  1997年10月7日,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H股8.95亿股(占35%)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西部唯一的基建类H股上市公司。

  2003年7月10日,在重组新都氮肥厂基础上设立的玖源集团(8042_HK)于香港创业板上市,成为香港创业板第一家化肥概念股。

  回归10年之际,四川新华文轩5月底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使得又一家四川企业亮相香港证券市场,成为首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国内图书发行及零售企业,“中国书店境外第一股”由此诞生。

  今年4月在蓉举行的国际软洽会创业投资论坛上,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广州特派代表钟创新透露,当时川企在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96亿港元,在泛珠三角区域中仅次于广东和福建。

  选择香港川企“借力”腾飞

  到香港上市到底为四川企业带来了什么呢?显然,解决融资问题是第一位的。通过香港上市,仅四川新华文轩1家就获得20亿港元的融资,为进一步扩展全国教材网络提供了资金支持。其中约6.8亿港元用于扩展四川及省外教材、教辅网络;5.6亿港元用于扩充零售网络,设立零售门市或收购现有连锁书店。

  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好处。6月22日,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任光明在成都举行的香港日活动上表示,香港资本市场法制严明、监管规范,市场透明度高,有助企业提升管治水平,实施国际化战略,便于国际买家了解公司,提高品牌知名度。四川新华文轩独立董事、人大经济学院教授韩小明就曾强调,公司的治理结构在筹备上市的过程中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在香港上市,更是要求公司内部的工作流程要极其严格。这样整个程序梳理下来,公司的流程管理在无形中得到加强。

  未来趋势川企还有新动作

  香港胡百全律师事务所成都代表处中国法律顾问俞浩表示,四川民营企业家比较关心在香港进行红筹上市的可能性。“回归10年,四川企业对香港市场已由不熟悉到熟悉。之前四川到香港的上市公司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而今后民营企业的比例会大量上升。”

  俞浩表示,大量四川企业有到香港去上市的意愿。“和我们谈过的,目前符合上市条件并有强烈意愿的就有10家。”俞浩称,总的说来四川制造类、资源类、药业、农业、餐饮业等传统行业领域的优势企业在香港上市把握比较大。

  俞浩预测,随着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将会有更多为企业提供融资和上市服务的香港机构来四川落户,“今后两地的合作将会越来越紧密。”

  新闻分析

  川人投资港股今后渠道会更多

  对比昨天A +H 股的股价,其差价水平不容小看。东方电机昨天在港收盘价为41﹒90元/股,而A 股为64﹒47元/股,相差36﹒6%;青岛啤酒A 股对H 股溢价水平达28﹒0%,中石化也为36﹒4%。目前港股正处于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如果有一个渠道能同时操作

  港股和A 股的话,其盈利水平和风险

  抵御能力显而易见。

  随着越来越多的四川公司到香港去上市,川人对于投资港股必然会有新的期盼。而Q D I I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的推出和范围扩大,将会满足川人投资理财的需求。事实上,通过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发行的Q D I I 产品间接投资港股及其结构性产品,是目前境内居民投资港股的唯一合法渠道。

  H 股目前已经成为Q D I I 主要投资对象。此前有几类内地机构投资者获准境外投资,分别为社保基金和境内保险资金、银行Q D I I 理财产品以及华安基金。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今年5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将原投资范围中的“不得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取消,这条新规被视为允许个人投资海外股票的政策松动。不过,境内居民投资股票型Q D I I 产品的门槛不低,单一客户投资金额的起点是3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此外,放宽Q D I I 投资范围,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到银行直接购买某只境外股票,仍只能投资银行设计的一揽子股票挂钩产品,其回报率偏低。

  令人兴奋的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将于7月5日正式实施,进一步破除了券商、基金的境外投资壁垒,标志着Q D I I 制度已经逐步从银行系扩展到证券系,今后推出的Q D I I 产品也将更多。可以设想,随着门槛的不断降低,在不久的将来,坐在家里投资港股的愿望就能实现。 罗曙驰

  人物专访

  “父亲一定会为香港骄傲!”

  ———专访邓小平之女邓榕

  “衷心祝福香港更加繁荣!衷心祝福香港人民更加幸福、康泰!”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向香港回归10周年致以衷心祝福,“这是母亲和我们全家人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最想向香港人民说的一句话,如果父亲健在,相信他也是一样的心情!”

  主权原则邓小平寸步不让

  “现在回头来看,香港平稳回归并不是一个必然结果,其中有很多变数,当年的谈判有着很多艰难时刻,出现过僵局。当初英国并不甘心放弃香港。中国用什么方式收回香港,是一个大的政治问题和国际关系问题。”邓榕对当年激烈的斗争记忆犹新:“10年过去,可能很多人都觉得香港平稳回归是理所当然的。但当时英国人要求延长治权,并且在驻军问题上与我们有很大分歧。因此,平稳收回香港、平稳过渡并不是一个必然结果,而是经过了许多艰难的谈判,包括斗争。我们的立场非常鲜明,对他们不合理、不合时代的要求进行了坚决抵制。”

  邓榕回忆说:“英国在谈判前,准备用‘主权换治权’大做文章。可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父亲在涉及主权这样的原则问

  题上寸步不让,这让英方感到

  非常意外。”

  两眺香港邓小平心境不同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眺望香港,已成为历史瞬间永远定格在国人心中。始终陪伴在父亲身旁的邓榕说:“其实,父亲在深圳眺望香港是两次,而两次的心境大不相同。”

  第一次是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视察深圳。“父亲来到文锦渡口岸,登上了一座很矮的灰色边防小楼。通过楼上简陋的窗子,陪同人员指着前方介绍说,那边就是香港。父亲远远眺望香港,默默地看着没有说一句话。”

  邓榕说:“1984年去广东时,父亲思考的问题集中在如何回应对建设经济特区的质疑之声,一路上只看不说。那时父亲眺望香港时的心境与1992年在皇岗口岸的大桥上远眺时有很大的不同。”

  说起第二次眺望,邓榕语调不由轻松、愉快起来:“那时,皇岗口岸刚刚建好,崭新的通道大桥与8年前简陋的文锦渡口岸已是今非昔比。在皇岗口岸大桥上向香港眺望,那是一种登高远眺的感觉。”

  “这一次,父亲一路讲了很多话,后来整理成南方谈话。当时,香港回归大局已定,距离1997年越来越近,父亲是在倾注了那么多心血解决香港问题后再次眺望。我在一旁看见,父亲的眼中充满了感情,也充满信心,情绪非常好。父亲曾多次对香港友人说过,希望‘九七’去香港,哪怕坐着轮椅,也要‘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这是他唯一的心愿,是他对香港的热爱。”想起父亲未了的心愿,邓榕眼中泛起泪光,声音微微哽咽。

  父亲会为今天的香港骄傲

  尽管邓小平未能亲自踏上1997年后香港的土地,但亲人们最终替他完成了这个心愿。

  10年一瞬,邓榕对香港回归以来的巨大变化非常感慨,她说:“香港这10年,就像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诗‘当惊世界殊’。香港人自己管理香港、建设香港,取得了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香港回归十年确实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我们为香港感到骄傲,为祖国感到骄傲。如果父亲还健在,他也一定会为今天的香港感到骄傲,感到欣慰!”邓榕由衷地说。宗欣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