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心跳一生中的骄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08:38 南京晨报

  他当年一个朴素却迫切的愿望,促成了赠送20万枚国旗徽章给香港市民的举动,一枚枚国旗徽章洗刷的是《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的耻辱历史。

  他是个幸运的士兵,在回归当天进驻香港,车辆穿过新界、九龙,穿过维多利亚港湾,穿过举行交接仪式的会展中心……暴雨中他有种回家的感觉。

  她们是普通苏绣绣师,日夜兼程,200万针织就的《归程》成了江苏省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礼物,今天还悬挂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

  他们是当年南京晨光厂的工人,1997年中央政府赠送给香港的回归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出自他们之手,那上面贴着的是南京的金箔。

  20万枚国旗徽章“突破禁令”

  回归前从南京赶送香港

  “这是我一生当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对于自己带队把20万枚国旗徽章成功运送到香港的经历,南京市总工会原副主席朱兆全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一枚小小的徽章背后,寄托着洗刷《南京条约》耻辱的愿望。

  20万枚国旗徽章洗刷历史耻辱

  朱兆全,南京市总工会原副主席,1997年香港回归前,在他的争取下,打破了当时“各个省、市、自治区只准送香港一件礼物”的禁令,成功地将赶制的20万枚国旗徽章送到了新华社香港分社,分发给香港市民。

  这一历史时刻距今已过去10年,每每回忆起,朱兆全依然激动不已。“回归前,南京作为把香港割让出去的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地,有着历史的耻辱,做这些国旗徽章,就是要洗刷历史的耻辱。”提起当初的“创意”,朱兆全解释说,就是要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天,把国旗徽章送进香港,宣告殖民地时代的结束。

  通过新华社突破禁令,获准运送

  “这一想法遇到了阻力。”朱兆全坦言,由于当时想在香港回归时给香港送礼物的省市实在太多,怕出意外,中央规定各省、市、自治区只允许送一件礼物给香港。南京作为一个副省级城市,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要把20万枚代表南京人对香港市民一份厚爱的国旗徽章送到香港,几乎不可能。

  朱兆全想到了一个法子,给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写信。没想到,周南收到信后,立即作出批示,同意了这样的想法,要求分社宣传部负责联系,同时让朱兆全向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汇报。

  多年后,朱兆全回忆此事时依然感慨:“这个事情是不容易走通的”。“接到指示后,我们当即派人去北京,出乎意料的是,领导充分肯定了我们的想法。”朱兆全说,当时领导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找不出拒绝你们的理由。不仅如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还要求他们与新华社香港分社联系要求协助。

  一个月赶制20万枚国旗徽章

  “至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朱兆全说,他们找到了金陵制药,出资30多万元向宁波一家公司订制20万枚国旗徽章。制作时,为了严谨还专门学习了国旗法。按国旗的标准制作了很精致的徽章。同时,为了便于市民佩戴,设计上选择了别针和蝴蝶扣两种。

  说话间,他拿出1枚当年的国旗徽章,记者看到,纸板上写着两句话“香港回归,爱我中华”。

  当年5月中旬订制,经过1个月的紧张制作,6月中旬,20万枚徽章顺利完成。

  6辆车子途经6市行程3000公里

  6月25日这一天,在南京条约的签署地———南京静海寺,举行了隆重的发车仪式。6辆车(包括原空军南京气象学院派的2辆车)两边挂上了“庆祝香港回归”的大横幅,插满了彩旗,一路浩浩荡荡向深圳进发。

  “从南京出发,沿途经过合肥、九江、南昌、赣州、广州、深圳6个市,行程将近3000公里。”朱兆全说,当时非常风光,非常激动,车队在南昌和广州时,当地的总工会在进城的路口还举行了欢迎仪式,并召开座谈会,群众也是夹道欢迎,“一路上我们派发了2万多枚国旗徽章”,并于6月28日下午3:50抵达深圳。

  香港市民一上午领光所有徽章

  朱兆全回忆说,第二天下午3点,也就是6月29号,新华社香港分社派人到深圳,在当年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的南国宾馆会场进行交接。18万枚国旗徽章顺利通过罗湖口岸进入香港。

  “后来,香港分社的同志对我说,要国旗徽章的市民非常踊跃,电话都被打爆了,第二天上午就全部发放完毕。一些香港同胞甚至要走了分社同志自己留下来准备佩戴的徽章。”

  “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多年后,朱兆全在回忆起这段历史经典时说。

  首批驻港部队中的南京老兵

  暴雨中感受到回家的欣喜

  傅广军现在是江苏省省级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10年前,他作为驻港部队的一员,在香港回归当天随大部队进驻香港,见证了那一历史性的时刻。

  6月30日整晚激动得没睡着觉

  1995年,傅广军还在一所海军军校学习。幸运的是,他当年就被分配到正在组建的驻港部队舰艇大队,领中尉军衔。经过两年多的训练,1997年6月30日,他们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天。“那一天,中央军委的领导来到我们在深圳的军营,正式宣布了我们(驻港部队)进驻香港。”他说,听到这一消息,官兵们都很兴奋。“30日那天晚上,我们都没有睡着。领导一个劲要我们注意休息,但大家实在太激动了,根本睡不着。”

  7月1日凌晨4时,部队开始集结,并在深圳文锦渡口岸与大部队会合。此时,深圳一侧已经汇集了成千上万来送行的人们。“那时,我才意识到,不只是我们,全深圳的人民,甚至全中国的人民都是今夜无眠。”

  暴雨中,香港市民挥舞着国旗欢呼

  7月1日一早,香港暴雨如注。凌晨6时,驻港部队正式进关,引路的香港警察开着警车呼啸前行。

  细心的傅广军看到,路边一个普通的香港小伙子满脸虔诚,敬着“皇家警察式”的举手礼。在小伙子身边,一名香港妇女带着六七岁的女儿,不停地向军车挥舞着国旗。在他们旁边,众多的香港同胞欢呼着,早已忘记了这滂沱的大雨。傅广军和战士们站在军车上,手不停地向人们挥动。

  踏上香港的土地,像回到家一样

  傅广军所在部队当时驻扎在香港岛的赤柱军营。“我们部队从北向南穿越了整个香港。”军车在暴雨中穿过新界、九龙,逐渐来到了维多利亚湾。“要是晴天,维多利亚湾一定非常漂亮。海天一色,景色诱人。”暴雨中,傅广军和战士们乘军车经过维多利亚湾进入香港岛,看到了刚举行过交接仪式的会展中心,著名的中银大厦……路两边,香港同胞挥舞着国旗和特区区旗,嘴里不停地重复着:“欢迎,热烈欢迎”。

  上午9时整,傅广军和战士们来到了赤柱军营。先遣部队的同志们已守在营房外等候,下车后,战士们迅速列队整理内务。“踏上了香港的土地,我们就像回到了家一样。(7月1日)那天晚上,我们睡得特别香。香港,已经

  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江苏赠送的回归礼物苏绣《归程》

  所用丝线可绕地球8圈

  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耀着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春色之中的群山,古老的长城像巨龙一样蜿蜒,一群归雁从维多利亚海湾的香江水面上起飞,沐浴金光,飞过南京紫金山……

  在爱涛艺术中心的一楼展厅,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幅恢宏大气的苏绣。同样的图案,同样的感情,在香港的国际会展中心五楼大厅,同样的《归程》,代表江苏7000万人民深情地凝望着维多利亚港,这就是1997年7月1日江苏省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礼物。

  6套方案数十次修改成就《归程》

  “《归程》的设计方案仅用了一周,创作也只花了50天时间,30多个绣娘两班倒,整个创作都是创纪录的。”现任江苏爱涛艺术精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的吕元回忆说,那是1997年3月下旬,国家决定每个省、市、自治区可以送一件礼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江苏的工艺美术在海外久负盛名,省政府决定送工艺美术品,但两个月内要创作出来,没有一家敢接这个单子。时任省政府秘书长的刘坚打电话给省工艺品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绥芝,希望该公司创作一件能表达江苏人民心愿的工艺品,刘绥芝很快拿出了6套方案。经数十次修改,到3月30日清晨5点拿出了名为《万里归程》的样稿,这是一幅以红日、长城、海水和归雁构成的画面,格调秀丽、清雅华贵,寓意贴切、深远。

  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陈焕友看了画稿十分高兴,站起来连声称好,“这样可以,气魄要大一些,不要土气,不要小家子气,要代表江苏的气魄。”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郑斯林认为,题目改成《归程》比《万里归程》好,长城最好处理成春天的景色,图为春雁北归,大雁要抬高一些,整个飞势向上,寓意会更好。

  4月1日,图稿送往北京参加全国会审,国务院认为江苏的方案不错,希望在画面上加上紫金山,体现出江苏的情谊。“4月6日,电脑改出了加上紫金山的最后稿。”

  走针逾200万针,丝线可绕地球8圈

  看着眼前的这幅《归程》,吕元眼前似乎出现了当年绣娘们的飞针走线。

  这么大绣幅的苏绣在全国还是首次,如果一两个绣师绣最少要用一年时间,但时间紧迫,他们把苏州、宝应、丹阳、常州等地的30多位刺绣能手汇聚起来,大家分成两组两班倒,分别创作出两幅作品。

  为了抢时间,绣娘们起早贪黑,充分利用自然光,每天清晨5点半开工,一直干到晚上10点半。艺丰堂派出专人每天到现场参与图案和色彩的把握,大家一天还要开两次探讨会,解决碰到的各种问题。省工艺美术大师,当时已经62岁高龄的张玉英女士,每天和姑娘们一道早起晚睡,关键部分总是亲自动手,连续的劳累,腿都肿了。

  据统计,在3.08平方米的画面上,整幅作品走针逾200万针,共用210多种颜色的丝线,如果把所有的丝线连起来,可以绕地球8圈多。

  两幅《归程》,“中国画意味”胜出

  框架的设计也很有讲究,画稿经省文化厅副厅长赵绪成和南艺院长冯建亲审定很快送常熟制作。框架由鸡翅木精雕,立柱的边缘雕象征梅花和紫荆的枝干,正面雕刻象征国家、江苏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牡丹、梅花和紫荆花连体图案。整个框架长290厘米,高240厘米,厚80厘米。

  “当时的两幅作品都很成功,其中张玉英老师领衔的那幅更有中国画的意味,吕存老师领衔的作品则更加像油画,最终省里决定送张玉英老师的那幅。而吕存老师的这幅就一直留在了艺丰堂,现在移师到了爱涛艺术中心。”吕元介绍。

  6月初作品需要送到深圳,然后由国家统一送到香港,结果运输、安装发生了一系列故事。飞机货舱的门只有1.2×0.8平方米,而《归程》是2.2×1.4平方米,绣幅过大只能把框架进行拆解,绣面按照对角线摆放。吕元亲自带队,将《归程》送到了深圳,他在深圳不放心工人们运送,亲自骑了两个小时的自行车,去告诉工人们怎么装箱。

  终于到了香港,当香港公司把提前预订的玻璃安装好后,吕元掏出相机想在《归程》前留念,结果保安却再也不许他碰它。从此以后,十年了,吕元始终没有机会再去看它。“今年春节本来打算去香港,看看我们的《归程》,但工作忙没有成行。现在每天看到爱涛艺术馆里的《归程》,总会想,香港的《归程》一切还好吧!

  “永远盛开的紫荆花”

  贴的是南京金箔

  位于香港大屿山的香港天坛大佛,以及1997年中央政府赠送香港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雕塑。而这两个标志性的雕塑,都是我们南京人的杰作。南京晨光机器厂(现南京晨光集团)用这两尊雕塑,加深了南京和香港两个城市间的感情。昨天记者采访了南京晨光集团工会的黄秀钟先生,当时黄先生负责对天坛大佛的采访报道,金紫荆花的铸造他也相当清楚。

  佛的发髻有42吨重

  1985年底,本着“中国的土地,中国的庙,中国的大佛必须由中国造”的原则,香港大佛筹建委员会向国内二十多个单位发了招标书。当时航天部参与竞标,并把这一任务交到了南京晨光厂。1986年7月,航天工业部成功中标,晨光厂立刻投入到大佛铸造工程中。

  1986年9月,南京晨光厂从广州将大佛1:5的石膏模型运到南京,并要将其放大成1:1的石膏模型。放样需要的原材料相当惊人:红松木料380立方米、202个基础箱、石膏200吨(足足装满两个车皮)、2500张夹板、3吨麻丝……1987年5月,放样成功,几千员工赶到佛像前合影留念。

  当时,从广州运佛像石膏模型在新生圩码头靠岸,1989年4月,南京晨光厂仍然选择从这里将大佛铸件运往香港。据悉,大佛的安装非常困难,铸件大,最大的脸部有42平方米,佛的发髻有42吨重,加大了施工难度,安装耗时半年多。

  晨光厂保有佛手佛脸“备份”

  如今,天坛大佛在香港沐浴了近20年的风雨,晨光厂仍然保留着佛手、佛脸的“备份”。据黄秀钟先生透露,当年佛手和佛脸是技术难度较大的两个部分,害怕运输过程中出意外,就多铸造了一只佛手和一张佛脸。后来工程进展顺利,这两个备份就没用上,作为纪念安放在了晨光厂内部,现在安置在厂区的花园。

  用青铜铸造出金紫荆花

  相比较天坛大佛,中央政府赠送香港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在制作的技术难度上小得多了。但金紫荆花的制作时间相当紧,1997年二三月,晨光厂才接到铸造任务。整个工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金紫荆花是用青铜铸造,而外面则贴的是著名的南京金箔。

  作者:/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