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精神-“我要做好呢份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08:49 南京晨报

  快速走过的路人,工作刻苦的职员,体贴温馨的“港式服务”,接触香港人有一种力量感———“我要做好呢份工”———这是香港成熟的公民社会与港人职业精神的具化,这是香港今天一切成就的基石。我们叫它香港精神。

  [香港性格]

  营营役役

  在香港街头,街上提着大包小包,悠哉游哉的一定是游客,步履匆匆的一定是香港人。香港大学新闻及传播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钱钢形容香港人的这种状态叫“营营役役”。

  内地人很少用到“营营役役”这个词,但在香港,无论报章社论还是学生作文,都能看见这个词。“营营”和“役役”,语出庄子。原形容追名逐利的忙碌态,但如今已无贬义。

  的确,香港人总在忙碌,在香港,随时可以感受到香港人的快节奏,为了生计的快节奏,敬业的快节奏———身着制服的公交司机,如果需要停车、到值班亭签字或者到厕所方便,都是一路小跑,就连香港的特首竞选也打出这样的口号:“我要做好呢份工”(“呢”是粤语,“这”的意思)。

  “我要做好呢份工”,这是港人的努力与职业精神的最好体现,也是记者在港期间时时感受到并时时被感动的。在轩尼诗大街华登酒店做清洁工的张女士,每天负责十个楼层四十多间房间的保洁工作,非常的劳累,记者碰到她的时候,她正好头裹着毛巾在擦拭电梯,“没办法,女儿还在上中学,多赚点钱,供她上大学用。”

  不管闲事

  “营营役役”的香港人,有时忙碌得会让初来者感觉有点不近人情甚至有点“冷血”。一位友人告诉记者,在香港的街上要是有人发生了争执或斗殴,肯定是没有人去劝架、拉架的。难道香港人没有正义感和同情心?

  友人又说:“假如热心肠的你很想站出来说个公道话,或者做个和事佬,那么你就可能和当事人一起被请到警察局进入繁琐的程序,而且,你的所有意见和言行还会作为证据被记录在案,若是当事人认为你提供的证词对他不利,他会控告你拉偏架,警察也可以怀疑你的立场是否公正。那你就惹来麻烦了,你会赔进去时间、精力,受到委屈和冤枉就在所难免了。”友人告诉我们,在香港人看来,每一件事情都有相关的机构去负责处理,职责和分工很明确,法律也是很健全和公正的。你要做某事,你就要对你的所作所为负全部的责任。

  深深的职业感,成熟的公民社会与水到渠成的职业精神,可能是香港今天一切成就的基石。

  港式服务

  虽然在香港呆的时间短,但记者已从点点滴滴处感受到了“港式服务”的水准与香港人的素养。在地铁的自动扶梯上,大家都很自觉地一溜排站在了电梯的右侧,把左侧空出来让给急着往前赶的人。

  在便利店记者买完东西哪怕是只买了一瓶矿泉水,收银员都会说:“谢谢,BYE!”然后必定是用双手递给记者找零的钱。

  在铜锣湾时代广场,记者约了一个采访对象到十楼。在一楼大厅等电梯处,记者看到很多市民在排着队等着进电梯,队伍很长,都排到了外面的街边上了,但没有一个人插队。与采访对象会面的地方冷气开得非常足,记者穿着无袖衣服坐了几分钟顿觉十分的冷,不自觉地摸了摸胳膊。这时服务生上来轻声问:“需要披肩吗?我们这里有披肩免费提供。”

  港式服务,那不就是服务业的职业精神么?

  [香港微观]

  禁烟动真格的

  林先生来香港七年了,原是

上海人,但现在他一口广东话,已融入了香港这个环境。在记者采访他时,他突然说:“对不起,我烟瘾来了,我要先出去一下抽个烟,这里不给抽烟的,不然会罚5000块。”记者注意到,在香港很多公共场所都贴了禁烟标识,谁违规就得罚5000。

  私车上班的很少

  “香港人自己开车的不多”,在香港一家集团任职的唐丽红告诉记者,香港大约是每二十人拥有一部私家车,但是平常开私家车上班的人并不太多。特区政府采取提高税收及提高停车费等手段来限制私家车的增长。例如,买一辆10万元的车,可能要付20万元,其中约10万元是税。燃油价格中,超过一半是税钱。与此相反,公交车则享有政府的免税优惠,油价要便宜很多。公交车票价都在三四港币,这对月薪15000港币左右的香港民众来说,坐公交车还是划算的。

  下雨不带伞淋不湿

  “香港人出门从不带伞”,香港文汇报的王苏讲这句话的时候,记者还是有点不相信。

  在港岛走一走,果然不假,四通八达的地铁连接着各大商场、站点,大街上基本采用的是“内走廊”设计,与公交站台等连为一体。大街与大街之间,还有无数的人行天桥连接,带有顶子,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走廊”。从湾仔的时代广场到香港的国展中心去,凑巧下了场雨,不过,1000多米的距离,全行走在地铁、人行天桥、商场中,不打伞一滴雨也淋不到。

  八达通四通八达

  “办张八达通了,坐车买东西方便啦”,记者一到香港,便有好多热心人推荐八达通卡。香港的八达通卡相当于南京的金陵通卡。

  在地铁站花150港币办了一张八达通卡,100港币存值,50港币押金可退回。地铁站售票的Serry李告诉记者,电子收费系统“八达通”卡是在1997年后推出的,一卡在手,即可乘坐东铁、轻铁、地铁、九巴、城巴和天星小轮六种交通工具,现在刷卡范围已逐渐扩大至停车、零售、自助服务、学校、康乐设施以及保安系统,九成五香港人都拥有八达通卡。“嘟、嘟”,果然在香港的7-11便利店、万宁超市、报刊亭等,到处可听到这样的刷卡声。

  [香港市井]

  茶餐厅———香港人的人生驿站

  香港的市井代表如果不是茶餐厅,恐怕难有其他东西代替。香港的茶餐厅是一种西餐厅与大排档的交汇物,相比南京的茶餐厅,更市井也更多元。

  香港朋友Tonny每次请客都在茶餐厅,他告诉记者:“香港人家里地方小,吃饭、请客都在茶餐厅”。而在香港的街头隔几步就一定会有茶餐厅,地方不大,一分为二,隔出烧煮的操作间后,便是客人坐的地方,但一定是窗明几净。茶餐厅卖快餐,包括早餐、午餐、下午茶和晚餐,侍应生麻利,顾客一下单,不必五分钟就端上食物,一般香港人,在上班前、午餐前、放学后都会出入茶餐厅,茶餐厅文化已成了香港人生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侍应生下订单时用的文字自有一套,例如饭用“反”字代表,鸡用“几”字,猪用“朱”字,叉烧面写成“×面”,烧鸭汤米粉写成“甲米”等。

  [香港福利]

  三成市民住“公屋”

  “在香港有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就很牛了”,上海人史庭芳来香港打工已经7年了,他的梦想就是在香港能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史庭芳告诉记者,香港人多地少,

房价高达一平方米4万元左右。小史租的房子在香港九龙的观塘,离闹市的距离,跟从南京的六合到新街口差不多,十几个平方米面积,每个月得交4000元的租金,已经很便宜了。

  黄宗清今年54岁,住的是“公屋”,相当于南京的廉租房,房子在香港的北角,就十多个平方米,一家三口挤在里面。全香港像这样的家庭共有60多万户。港府通过推行公屋制度,帮助全香港近30%的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黄宗清称,在香港,只要家庭月收入低于12737港币、资产净值低于30.5万港币,就可申请公屋,他的房子每平方米租价仅为47港币,而市场租价每平方米在190港币左右,是公屋房租的4倍。

  45元可吃一个月的药

  “市民去公立

医院看病只要一点点钱。”张一民称,在香港由政府直接主办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护理服务,香港市民去公立医院看病只需支付少许费用。即使得了癌症等重症,患者在公立医院住院治疗,每日只要向医院支付68元,一切膳食、住院、化验、药物及手术费用均包括在内。在公立医院门诊看头痛感冒的,付45元患者就可享受一个月的药。在香港旺角汇丰银行上班的Denny笑称,在香港的公立医院生个小孩,只要400多元就可全部搞定,内地则起码要1万元左右。

  低收入的香港市民看病则是免费的,张一民告诉记者,月收入在3200元以下的香港人,一般都可向政府申请“综援金”,相当于内地“低保”。但政府要对申请者进行调查,个人资产总值超过2.4万港元,就不能领取综援金。

  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和了解,有些人是从观光开始的。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晨报特派记者的香港之行,是先从接触城市的人开始的。地道的香港人,在香港的南京人,宁港间的“空中飞人”……四天中二十多个不同的采访对象让香港一点一点生动起来。

  执行:仲跻嵩 邹尚 陶宇东 张加静 王琴 陈洁 吴旭渤 稿件统筹:仲跻嵩 特派记者:王琴 黄益 采写:徐关辉 朱福林 张红 刘海琴 华琳月 王晶卉 柳书节 张晓露 黄阳阳 高婷 李晓婕 仲敏 李幂 成岗 王业全 高文玉 刘磊 戚在兵 孙璐 黄淑慧 陈彦 特约撰稿:王炳毅 编辑:卞宁 盛晓芳 王波 张巍 高仁泉 图片统筹:金琎 摄影:高爱平 刘莉 CFP EyepressPhoto 版式统筹:李宁凯 美编:舒君 邵佳 张家俊 蒲剑 夏云 张翠莲 施璐敏

  作者:/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