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浦江香江“双珠”辉映“双城”互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17:00 新民晚报
20年前,几乎人人都会唱一首流行歌《东方之珠》,歌名也成为香港的代名词。13年前,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建成,“东方明珠”就此成了上海的别称。浦江、香江一南一北,“双珠”映照。 上海和香港,这两个中国近百年来经济表现最出彩的城市,经贸交流往来日益深化密切,堪称我国经济版图中交相辉映的“双子星座”。特别是香港回归10年来,沪港两地经贸合作共同演绎着携手共赢的“双城记”。 上海:港企新“福地” 香港和上海经济“血脉”相融由来已久,而且香港人、上海人对彼此都有好感,因此,两地品牌在异地发展能得到支持。特别是香港品牌,如今在上海形成了“集团”优势。 上海年轻人结婚前,大多愿意选购谢瑞麟、周大福、周生生珠宝首饰,这些都是知名香港品牌。屈臣氏超市和屈臣氏矿泉水、班尼路衣服,带有“优之良品”印记的购物袋,都赢得许多上海年轻人的心。上海“新天地”和瑞虹新城,则是香港企业给上海发展添加的得意之笔。以粉红色为主色调的莎莎化妆品店,在上海街头刮起一股“粉红旋风”。以前,每年有数百万内地游客到香港,捏着一张张亲友托付的选购清单直奔莎莎化妆品店。每12秒卖出一瓶香水,每10秒卖出一支唇膏,这些惊人的业绩都是香港莎莎创造的。如今,莎莎已在上海设有5家专门店,销售近400个品牌,9000多种产品。内地顾客不必大老远跑到香港去买莎莎化妆品了。 可以说,上海是香港企业的“福地”。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香港客商“近水楼台”捷足先登,他们不仅熟悉国际经济理念,又深谙中国文化的背景,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内地的“探路者”。1981年,沪港合资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在浦东陆家嘴“安家”,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香港在沪投资的企业,也是第一家外商在沪投资企业。从“联合毛纺”开始,大量港商“北上”投资上海成为潮流,无论是汤臣大酒店,还是郑明明化妆品有限公司,都代表着香港人在申城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香港:沪企新平台 从上世纪30年代起,上海人在香港商界是一种身份象征,上海人的精明和为商之道为香港人所称道。香港回归后,上海品牌、上海产品、上海资金、上海技术、上海工程也开始在香港崭露头角。以上海实业为核心的上海企业“红筹股”一直在香港市场受到追捧,上海家化的百草集系列产品也为香港人熟识,杏花楼月饼、一只鼎黄泥螺、梅林罐头食品……这些都是香港人青睐的上海美味。 作为上海著名的食品品牌,上海冠生园旗下品牌在香港知名度与日俱增,市场年增幅超过5%。1992年,冠生园食品成为第一批拿到进出口权的企业,自主与香港华润集团下属五丰食品贸易公司合作,将大白兔奶糖、华佗牌十全酒、冠生园蜂蜜、冠生园手工拉面、和酒、佛手味精等出口到香港,创造了可观的外汇收益。目前,冠生园出口香港的糖果已进入香港百佳、华润万家和惠康三大连锁超市,数量占糖果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相当于整个东南亚市场创造的收益。去年,冠生园旗下所有名牌新品亮相香港美食博览会,每天展台前都排起长队,展期未结束,展品就被香港市民抢购一空。今年4月,得知香港新近流行蓝莓等新口味,上海冠生园就立即试制,一个月后将样品送到香港经销商处。去年,一些香港消费者到大陆时品尝到了红豆口味的大白兔奶糖,回香港买不到,便直接打电话、写信到冠生园公司询问,要求购买这类口味的大白兔奶糖。 香港市场并不一定比上海大,但走进香港的上海企业却踏上了发展新平台。过去2年,上海有8家企业到香港上市,共融资280多亿港元。去年,上海企业到香港投资及增资项目有11个,总金额逾6100万美元。CEPA推行以来,上海经批准在香港投资设立各类项目共计47个,投资总额1.7亿美元。 共赢:“双城”新目标 “双子星座”,缺一不可。而上海和香港“双城”,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双前锋”,合作共赢是相同的目标。 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中国以后,上海与香港的经贸合作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香港成为上海吸收外资的最大资金来源地。到今年5月底,香港地区累计在沪直接投资项目1.3万个,合同外资金额285.47亿美元,占外商在沪合同外资金额的23.78%,在来沪投资的128个国家和地区中均雄居榜首。去年,香港在上海投资资金流向最多的领域为房地产,和记黄埔、新鸿基等香港大型房地产商都看好上海市场前景。去年,上海共批准了1177个商业贸易类项目,约四分之一来自香港。 CEPA的推出,更为沪港经济对流增添“润滑剂”。过去3年间,上海进口的香港原产地商品货值达1.9亿美元,共免除关税1.34亿元。去年,上海口岸进口原产香港的零关税商品1429批,货物总值8296.37万美元,同比增长17.04%,免税金额为6640.98万元人民币。去年,上海与香港进出口贸易额为110.63亿美元,是1997年的4.67倍。1997年至2006年的10年间,沪港两地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52.9亿美元,年均增长10.27%。服务贸易是香港的强项,2006年上海与香港服务贸易额达119.2亿美元,占上海服务贸易总额的29.6%。在我国依据WTO协议承诺开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名单中,香港的恒生银行、东亚银行都榜上有名。此外,上海赴港旅游持续升温,去年上海居民办理赴港旅游签注人次为36.5万。据统计,从2004年香港“自由行”开展以来,已有近100万上海人到香港观光、旅游和购物。 本报记者秦武平实习生沈晓岚 【相关链接】 香港在沪投资的“第一” 上海第一家沪港合资工业企业:唐翔千先生投资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 上海第一幢涉外商业办公楼:香港新鸿基集团投资建设的联谊大厦; 上海第一家港商投资涉外五星级宾馆:香港信宜集团投资兴建的希尔顿酒店; 上海第一个大面积成片改造整个旧区:香港瑞安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瑞虹新城。 港企在沪部分投资项目 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投资6.77亿美元,合同外资1.21亿美元。从事装卸、储运、集装箱转运、洗箱、船舶代理、货运代理、提供电子数据交换服务、内地货物在上海的储运和货运中转站的经营。 上海浦江隧桥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6.64亿美元,合同外资2.99亿美元。经营、管理、维护上海市打浦路隧道、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及其附设设施。 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6亿美元,合同外资3968万美元,生产和销售彩色显像管和彩色显示器及相关产品,研究相关生产技术及制造工艺。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额1.39亿美元,合同外资4899万美元。经营烧碱、氯、氟和聚氯乙烯系列化工原料及加工产品;化工机械设备、生产用化学品、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化物运输,销售自产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