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香港老人感动浙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06:33 钱江晚报

  张杰,生于绍兴上虞,1959年赴港定居,靠卖大闸蟹、茶叶蛋等谋生。他始终怀着回报家乡、造福桑梓的强烈愿望,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几十年来,他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为家乡兴学捐资累计达1200余万元,199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爱乡楷模”称号。

  雨水是这几天香港最丰富的天气表情,在上午一阵大雨的浇灌之后,香港理工大学标志性的红色建筑在娇翠欲滴的绿树掩映下格外地招眼。而在这栋建筑的对面深藏着一位耀眼的“浙江骄傲”。张杰老先生的家就在香港理工大学宿舍的对面。

  “年纪大了,儿子不愿意再让我住在那个30多平方的小房子里,买了这个70多平方的房子让我搬过来住。”房子虽不大,书香气十足,小小的

客厅用中国书法装饰着墙壁,一进门最显眼的就是挂在墙上的四个大字“浙江骄傲”。张杰老人一口浓郁的上虞乡音让人不由想起“乡音未改鬓毛衰”。

  “我1959年来香港,开始在一家食品店当雇员。50多岁的时候,自己在尖沙咀租了一个6平方米左右的铺子,主要卖大闸蟹、粽子、汤圆等。”张老先生在小客厅里与我们拉起了家常。

  “当初看我向家乡捐了那么多钱,所有人都以为我是大老板,以至于省侨办的领导来香港找我的时候,从穿着旧兮兮的衣服,挽着裤腿在打扫路面的我身边来回经过了几遍都不知道要找的人就是我。”说到这,张老情不自禁地笑了,“我经常说我自己是一无所有,只有呼呼热的一颗心!”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多,我只读过五年书,当年我的几个女儿也因为穷没有条件继续读书。多年的漂泊经历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有真才实学;一个国家要富强,关键在于教育。想想自己和几个孩子这么苦,就是因为没有文化,所以我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发扬一种精神:注重培育孩子。我把这些钱省下来给读书的孩子,告诉他们,读好书才能改变命运。”

  “留那么多钱干什么?钞票用光,身体健康!”年逾八十的张老先生仍然红光满面,他面对金钱的坦然从容态度,足以让很多人汗颜。他告诉我们,四个女儿结婚时他每人赞助了很少的一点钱,儿子却一分钱都没有给。好在儿子深明大义,对老父亲的义举一直非常支持,而且反而更加孝顺老人。他说:“老爸没有留给我钱,却把‘德’留给了我!”

  故土难离,这句话在张杰老先生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我们去的时候,他和家人已经收拾好了大部分的行李,准备过完七一盛典就启程,回上虞老家好好住上一阵子。“到香港这么多年,我每年都要回家乡,没办法,我太想家了,哪怕是过去没有通航,我每次都要坐35个小时火车硬座也一定要坚持回家看看。”

  “回归十年了,心里真的高兴啊。现在回家是越来越方便了,两三个小时就到家了。”谈及回归,张老先生非常感慨。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