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17:51 红网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推进新型工业化,核心在于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结构优、效益好、物耗低、污染少的发展路子,特别要在“五新”上狠下功夫。

  一、着眼科学发展、狠抓观念更新,不断探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思路

  

  新型工业化就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工业化。“新型”二字的内在要求与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筹谋划上有了新的指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科学发展的价值理念、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二是增长方式上有了新的转变。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三高一低”(高成本、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渐被集约型、环保型增长方式所取代。三是工作评价上有了新标准.以往更多的是关注量的增长,以总量见“高低”;现在更注重质的提升,追求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协调“又好又快”地发展,四是在发展目标上有了新的要求.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注重三次产业的互动和协调发展。五是在推进手段上有了新举措。抓工业不能再局限于具体企业的微观层面,作为政府更多的精力用于抓环境、抓园区、抓企业绩群、抓战略投资者引进。为此,我们一定要用新的思维来审视,用新的理念来引领,用新的举措来加速工业化进程,坚持做到“三并举”、“三结合”、“多元化”。“三并举”就是坚持发展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举、发展重工业与轻工业并举、发展大企业与发展中小企业并举;“三结合”就是要“跳出工业主工业,将工业化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通盘考虑、协调推进,特别要注重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与城镇化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多元化”就是要按照“扬长避短、多元集约”的路子,逐步解决产业趋同、结构单一的问题。

  二、着眼内涵发展,狠抓质量提升,大力发展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新产业

  

  产业是经济的依托、效益的源泉,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体现在产业发展与扩张上。没有新兴产业的支撑,即没有新型工业化。为此,应该坚持“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方针,既注重立足传统产业,推“陈”出“新”,又善于拓展新的产业领域,育“新”强“新”,通过产业的提升和结构的更新来推动工业的新型化。

  1、狠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并非就是“夕阳产业”,只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对现有产业进行改造,就能够用较少的增量资金激活较大的存量资产,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就能把技术粗放、工艺老化、链条短小、附加值低的问题解决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握两条:一条是坚持多途径推进。着眼升级、采取内涵技改、外延拓展、强强联手、分化提升、整合重组、要素聚集等方式,推动传统产业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条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大力强化措施,把信息技术导入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工艺技术以及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切实提高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逐步实现管理过程、生产过程、营销过程信息化。

  2、很抓新兴产业规模拓展。新兴产业既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新发展起来的填补空白的产业,还包括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经过改造、催生、更新而形成的新的产业门类。要按照“依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通过新兴产业壮大传统产业”的思路,利用资源优势、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采取母体催生、产业承接、加工延伸、自主研发等途径,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新兴产业。

  3、狠抓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善配套。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化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它为工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保障工业人才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技术流的畅通,促进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各级各方面要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下达气力加以推进。一是要找准方位,立足扶助主业做大做强。要瞄准主业、围绕主业、突出生产性、服务性,借重主业特色,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各地情况不同、产业需求不同,防止生产性服务业不能盲目乱上,必须立足长远基础,突出地方特色,着眼市场需求,加强产业对接,向配套化、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集团化发展。三是要综合推进,实现产业共存共荣。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实行主辅分离、产业集群催生、市场要素培育、行业自由竞争的措施促进生产性行业发展,特别要加快信息服务、管理咨询、融资担保、创业辅导、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健全配套服务条件工业化。

  三、着眼集约发展,狠抓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对接新型工业化的新平台

  

  集约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狠抓产业集群是实现集约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根本举措。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的实践经验表明,产业集群式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要切实转变工作思路,从抓单个产业、单个项目向抓产业链条、产业集群转变,努力形成“纵向延伸成鏈、横向积聚成群”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首先,要倚重优势打造集群。一要倚重优势资源。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强资源系列开发,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和配套产业,拉长链条培育集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强势。二要倚重主导产业。着力在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推动优势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三要倚重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具有品牌、市场、技术、人才、资金上的优势,对相关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拉动作用明显要实行政策“聚焦”,促进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聚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光环效应”和“连锁效应”,大力发展龙头带动型产业集群。围绕优势资源、原始产业、优势企业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示范引导和重点突破,加快推进技术、资金、产品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传递、重组、整合,切实增强优势产业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力和牵引力,不断提高产业的聚集度。

  其次,要强化“关联”推进集群。产业集群绝非不同产业、企业的简单相加和无序堆放。而是依照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科学有序的有机联结。要策动产业与产业、企业与企业、产品与资源的对接、联结与互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主辅分流互补。大企业按主导产品集约化、关键零部件专业化、一般零部件市场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实行主辅分流改制,辅业既围绕主业服好务,又积极开拓新的市场,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资源循环互动。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企业循环式组合。三是企业联手互促。立足已有的产业布局,推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加快大企业特别是支柱企业产业链向上下延伸。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大企业生产合作,加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产业对接和配套协作,形成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协作性好的“联合舰队”,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大中小互补共促的产业集群之路,切实解决企业之间“互不关联”、“不相往来”,甚至互相掣肘、恶性竞争的问题。

  再者,要依托园区构筑集群。工业园区是做大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要遵循“工业要强化园区集群化”的要求,大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一要完善技术规划。抓好园区建设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注重功能区划,推动分类聚集。二要加强政策引导。将优惠政策向产业集群适当倾斜,吸引具有产业带动优势、配套协作功能强的企业进入集群区域,解决一些园区有企业无产业、有产业无集群的问题。三要抓好公共要素建设。重点抓园区基础设施、技能型劳动力群体、科技信息服务等各个要素建设,切实提高园区对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四、着眼高效发展,狠抓自助创新,积极培育牵引新型工业化的新技术。

  

  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形成或增强企业与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大量事实表明,真正的核心技术引不进、买不到,必须走自主研发的路子。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中心环节来抓。立足现实基础主动创新。要依托现有资源、企业和产业,立足现有技术水平,求创新对策,抓攻关重点,千方百计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革命。要合理确定创新目标,防止脱离实际,搞“缘木求鱼”。着眼技术升级积极创新。加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工作力度,着力发展对传统支柱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力争在先进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现代中药的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上有新的突破,促进技术创新从依赖性向自主型转变。强化配套措施推动创新。各级政府要在建立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机制、构筑创新平台、造就创新人才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当务之急是要着力抓好“三要”:

  一要突出企业的主体角色。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刺激,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动企企合作、企校合作、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借力创新。

  二要坚持重点突破。自主创新,不能满山点火,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瞄准市场,且合需要,选准项目,突出重点,集中扶持,争取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实现新的突破,形成区域龙头示范、重点产业支撑、骨干企业引领、优势产品带动的自主创新新格局。

  三要大力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把培养创新人才摆在增强自主消化系能力,加速新型工业化的优先战略位置,通过政治激励、经济激励、生活激励、市场激励等多种手段培养一支创新型科技队伍,形成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生机勃勃的创新格局。

  五、着眼持续发展,狠抓结构升级,切实构建新型工业化新的增长方式

  

  可持续发展既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又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目标。要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作为加速新型工业化的根本举措来抓,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1、要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审时度势,理性决策,做好机构转型这篇大文章。在三次产业结构布局上,要按照“做好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突出工业主导,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民营主导”,打破门户之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工业。在产品结构上立足质量兴企,继续实行“名牌”战略,千方百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工业优势,再把产品优势、工业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

  2、狠抓产业链的延伸。产业链是经济增长方式的空间表现,产业链成长状况往往可以直观的反映和体现出一个地方关于持续竞争力的强弱和工业化的程度和水平,要把延伸产业链条作为加速新型工业化的着力点来抓:一要拓展主导产业实现产品延伸。充分发挥主导产业产品的比较优势,千方百计做活上游产品、发展下游产品,就地取材,消化主导产品降低营运成本,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归宿。加快工业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决不能拼资源、拼能源。实践表明,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政府工作部门和各级各类企业都要强化“循环经济”理念,在强化政策引导、完善科学规划、抓好模式探索的同时切实抓好典型示范,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方式由“效益——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产品生产方式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大量投入和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向依靠科技进步为主的集约型生产模式转变;工业门类由资源依托型向科技环保型转变。

稿源:红网 作者:刘时政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