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不能怨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01:55 北京晨报

  尹保山

  7月2日《成都晚报》报道,近日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如期举行。在成都某考点的考场上,一名考生在带进考场的英语字典里挖了一个洞,刚好能放下一部翻盖手机。监考老师发现,手机上刚刚收到的短消息竟是考题的答案。

  不少评论都把考试作弊归于制度因素,比如考试本身的不合理性、社会诚信系统不健全等等,但笔者认为,如果每一次考试作弊,只能习惯性地引发我们对考试本身的反思和质疑,这样的思考就是懒惰的,也是相当危险的。这是因为,我们为考试作弊找出各种制度借口,恰恰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某种心理支持和舆论帮助,如此不仅不能杜绝考试作弊,相反却助长了这种可耻作为。

  近年来,每当有考试作弊的新闻,都有人做这样的剖析——职称英语考试出现作弊,那是因为职称英语考试已经不合时宜,是人才制度的误区;高考出现作弊,那是因为高考摧残人心,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旨;四六级考试出现作弊,那是因为大学将英语置于过重地位,本身是大学教育的功能错位……

  一些考试确实存在弊病,但问题在于,难道作弊能够疗治和革新考试中的弊病吗?如果以作弊抵抗考试的不合理,结果不是弊病得到解决,而只会增加更多的弊端。

  在考试制度面前,每一位应试者自觉遵守考试规则,应该是社会良性运转不可退守的底线。如果因为考试存在问题,应试者就公然挑战考试规则,则很可能是对规则体系的践踏和社会秩序的破坏。

  有人在论述中国社会某些问题时提到,国人喜欢把问题归于制度的缺陷或滞后,所以“中国社会陷入了这样一种情绪,人们迷恋物质上的成就,迷恋整体制度上的改进,却不相信个人创造性”。这种分析是相当精辟和到位的。现实中,一些人过于强调制度的不合理性,堂而皇之地以制度缺陷为借口挑战规则,不仅不以为耻,甚至还可以找到“同盟”和社会支持,这种现象值得深刻反思。

  考试作弊并不可怕,以不合理手段对抗不合理的现象,以及其背后的“制度借口症”,恐怕更值得我们警惕。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