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宅飘出的暗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8日02:27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薛明贾大雷

  在大街上星罗棋布的饭店相同的霓虹灯招牌下,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回想起来都是一样的味道后,在人们对传统饮食的套路渐渐厌倦了的时候,私家菜如一股暗流,从一个小众的时尚词汇逐渐被大众乐此不疲地细化和演绎,带着它独特的家的味道和扑朔迷离的身世,躲在我们城市隐蔽的腹地,吸引着众多对呆板的饭店餐馆模式持反叛态度的人们。据了解,哈尔滨的私家菜馆虽问世时间不长,但生意兴隆,最高规格的私家菜一桌已达5万元。

  私家菜的前生今世

  私家菜,顾名思义,是私人的菜、私家的菜。就是在别人家里吃到的由主人做的拿手好菜。说起私家菜,它起源于昔日深闺大宅中的名厨佳肴,当年高官巨贾们“家蓄美厨,竞比成风”,互相攀比着自己在人生第一要义“吃”上面的品位。从前官府的厨子,制作菜式均围绕“细致”两个字,环节相当之繁缛。离开府邸后,他们流落于民间,民间的大户人家吃饭同样讲究个气派。拥有家厨,尤其是拥有官府里出来的家厨,是他们财富与身份的象征。这些家厨在官府菜的制作基础上,为迎合主人的口味,进一步将烹饪技术融会发挥。久而久之,自成一种类别。

  私家菜形成的另一重要条件是名厨师与名品家的结合。一道名菜的形成,离不开厨师,也离不开品味家的提点。综观袁枚、李渔、张岱,这些称得上

美食家的人,首先都是有文化的,其次,也可能是更重要的,他们都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厨子。

  私家菜最为风行时,应属晚清和民国时期,那时候在北京除了“谭家菜”还有军界段家菜、银行界任家菜、财政界王家菜。谭家菜被公认为京城私家菜第一,甚至超过了段祺瑞的私家菜。北京文人雅士众多,高官显贵众多,个个能吃会喝,精于美食珍馐。旧时的富户基本都有三房四妾,每位姨太太都有一两手烹调绝技,凑起来就是一桌上好的酒席。

  如今,随着私家菜在北京的卷土重来,哈尔滨也有一些私家菜馆悄然成风。要想把普通的家常菜做成私家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的私家菜在刚被调制、发明出来的时候都带了一些出人意料、巧夺天工的心思。综合观之,要想称得上是私家菜,起码要具备几个元素:首先私家菜不宜在大庭广众人声喧哗的餐厅享用,最宜知己少许,在清幽的小室中慢慢品尝。或许是某人家,或许是一屋一室的凉亭。总之,设宴地点要有家的感觉,并不大张旗鼓做生意,熟客自会摸上门去。其次,要用闲情做,自然也要用闲情享受,不宜人多嘴杂、不宜闹酒、不宜上菜匆忙、不宜应酬交际。因此,餐位要少,空间要大,私密性强,来之前须电话预订,这才显得金贵。第三,无固定菜单,平添几分神秘感,通常只有一至两个掌厨人,大小厨务全包全揽,这才体现“私家厨房”的含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当然就是掌厨人要有秘籍好菜,必须外间寻觅不得。越是好的私家菜,越要懂得小处讲究,细里见功夫。

  菜香就要巷子深

  真正的私家菜馆,一定要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菜品。环境、格调、氛围都是可以模仿的,但这个独特菜品一定是不能模仿的。于是,和其他餐馆相比,私家菜馆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自家”。若想寻找私家菜馆,你会发现走街串巷钻胡同才是正途,落座以后清幽宁静方为上品。食客选择私家菜的理由除了神秘、美味、亲切,还得加上一分历史、一分文化。

  以往,私家菜是一些商界的成功人士钟情之所。他们吃腻了大众菜品的模式,对大型酒店富丽堂皇的装修和服务员脸上职业的笑容感到厌倦,于是,商务聚餐搬入家中,环境清静雅致,同时将文化作为作料添加在每味菜品中。这样,在静谧的舒适的餐厅里,忘情之时就仿佛自己在家宴请亲朋好友,或者赶赴朋友家的聚会,总之是在家里就对了,不管是在别人家还是自家。不仅让自己忘记了竞争激烈的生意场,也更拉近了朋友间的距离。

  多年在商海沉浮的史总经常为了招待商业伙伴而头疼,她说:“在商场打拼多年,很多生意都是在餐桌上谈成的,所以大家都非常看重聚餐的环境和效果。但是,由于经常在外应酬,大家都对大大小小的酒店产生了厌倦的心理,酒店相对嘈杂,进进出出的顾客往往会让我们碰到熟人,因为我们谈论的往往都是商业秘密,所以那些看似热闹的酒店反倒让我们望而却步。私家菜馆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私密的场所,清雅的环境往往更有助于把饭桌变成谈判桌。”史总的一个做生意的朋友买了一幢别墅,请了一位从大酒店出来的厨师开了一个不挂幌的私家菜馆,一顿只一桌,按位收费,厨师给定特色菜单。如今史总成了这儿的常客,那位朋友更是把所有生意应酬都办在了自己“家”里。

  哈尔滨商业大学李骞教授指出:私家菜的兴起,可以说是大众餐饮文化向“小众化”、“精品化”服务的转变,在保证了传统饮食艺术的传承外,也能让真正的饮食爱好者享受到纯粹的艺术。这种“小众化”服务细分,定位明确,迎合了一些人的需求,做得很有特色,另外,它保证了顾客的饮食私密性,类似这样非常细化的市场只要认真去挖掘,会存在很大的商机。

  跟风克隆隐现危机

  私家菜已经远远超出果腹的基本职能,更多承载着家庭饮食文化的内涵,正是这种文化的氛围,吸引着各界的食客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

  现在,哈尔滨私家菜馆的风尚似乎有更加猛烈之势,新生的私家菜馆多数同样深居在小巷与胡同之中,与私家菜的前辈们相比,也许缺少了几分贵族的底气,却也不失自己独特的性格。每晚华灯初上,胡同深处,香气正浓……

  正是很多人看到了私家菜倍受追捧,于是看到大街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打着“××私家菜”招牌的餐馆饭店,一些大饭店、甚至星级酒店打起了私家菜的照片,甚至还有很多普通人家也开始自办没有门派菜系的私家菜馆,他们自创或改良家常菜,在自家的后院办起了私家菜。如此发展下去,私家菜是否还能有“私房”之本意,是否还能保持原汁原味,也是一个未知数。别看哈尔滨私家菜馆多,但业内人士称,正宗的最多不过三成。

  据了解,市内很多私家菜虽是自创,并不姓“私”,这类菜品无特色,与普通菜风格基本相似。此外,装修大众化,并不像正宗私家菜馆那样考究,也没有什么文化和背景在里面,只不过是借光私家菜而已。“伪”私家菜出笼,无非有几个步骤:一是编故事,二是编菜品。因为过去的历史已无法考证,一些私家菜就编一个大户人家的故事,作为菜品的依托。

  为何餐馆流行借光私家菜呢?有餐饮老板称,打私家菜牌子,生意好很多。因为普通饭店的菜卖不上价,而一旦成为“私家菜”,身价倍增。加上不少食客有尝鲜的嗜好,便慕名而去。当然,私家的招牌,代表着一种格调,一种潮流的方向,要比普通菜的档次高,让食客有食之尊贵的感觉。

  私家菜之所以吸引人,一开始是因为它的神秘,进而是它的品位,又进而是它的菜式和味道。说到底,私家菜的流行就是人们对家的一种依赖。每个家的厨房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私家菜迷醉不同的人。有一首叫做《私房菜》的歌唱道:连声音也会渐老,这碗汤味道始终未改。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