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化苦旅者的“神州万里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8日10:28 南方日报

  一个文化苦旅者的“神州万里行”

  一位作家与百名当代文化大师的爱国情

  马 娜

  编者按

  “百家影像墨宝”珍藏,是胡孟祥经过碾转神州大地,亲自拍摄征集所得,它囊括了我国现当代一大批文学艺术界代表人物,如赵朴初、苏步青、巴金、冰心、夏衍、曹禺、艾青、臧克家、光未然、刘白羽、吴作人、关山月、李桦、古元、吴印咸、季羡林等先生的艺术肖像。他们都是饮誉海内外的文化艺术大师。为先生们拍摄肖像,并不是一件新鲜事,难就难在肖像旁都有先生们为祝贺香港回归祖国的亲笔题字。其中,不乏大师们的孤品与绝笔。这些不可再生的墨宝题书(连同肖像),无疑是中华民族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探寻一下这批珍藏得来不易的过程……

  我自己都无法相信,当我轻轻推开一扇并不起眼的房门时,竟然见到了巴金、冰心、曹禺、赵朴初、臧克家、苏步青、夏衍、关山月……众多我们熟悉而又离我们远去的当代中国文化大师;我同时又极为震撼:这些文化大师在离我们远去之前,所抒怀的“香港回归情”是那么激昂与真切……

  你看,这是我们崇拜的文学大师巴金:他满头银丝,目光依然深邃,如一位永恒的思想者在注视我们这个世界。他手握签字笔,抒发着期待香港回归的强烈心愿:“人民的愿望一定要实现,也一定会实现!”巴老,他的目光没有离开过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地方——香港。

  你看,这是我们熟悉的冰心奶奶:她总是那样慈祥,清秀的面庞,从来都是那么和蔼可亲。在港澳回归之际她这样提笔抒怀:“港澳回归,普天同庆!”

  你看,他是我们爱戴的革命文艺家夏衍:一件深蓝色的外套,稀疏的白发下那张清瘦的面庞依然写着力量……他奋笔写道:“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让彭定康见鬼去吧!”

  这就是我们的大师们,当祖国危难时,他们曾经高举着文化大旗,将黑暗的旧社会批得体无完肤,革命的正气如火焰一般射向敌人。当香港终于要回归祖国了,他们依然激情澎湃,抒发着赤子情怀,仿佛要将心底的歌唱个彻底……

  而所有这一切让我们可以再一次感受大师们的激情与那份对香港回归的赤诚,是因为一个人的功劳。

  他叫胡孟祥,石油系统的一名并不那么著名的作家。是他当年用最原始、最笨拙的方法——带着一颗感动的心、用激情的脚步,甚至是生命,奔波神州大地,去寻觅“苦旅文化”之路。他曾历时八载,孤身一人,风餐露宿,不惧险阻,克服重重困难,踏遍了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每一片土地,访遍当代200多位名家大师,完成了“情系港澳神州万里行”。在此过程中,他拍摄名人肖像近千幅,征集名家书画作品近百帖,深切地表达出了一个炎黄子孙对香港回归的扬眉振奋之喜悦,洗雪国耻、百年团聚之豪情!这一批极其珍贵的肖像、书画和手稿,其中不乏大师们的遗作和绝迹,甚至堪称稀世珍品。他要再次举办以名家书画、百家肖像邮封、诗词楹联篆刻等为内容的“情系香港回归——中国当代文化大师艺术珍品展”。

  在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前夕,我带着好奇的心情敲开了胡孟祥的家门。

  第一次见到胡孟祥,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中等身材,衣着朴素,带有山东味的口音和一脸谦和的微笑里,透着善良与朴实,而那张布满皱纹的面庞,却透着常人少有的坚毅。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能与如此众多的大师产生交情并留下如此多的书画作品?是何种因素萌发他去串联众多大师共同抒发对香港回归的那份赤子情怀?

  老胡似乎已经看出我的心情,便笑呵呵地带我来到他的书房,那一刻我如入宝库:这哪里是什么书房,这是一个藏满稀世珍宝的博物馆啊!你看,整整齐齐的画卷摆满了屋子,叠至房顶。大大小小的木箱子里面装满了大师们的肖像画及手稿、字画、合影等等。其中不乏有曹禺、巴金、刘白羽、冰心、臧克家等文学大师的肖像及墨宝;也有古元、罗工柳、关山月、刘开渠、吴作人、叶浅予、陈大羽、崔子范、黎雄才等老一代艺术大师的精品;也有季羡林、魏巍、周巍峙、张贤亮、姚有多、方增先、刘文西、吴山明等名家和实力派中青年艺术家的佳作……我除了一个劲地惊叹外,便是迫不及待、爱不释手地观赏一份份大师的手稿与亲笔题词、书画珍品……真是一种享受,一种教育,一种陶冶。还有的就是一种强烈的感受——感受大师们对香港回归的那份浓烈的深情!

  “胡老师,你得讲讲,你是怎么收藏到这么多大师的墨宝和肖像的啊?”这是我最想知道的。

  胡孟祥一边翻箱倒柜地给我看大师们的作品,一边给我讲起10多年前他的那段难忘的传奇经历。

  人生中的一次壮举:万里神州行

  胡孟祥作为石油战线的一名业余文学工作者,他喜欢在业余时间与文化名人以画交友、以诗会友,同时还不时为一些大家撰写传记,这样使他有机会接触和认识一些名家,并且成为朋友。首度进行文化苦旅活动,他收集了一批极其珍贵的肖像、书画和手稿,其中不乏大师们的遗作和绝迹,甚至堪称稀世珍品。

  1990年4月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了。激动之余,胡孟祥觉得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应该为这一刻做些有纪念意义的事情。长期的艺术熏陶,使他萌发了徒步遍访名家大师、征集名人书画作品以庆祝港澳回归的想法。于是,胡孟祥开始了他人生中的一次壮举——万里神州行。

  胡孟祥来到了第一站北京,因为这里有他熟悉的一位文化大师。胡孟祥后来接触和认识那么多大师,靠的也是这种你介绍他、他再介绍给你的方法,使他比别人更荣幸地能够与众多大师“零距离”接触并一起倾情香港回归大事。比如,胡孟祥本无机会认识巴金,虽然他多么渴望能够与巴金见一面。可胡孟祥有办法:1993年,胡孟祥先请他的尊师好友、著名画家、翻译家高莽,为巴金画了一幅半身像。当拿到高莽的巴金肖像画后,胡孟祥就开始计划如何让巴老自己在画像上签名……这对于一个平生与巴金没有丝毫交往的平民小卒来说,胡孟祥觉得难度很大。正在为难时,胡孟祥突然想到了冰心老人,他知道冰心与巴金是“世纪之交”的挚友。于是胡孟祥想,假设冰心老人能在巴老的画像上题词,然后再去找巴老签名,这不梦想可以成真了吗?可怎么去找冰心呢?这又是一道难题。胡孟祥从小读过冰心的好多作品,他感觉到“冰心可能会见我”。怀着这样“试试看”的心境,胡孟祥从山东奔赴北京,打听到冰心先生居住的地方——中央民族大学的某栋公寓楼。

  “咚咚……”敲门的那一刻,胡孟祥的心紧张极了。当冰心家人得知来访者的目的后,竟然非常客气地将他请到冰心老人面前。那一刻,胡孟祥激动得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胡孟祥忐忑不安地向冰心先生讲述自己来意后,冰心微笑着连连称好,于是胡孟祥赶忙掏出照相机和纸笔。冰心先生除了自己专为香港回归题词外,也给胡孟祥去见巴金写下了珍贵的“通行证”——她在巴老的肖像画上题写了赠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际当以同怀视之。赠巴金”。这本是鲁迅当年题赠瞿秋白先生的两句话,冰心老人只是把“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中的前两字改为“此际”,赠予她“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的巴金老人。

  时隔两个多月,即1994年3月上旬,胡孟祥携带巴老的画像与冰心老人的题字,兴冲冲地赶赴上海去实现他的梦想。他先到上海作家协会找到巴老的女儿李小林,并说明自己的意图。“好事好事。”李小林爽快地答应了不速之客胡孟祥的这份请求,还特意派了一名摄影师陪胡孟祥一起上了巴府。在上海市区的一座老宅内,胡孟祥见到了久负盛名的巴金先生。那天,巴老坐在客厅沙发上,穿一件紫灰色的夹克上衣,外套一件蓝色坎肩,满头银丝,目光深邃。胡孟祥激动地赶紧上前递给巴老看高莽为他画的画像和冰心的题字,巴老将肖像放在手中,细细地凝视片刻后,轻声说:“大姐为我题过字,高莽为我画过像……”然后,他接过胡孟祥为他准备的签字笔,在画像右下角用力签上了:“巴金”二字,然后盖上印章,并接着说“印章也是高莽刻制的”。一旁的胡孟祥不失时机地抓拍下了巴金慈祥而又凝重的那一瞬……

  离开上海回到山东后,胡孟祥兴冲冲地将巴老的照片放大,精心装帧在册。8个月后,他再次赶赴上海,请巴老再在自己的肖像旁题写了“人民的愿望一定要实现,也一定会实现。——庆祝香港回归”的贺词。至此,胡孟祥得到了他所期待的一份具有历史性的巴老迎香港回归的珍贵墨宝和影像。“巴老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我能在有生之年见上他老人家一面,终生难忘,而巴老为迎接香港回归所留下的珍贵题词,则是中国当代大师最宝贵的史料之一,伴随我永远。”

  听完胡孟祥与巴金、冰心的交往故事,我原本对胡孟祥的那颗疑惑之心,也开始渐渐释然。原来,胡孟祥之所以能征集到众多文学艺术大师们珍贵的墨宝珍品,源于大师们内心深处所怀有的那颗热爱祖国、期盼香港回归的兴奋之情,赤子之心呵!

  行程万里,历尽风霜与惊险

  一个无名之辈,想叩开大师的房门,并且完成一次次的心愿并非易事,如果没有万分的真诚是决然办不到的。

  胡孟祥老师告诉我,他去拜访夏衍老先生时,进大师门后,胡孟祥见夏老静静地坐在那儿,无论胡孟祥如何慷慨激昂地诉说着自己的宏愿,夏老还是安静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除了双眼紧盯着造访者外,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语言。胡孟祥十分尴尬,不知如何为好,还以为夏老年岁太高,没听清他的来意。正在他面临窘境时,夏老轻轻地端过纸墨,继而“刷刷刷”地写了起来。

  不一会,夏老还是没有说话,只是朝胡孟祥轻轻递过一页纸。胡孟祥迅速接过一看,那上面写着几行苍劲有力的字:“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让彭定康见鬼去吧!”

  “太好了!谢谢。谢谢夏老!”胡孟祥万万没想到一声不言的夏老,竟然写出了如此喷射火焰的文字。那个时候,彭定康作为英政府的最后一任香港总督,总是在香港回归问题上制造一些是非,想夏老通过报纸电视听到看到不少消息,所以才有了他这番激昂的话语。

  十几年后,当我再捧起夏老的这份题词时,依然感受到已逝大师对香港回归的那份激情的余热……

  胡孟祥也正是靠这样一次次的造访,一次次的叩门,获得了大师们对香港回归的那份震撼山河的激情。

  8年的时间,胡孟祥两次徒步,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代价可想而知。身为工薪阶层的他,为了节省开支总是选择最便宜的交通工具,有时只吃一个窝窝头喝白开水充饥,住最便宜的店,甚至有时露宿大桥下……即便如此他仍然在“万里行”这笔巨大开支上仅路费就花去了10万余元。尽管花去了自己全部的积蓄,仍不得不向朋友借贷,至今欠债数万元。

  且不说万里征途中,胡孟祥曾经历多少寒风冷雨,经历多少严寒酷暑,经历多少饥饿困苦。为保护大师们的墨宝安全,他不知绞尽多少脑汁,不知经历多少艰难与惊心动魄的事情。其中有一幅由四位老艺术家合作而成的题名《金鸡报晓》的巨幅绘画,让他经历了一场惊险。

  “有一次我在广州的饭馆买好盒饭急匆匆乘公交车回招待所时,到站后刚一下车,顺手一摸肩头,哎呀,不好!突然发现装有珍贵书画的帆布长筒没有了,回头四望,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又一想,这才恍然大悟,刚才买盒饭时,把帆布筒落在饭馆的窗下了,快,赶快去找!我顾不上乘坐公交车,一路小跑,急忙赶回。当来到饭馆门前的窗口下,再仔细看,只见南来北往的行人,却不见帆布筒的踪影。别慌,千万别慌,进饭馆去问一问开店的主人,我这样安慰自己。想到此,我稍微定了定神,就跨步走进了饭馆。只见饭厅内有一个20岁左右跑堂的小伙子,正在桌前忙着收拾饭菜。我走向前去便问,小师傅,刚才我在窗口买盒饭,不留神把个帆布筒落在那里,你看见了吗?小伙子用手指了指靠近西南方的墙角说,那是不是你的东西?我转身一瞧,哎呀,是它!就是它!太感谢你了!真是谢天谢地,一场虚惊!这位跑堂的店小二哪里知道,这个看上去破旧不堪的帆布筒,里面竟藏着艺术国宝!直到小伙子将长筒递到我手里时,才一块石头落了地。现在提起来我仍感心有余悸,如果当时把这幅画丢了,我该如何向老先生们交代呢?”提起那段艰辛的历程,胡孟祥仍然显得很激动。

  四大师合璧的《金鸡报晓》

  说起国画大师关山月,我首先想到的是至今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东大厅后壁的《国香赞》。这是继《江山如此多娇》之后,关先生创作的第二幅最大的中国画,此作品被文学大师端木蕻良先生誉为“千山万古飘香透”的传世佳作。

  胡孟祥又拿出一幅关山月画的“墨梅”,我知道这自然又有一段拜访大师的感人经历——

  当时通过友人介绍,胡孟祥得知关山月就住在广州美院的校园内。他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态走进了这所艺术殿堂。

  校园内优雅而清静。关山月的寓所就坐落在离教学楼不远的西南侧,周围绿树环抱。胡孟祥在大门外踌躇片刻,轻轻按响了门铃。

  从庭院内走出来一位年轻的女士,是关先生的女儿关怡。在关怡的带领下他们一起进了楼下的东客厅。

  客厅四周摆设十分简朴,除了一套摆放整齐的紫红色桌椅之外,再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唯有悬挂在东墙壁的一副对联十分引人注目,这是岭南画派创始人、关先生的恩师高剑父先生的一幅真迹墨宝。正当他观赏此作时,只听门外传来脚步声。转身一看,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在关怡的陪伴下走进来。老人脸庞红润,步履稳健,戴一副黑边眼镜,一件洁白的布衫更显其气质的不俗。胡孟祥急忙迎向前去握住老者的手:“关老您好!”“请坐,请坐。”关老热情地招呼他坐下。胡孟祥把关老扶在了上首,二人对面而坐。

  “您从哪里来?”关老平和地问。胡孟祥答:“山东。”“山东好啊,孔子的故乡,人杰地灵呵!”一句话,把他的拘谨驱赶得云消雾散。“您画画吗?”关怡在一旁插话说。“爱画,就是画不好。”说罢,胡孟祥话锋一转,向关老说明了来意:“这次来广州,一是来拜会先生,二是为编瞳《中国当代文化名人书画集》一书,特请先生为之作画。我还带来一本册页,请先生画上几笔。”关老听后沉思片刻,说:“那就明天上午来取,别耽误你的行程。”“太谢谢了!”临别时,胡孟祥再次握紧了关老的手,心存感激。

  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胡孟祥再次按响了关老的门铃。大门一开,关怡抱着裹好的册页走了出来。她嘱咐说:“其中有绘画作品两幅,如若出书,册页上的一幅梅花也可以用。”“谢谢关老,也谢谢您。”胡孟祥双手接过先生的墨宝,十分感激地离开了美院。

  胡孟祥回到住处,急忙打开作品观看,只见一幅4尺整纸的大画映入眼帘。观近景,画的是大浪滚滚、扬帆进发的船只;看远景,画的是群雁高飞,旭日东升的长空。大片的空白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此作品笔墨简洁,画面清新,很富有象征意义。画面的正上方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作了题书,上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个大字。落款:“漠阳关山月。”再打开册页观看,内有关山月的墨梅一幅,虽说篇幅不大,但气势宏伟。那笔走龙蛇的主干,在淡雅群芳的梅花映照下,显得格外苍劲古朴。“铁骨幽香”的题款,又一语道破了该作品的诗情画意。“妙哉,妙哉!”从此,便与关山月结下了一段“画缘”。

  时隔3年后的一个夏天,胡孟祥携带当时未完成的此幅《金鸡报晓》的中国画再次拜会关老。此画当时已由北京的田世光开笔画石,南京的陈大羽挥毫画鸡,广州的黎雄才画松。此“半成品”只待关老最后完成。这次接待他的是关老的夫人李秋璜老人。“又来打扰您啦!”没想到这句客套之词却引出老人一段情真意切的话:“哎呀,老关没有多大能耐,只会画画,你从山东专程赶来,我们应热情接待才是。”就是这几句看似平常的话语,却感动得胡孟祥几乎掉下眼泪来:关山月,这是何等人物啊!作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他的大名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就是在海外同样是名声远扬。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李秋璜老人却用一句平淡的话轻轻带过。这种心地之开阔、品行之高洁,怎能不让人感叹不已!这时,关老从楼上走下来。在东客厅先生指一指这幅巨大的中国画画幅,问:“你让我画什么?”胡孟祥向关老表达作品的创意:“这幅作品总称为《金鸡报晓》,特请先生画些红梅。”关老爽快地答应了。

  3天后,胡孟祥去关老的寓所取画时,关老在东客厅展开了这幅已完成的巨制。只见画幅居中昂首挺立的雄鸡引颈高歌,火红的梅花似长龙舞动,一头连着旭日,一头连着远松。旭日、红梅、松石、金鸡,在关先生的统筹下前呼后应,相互映衬,显得华章博彩,万象更新。红梅的主干下有一行小字,上书:“关山月补红梅太阳。”4位画家,3种流派(关山月、黎雄才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陈大羽师从齐白石,田世光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不同的艺术风格,竟然配合得如此默契,真可谓“珠联璧合”、“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胡孟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完成了他的“神州万里行”,连结了众多当代文化大师迎接香港回归的赤子之心、之情,而且收藏了如此多大师们的珍贵墨宝,这些珍宝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物遗产。它们让我们所有活着的人,知道了大师们对香港回归的那份情怀,同时也记下了他们留在世上的那些动人故事。

  当我们今天有幸看到数以千计的名家亲笔题词、题签,相信谁都会与我一样深深感叹地说:胡孟祥所做的这一切,功在千秋。因为它用独特的方式,见证和汇集了当代中国文化大师们一颗颗爱国之心和香港回归的赤子情怀,同时也让我们所有人共同记住中华民族史上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1997年7月1日。这一天,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照片为本报资料

  图:

  国画《金鸡报晓》,田世光画石,陈大羽画鸡,黎雄才画松,关山月画梅。

  胡孟祥与巴金先生的合影,摄于1994年。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