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考奇人张非(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12:12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揭秘高考奇人张非(图)

  张非

  

揭秘高考奇人张非(图)

  高考复读学校在网上打出这样的广告:第一名奖10万元,第二名奖8万元,第三名奖5万元。核心提示

  能考上北大、清华,对每个高考考生,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在四川南充,却出了一位叫张非的考生,最近几年他三次参加高考,一次考上北大,一次考上清华,却又都很快被学校退学了,今年他又考出了677分,名列南充市理科第二名,他今年报的志愿还是北大,很有可能他会重返这座名校。对这个在北大、清华进进出出的孩子,有人说他是高考奇才,也有人说他是为了牟取高额奖学金的职业考生,在这个神奇的张非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高考奇才还是职业考生

  在南充市第十中学的宿舍里,记者找到了这位神奇的考生张非,在他房间里记者看到,狭窄的屋子显得有些凌乱,旁边床上散乱地摆放着一些杂物和两本书,在三十多摄氏度的大热天,依然身穿长袖T恤的张非,看起来神情有些倦怠,既没有普通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应有的轻松,更没有那种考取高分后的喜悦和兴奋。在张非那里,记者看到了他曾经就读北大、清华的书面证明,以及退学的手续,毫无疑问,张非确实是一位反复考取北大、清华而又反复退学的特殊考生。对此,网上有文章说,张非是为了得到当地中学给他的巨额奖金而反复报考北大、清华的,对于这种猜测,张非进行了否认。

  但对于拿到学校奖金的事情,张非却并没否认,2003年,他考取北大后,获得了岳池中学三千元的奖金;2004年,他从北大退学到南充十一中复读,和十一中签订了十万元奖金的协议,第二年张非顺利考上清华,获得了这笔奖金;2006年他又从清华退学到南充十中复读,与十中签订了五万元的奖金协议,现在来看这笔奖金也是他的囊中之物。尽管这是一笔数额不小的财富,但张非告诉记者,相比他的付出来说,这笔钱根本没有吸引力。对于张非来说,奖学金根本就无法弥补退学造成的损失。既然从北大、清华退学对张非来说是一件损失巨大的事情,那为什么他还要频繁退学呢?

  张非告诉记者,在中学,他是无可争议的尖子生,每次高考都能取得高分,但一踏进大学校门,他却迅速成为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无论是在北大还是清华,张非的大多数时间都消耗在了电脑游戏上,他很少去上课,也很少看书学习,最终因为多项考试不及格而不得不退学。

  张非告诉记者,虽然很多人都羡慕他能轻松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但其实他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他怕和外界接触,也不敢主动和别人交流,甚至包括父母,所以常常通过玩电脑游戏来打发时间,最终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因网络游戏反复退学

  张非在2003年和2005年先后考上北大和清华,但由于他沉迷网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先后两次被迫中途退学,在别人眼里,考上北大、清华简直难于上青天,可张非却易如反掌,就是这么一个极为聪明的人,怎么总栽到网络游戏上?难道上大学对他会那么难吗?

  张非告诉记者,他在14岁初中毕业时,考上了四川省的一所邮电学校,最后也是因为调皮,只读了两年时间就退学了,回到岳池中学复读,第一次参加高考,却被拦在了北大校门之外,第二年再次复读,最后以606分的成绩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

  据张非介绍,到了北大以后,全新的学习环境一度让他兴奋不已,学习也充满了激情。“但是可能还是玩游戏,控制不住自己。”对于张非所说的情况,我们也找到了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的同班同学,从他们那里,记者找到了更多解读张非的答案。

  据张非在北大的同学回忆,当时全班同学都知道张非的网瘾很大,性格也很内向孤僻,平常也很难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但同学们都比较欣赏他,认为他非常聪明。据同学回忆,那年是有一个程序设计,他们大部分的人一两周才做完,他就用了一个小时,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程序,反正也完成了,大家都觉得他很强。

  因为完全沉迷于网络游戏,张非再也无法跟上北大的学习,2004年张非在北京大学被迫退学后,学校出具了学习成绩单,从上面能够清楚地看到,总共18门课程中,张非的力学、线性代数,以及电磁学等7门学科都不及格,而最低的仅仅只考了5分。

  在全家人经历了痛苦和失望之后,张非的父母不得不再次为他考虑读书的问题,2004年8月,张非选择了南充市十一中再次复读,在第二年高考时,最终以703分的优秀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张非能再次考上清华大学。这对于他父母来说,无疑得到了极大的宽慰,然而,据张非父母亲介绍,张非就读清华大学以后,仅仅只坚持了一个学期,又旧病复发,疯狂地迷恋起了网络游戏。害怕孩子再次荒废学业,张非的母亲专程赶到北京,一边打工一边看管照顾儿子。

  张非的母亲告诉记者,到了2006年10月份,张非的学习已经有5科都亮起了红灯,不及格学分已经超出清华规定的20分的底线,随时面临着被清华要求退学的尴尬。对于张非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情况,他的同班同学宋瑞强评价说,张非是一个怪人。张非在清华的同学告诉记者,张非孤僻怪异的性格,让他很难与同学们沟通,再加上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张非的网瘾越来越大,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2006年底,张非不得已自动选择了退学,再次遭受这样的打击,处于痛苦之中的张非感觉到了绝望,为此,张非有过轻生的念头,并不富裕的家庭更难支撑这样的后果,对于张非的未来,家人看不到任何希望。2006年12月,痛定思痛的张非改名张空谷,进入南充市第十中学再次复读,可喜的是,今年高考,张非又以677分的成绩拿到南充市理科第二名,而他今年的报考志愿依然是北京大学。

  为前途?还是为学校利益?

  张非这样的经历,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网络上甚至一度传言,张非从北大、清华退学,反复参加高考,就是为了牟取高额奖学金,通过记者前面的调查,这些传言最终得到了澄清。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意外地发现了另外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在父母眼中,张非是一个毫不懂事,几乎是一无是处的坏孩子,可在学校和老师看来,张非却成了他们争相追捧的香饽饽。

  据记者了解,张非第一次考上北大,广安市岳池中学对他奖励了三千元,第二次考上清华,南充市十一中奖励了张非十万元,而第三次高考,根据张非目前677分的成绩,南充市十中按约定最少也要给他五万元的奖励。学校为什么要对张非进行奖励,记者首先来到发给张非十万元奖金的南充市十一中了解情况。

  南充市十一中坐落在距市区十几公里的一个小镇上,在不久前又改名为南充市白塔中学新校区,这所当年少为人知的民办学校,因曾在2003年培养出了张非这样的“高考状元”而名噪一时。据学校后勤部主任易廷发介绍,十一中学在张非入学前,并不知道他曾经考上过北大,而是在三个月以后,才意外地发现了张非曾经考取北大的秘密,所以,网上所说的“南充市十一中用重金挖尖子生参加高考”的说法,根本就不成立。但在随后的调查中,记者发现,学校和张非家长就学费的问题,出现了不同的说法。

  张非的母亲称他们向学校交纳了一年9000元的学费,而南充市十一中主任易廷发说:“当时先进来复习,最后看他成绩非常好,就把他的复习费免收了。”事实上,张非的好成绩,不仅让南充市十一中免掉了他的学费,而且十一中还和张非的父母签订了一份奖金协议,答应如果张非考上北大、清华,就奖给他十万元。

  据张非父母透露,按照南充市十一中在招生时的宣传介绍,以及后来他们入学时与学校之间的约定,张非的确应该拿到十万元的奖学金,但学校最终只给了五万元,而另外五万元,南充市十一中要求张非以自愿的名义捐赠给学校。

  张非母亲祝明灿说:“他们对外面宣传,广告打的时候说的是十万,实际我们只得了五万块钱,他们是民办学校,他们为了生源,打的这些广告。”

  2005年8月,张非最终不负众望,以703分高分考进了清华大学,而南充市十一中在当地也是声名鹊起,在当年为高考状元们组织的庆功颁奖大会上,十一中还特意邀请了地方相关领导共同祝贺。

  而张非从清华退学,又回到南充复读,这次他选择了另一所中学———南充十中,在这里,张非同样享受到了免掉学费,以及与学校签订奖金协议的待遇。学校用免学费、给予巨额奖金的方式招徕那些成绩优秀的考生,在全国并不仅仅只有南充十中和南充十一中两所学校,每年高考结束,各中学为了抢夺生源,各种形式的营销大战就此起彼伏。

  比如北京一家高考复读学校,就在网上打出了这样的广告:第一名奖10万元,第二名奖8万元,第三名奖5万元。在上海,也有许多学校在招生简章中承诺参加复读的考生来年若考进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名校,可获奖励5000元~10000元;除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其他一些中小城市为了争夺生源,其竞争更是激烈。

  那么像张非这样的高考奇人,究竟能给学校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呢?以南充十一中为例,作为该校学生,张非2005年以高分摘得南充市理科状元桂冠,在校方的大力宣传下,南充十一中声名远播,生源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如果能因为“状元效应”多招收6个班,也就是300名学生,每位学生一年交费按5600元计算,将为学校带来168万元的经济收入。据央视《经济半小时》

  记者观察

  别人眼里高不可攀的北大、清华,在张非看来如囊中取物,他异乎寻常的智商和考试能力,确实让人羡慕。但高考状元的光环,却并没有给他的人生考卷加分。

  本来高考成绩优秀的张非,前面的命运应该是一片光明,可是在他顺利考上北大和清华之后,却充满了艰辛和苦涩。看起来,似乎是网络游戏害了他,但当我们走进了张非的生活之后,发现让他喝下苦酒的,正是那个让他大放异彩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向张非灌输了无数考高分的秘诀,却没有告诉他该如何迈出人生的脚步。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个高考状元,就这样被压成了硬币的两面。

  今年,张非填报的志愿是北大心理学专业,他说想好好研究自己,希望能找到自我拯救的办法。但还有更多像他一样陷于困境的孩子,他们又靠谁来拯救呢?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