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长城,还是“消费”长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02:26 新京报

  ■ 观察家

  这次评选是多么一本万利的生意,只需炒一个概念,投入一点本钱,财源就滚滚而来,从18个国家开通的收费短信、到1.99美元至26.99美元不等的各式徽章和纪念品,再到平均98欧元一张的颁奖晚会门票以及晚会的电视转播权拍卖。

  “新世界七大奇迹”评选结束后,舆论期待着之前承诺的兑现:评选活动中50%的收入被用于“新世界七大奇迹”的修缮保护,从而让长城也得到一笔保护资金。然而,这样的希望目前看来很渺茫,因为评选活动主办方明确表示,目前的收支状况下,他们无法拿出款项用于“新世界七大奇迹”的维护。长城学会专家也不再提“名利双收”,而是说,“我们没有花一分钱就让长城在全世界范围内提高了知名度,就是这次参评最大的收获”(昨日《新京报》)。

  任何一项活动,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它应该有起码的信誉,但“新世界七大奇迹”主办方似乎没有做到这一点,以淡淡的一句“收支状况”云云,就把此前的郑重承诺抹得干干净净。此情此景,让那些曾经热心宣传、参与这次评选的国人们作何感想?

  其实,所谓“新世界七大奇迹”评选,从创始起就没有多么“清高”声誉。它在国外被认为是一种现代营销活动,利用网络人气以赚取财富而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早已表示,这种评选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没有太多价值。也正因如此,一些著名人文遗迹大国冷眼观之。据报道,埃及吉萨金字塔入围这次的评选后,埃及政府却表示抗议,要求退出评选,埃及官员们甚至嘲笑这次活动是“不科学的、荒唐的”。

  而在中国,这样的评选却被人为拔高,抹上了浓重的公益色彩。这一点上,长城学会的某些专家“功不可没”。面对舆论对于主办方资格以及评选方式商业化的质疑,有专家曾驳斥,“(中国)老百姓一遇到非官方活动就会有‘是不是陷阱’的思维定势,事实上,非政府组织在很多国家都是很重要的力量,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认可”;“一个民间组织举办这么大规模的评选,肯定需要经费,只要它是公益的事情,为什么就不能给它一点宽松的空间呢”;当承诺的修缮金已无法兑现时,又有专家为主办方辩护说,“基金会花费了大量时间和费用为各国参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宣传。”总之,这些专家的意见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我们不是“冤大头”,我们是绝对的赢家。

  然而,这次评选的主办方真的是为了宣传我们吗,长城已经有那么高的知名度,需不需要靠这样一个商业活动来宣传?而这样一个商业性的活动,与其说“宣传”长城,还不如说是在“消费”长城,因为我们传承千年的国宝,我们长期来以大量的投入保护文化遗产的努力,现在都成了主办方的成名手段和牟利工具。这是多么一本万利的生意,只需炒一个概念,投入一点本钱,财源就滚滚而来,从18个国家开通的收费短信、到1.99美元至26.99美元不等的各式徽章和纪念品、收费不菲的奇迹地旅游服务、再到平均98欧元一张的颁奖晚会门票以及晚会的电视转播权有偿转让……

  就算人家纯粹是宣传,那何必如此看重。长城现在的游客难道还不够多?作为一个历经沧桑的古老文物,长城目前的接待负荷已经非常重了,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让其修养生息,延续生命,让更多代后人去分享,而不是盲目地追逐眼前一点点利益。

  □韩涵(北京 媒体从业者)

  相关报道见昨日本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