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家风育出四博士两硕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06:24 长江商报

  6个孩子没有一个考取过重点中学 有的读初中时从千米之外找不到家 有的读高中时物理化学只考10多分

  核心提示

  6个孩子中,没有一个考取过重点中学;有的6岁时,把“人”硬是说成“热”;有的读到初中时,从千米之外找不到家;有的读高中时,物理化学只考10多分……

  就是这样几个天资并不十分突出的孩子,在彭敦运的特殊家教下,全部考上硕士、博士——

  1969年生的大侄女彭霞,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供职于辽宁省移动公司,曾获沈阳市十佳青年称号;

  二侄女彭灿是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三侄女彭三是广州大学外语系博士研究生;

  侄儿张扬(随母姓)是武汉大学人力资源博士研究生。

  彭敦运的大儿子彭舟,也于3年前考取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小儿子周哲(随母姓),今年5月被武汉大学电信专业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这个特殊的家教,究竟有什么魔力?又是如何开展的?昨日,本报记者与彭敦运展开了一席深入对话。

  本报记者 王维博通讯员 曹俊华 实习生 叶红 罗义琴

  彭敦运,今年56岁,中学高级教师,先后担任江夏一中化学教师、江夏三中校长。1995年,他辞去校长一职,专门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至今。

  彭敦运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他和哥哥一直没有分家,还把哥哥的四个孩子也带在身边,不仅照顾他们的生活,更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前后20多年里,彭老师摸索出一套特殊的家教经验,将六个孩子都送进了高等学府,令邻居们羡慕不已。

  彭敦运究竟用了什么样的特殊方法教育子女,这些教育心得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有多大的指导意义,他的教学方法能被更多的家庭复制吗?

  六个“笨孩子”

  6个孩子,没有一个考取重点中学;有的6岁时,把“人”硬是说成“热”;有的读到初中时,从千米之外找不到家;有的读高中时,物理化学只考10多分……几乎所有教过这些小孩的老师都说:你的孩子不聪明。

  

  长江商报:为何还要帮你哥哥带孩子?

  彭敦运: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哥哥比我大十岁,兄弟俩感情一直很好。父亲去世后,我兄弟俩一直没有分家,哥哥在乡镇卖猪肉,每天起早摸黑,没时间照顾孩子,当时我在县城学校里教书,就把他的四个孩子带在身边,一来可以照顾他们生活,二来也可以辅导孩子,直到后来考上大学。

  长江商报:为何你认为六个孩子都是“笨孩子”?

  彭敦运:一般没有几个家长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笨”,但实事求是地说,六个孩子都不够聪明,几乎所有教过的老师都说:你的孩子不聪明。大侄女彭霞,高考时物理只有47分,1989年大学毕业后一个人到沈阳读研竟走丢了。

  长江商报:六个孩子年龄相距很大,你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彭敦运:6个孩子中,最大的和最小的相差13岁,我的工作很忙,不可能一个一个手把手地教,因此我经常让几个孩子一起学习,尤其是在他们中间树立“领头羊”,我的工作更多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相互学习中得到提高。

  百教孝为先

  1980年代,彭敦运在江夏一中教书,每天上午课间操期间,学校会给老师们发一杯豆浆和一根油条,彭敦运舍不得吃,每次领了豆浆,总是跑步送给70岁的母亲,数年不改。

  彭敦运的言传身教,孩子们个个孝顺着呢。1990年,彭的爱人得了尿毒症,老彭和6个孩子到处寻医问药,在他和孩子们长年精心护理下,爱人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去年,彭的爱人又不幸得了直肠癌,大儿子彭舟错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亲自将母亲送到成都做手术,6个孩子轮流守在病床前两个多月。

  长江商报:你的家教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

  彭敦运:没有孝心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材的。“孝”字本来就是“教”字的一部分,是教育的重点。现在那些沉迷于网吧的孩子,到处打架滋事的孩子,都是不会为父母着想的孩子,是没有孝心的孩子。

  百善孝为先,百教孝为先。尚德就能乐学,孝敬父母,当情感增厚了,加高了,就会扩展到对自己的职业、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积淀成责任感,也就给学习注入了无穷的动力,这样,即使一时迷失,也会知返。因此孝心教育是一剂良方,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石。

  长江商报:你如何引导他们把孝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彭敦运:孝心是可以成为孩子长久的学习动力。 把“孝”扩大后就成为责任感,为父母分担忧愁是责任感,对祖国、对人民尽忠也是一种责任感。记得彭舟在上高一时,问我:“可以谈恋爱吗?”我说:“可以啊!”但随后又告诉他“谈恋爱是要承担责任的,你认为你现在已经能够承担这份责任了吗”。当时,彭舟想了想,说不能。于是早恋的苗头在责任感的教育中消失了。

  慈不待兵

  彭家的六个孩子都是四五岁上的学,周哲4岁就直接上了小学二年级。从玩到学,这一步让孩子们有些猝不及防。彭敦运说,这是一个不太成功的选择,可能过早剪去了孩子想象的翅膀,但还是可以修补的。

  彭霞读书时,彭敦运大学毕业,留在县城执教。彭敦运常利用星期天,或独自带着,或带着他们中的几个在田野里跋涉,看农民劳作,初尝、再尝疲劳与饥饿的滋味,或翻山越岭,让孩子们双脚像灌了铅般沉重,近十个小时不吃不喝,等到终于有了吃的,是做好的谷糠饼,散落了,还要拾起重新放进口中,同样吃得津津有味。

  这些孩子长到十一二岁,暑假也都由彭敦运介绍,到一家电器厂当学徒,还要计件,看劳动成果。彭敦运也利用星期天和假日,带着孩子们到外祖父家一起种田,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还与孩子们反复计算,看到底是丰收还是折本。

  彭敦运管这叫慈不待兵。

  长江商报:让孩子们吃苦,对他们成长能起多大作用?

  彭敦运: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装进了对工农的敬畏,就会油然而生对科学、对现代生活的珍爱之情,而在学校,就敬畏老师。敬师才能信道。即使我自己是老师,孩子也还得别的老师教,再好的家长也只能起辅助作用。

  长江商报:做父母的,该如何正确对待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

  彭敦运: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中心”、“小皇帝”、“小太阳”,是谁在不断地强化这种“中心意识”呢,是那些甘愿当“奴仆”的家长,一开始他们可能觉得孩子当“小皇帝”好玩,一旦孩子大了,好玩变成了“好忧”,“皇帝”是不会敬畏“奴仆”的,一个不体谅父母的孩子怎么会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思考,更谈不上立志,尽责和用功读书了。要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进而学会独立学习的能力。

  “帐报”与数蚕豆

  六个孩子中,彭舟的智力明显要差些。在他6岁时,一个“人”字,父母和老师教了上百遍,他依然是读“热”。但他从小却特别爱动,父母结婚时花了32元走后门才买到的一台红灯牌收音机,他非要看清里面的人不可:“他们为什么不吃饭也不饿?” 有一天,趁父母不在,只有两岁的彭舟用锤子和起子将收音机拆了个七零八落。如今,已是博士的彭舟,依然沿着一股研究惯性在工作。

  彭舟老记不住东西。彭敦运看到孩子除了教室外,呆得最多的地方是寝室。利用蚊帐,彭敦运帮儿子办起了一块“帐报”——一张张写着数学公式、典型例题、英语单词等的纸张。

  教高三时,彭敦运将“帐报”推介给学生,他带的两个班有64人这样做了,当年有49位考取大学,其中36个是重点大学。

  长江商报:你是如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

  彭敦运:一次,彭舟吃一袋蚕豆,我问他有多少颗,他信口道1000颗, 我说只有400颗,不信你可以亲自数一数,但他不愿放下他的美味,我说也许你是对的,我们证明一下,可以吗?这下孩子来劲了,结果一数只有412颗。我不失时机地告诉他,说出一个数字,要负责,要认真。

  这种认真,用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以想象,连玩都认真的人,一定可以做好任何事情。

  长江商报:你是如何帮孩子找到提高他们学力的方法?

  彭敦运:家庭教育好比一个渔场,鱼就相当于知识,渔场老板是知识的组织者,学法的引导者,学生的服务者。让孩子自己选择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他的小孩学说话的时候,他每天至少抽出40分钟的时间来陪孩子说话,而现在很多家长总是说忙,不愿意陪孩子。

  彭敦运的家教经

  察力和动手能力,这是一种难得的学力,一种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用今天的时髦话说,就是可以促进持续发展的能力。即使长大后,依然会沿着一股研究惯性在开展工作。

  中是小学养成教育的继续,要着手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特别是反思能力及程序思想和信息意识。

  史错题集不是用来标榜“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千万不能束之高阁,必须抽时间读,这是最好的亡羊补牢之举。

  地登上千米不难,在3000米海拔处,在7000米的登山营地呢?对那些高起点的学科,叫孩子们咬住,提高一点或不下滑就行;而那些“低海拔”的学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让它们自由发展,这就取得了总分胜出的先机,避免了凭兴趣只攻克一科的高原现象。

  叔叔有很好的表达能力,他能够用最通俗的话把知识传授给你,他的家庭教育理念核心是孝心教育及锻炼学力,这两点很关键。

  他对奶奶及我父亲都很尊重,这一点深深影响着我们,平时教我们最多是如何做人,要有孝心,要知恩图报,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要有责任感。

  ——彭敦运的大侄女、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彭霞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