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砖窑风暴与地方官的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15:35 南方周末

  记者见地

  □马昌博(南方周末记者)

  他埋着头,一刻不停地抽烟,回答我的提问时,手甚至会微微发抖。因为黑砖窑事件,这个乡镇官员几乎是被千夫所指。

  我问他,如果他被免职,会有何感想。镇干部长久无语,再抬头已是满眼泪水。

  这是我在山西采访黑砖窑事件中当地各级官员反应时的一幕。

  事实上,处于“黑砖窑”这个反应链条上的一些官员最终没有接受采访。我无奈但也理解这类基层官员的“宿命”:所谓言多必失,很多时候官员们担心的不是自己能否在公众面前撇清自己的过失,而是自己一说话,可能就成为各方谴责的对象,而成为事件最终的“埋单者”。

  换句话说,相对于可能失去职位的危险来说,失去的名声、脸面显然是次要问题,甚至连为自己辩解都是下下之选。

  但我知道,有些责任他无法推脱,而他所痛苦的,不仅仅是自己应负的责任,或者是“不走运”,还有每每处于一个巨大风波中基层干部的哀鸣。

  而在更大的背景上,这个哭泣背后展现的是中国官场中某种让人愤怒和悲哀的“麻木习气”。让人愤怒的,是这种习气时刻在吞噬民众的利益甚至生命;而让人悲哀的,是它也最终吞噬了某些身在其中的官员。

  这是深夜的11点,一个四十多岁男人的无声哭泣,它让一个年轻记者不安,而随后涌上心底的,是难以抑制的无奈。它让我知道了基层积弊之深和改变之难。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