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华尔街的中国女人:不懈拼搏让人生与众不同(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13:50 中国新闻网

  沈辉 有“舍”才有“得”

  来自中国重庆的沈辉,现在是JP摩根大通银行(JPMorgan Chase)IT部的商业分析师,副总裁职位。与沈辉谈话,记者完全感觉不到重庆妹子的“火辣”,对她的印象是:条理清晰、娓娓到来、不紧不慢、注重细节——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个性,使沈辉在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技术支持部门做得有声有色。

  但是平静的谈话中,记者更看到了一个果断、敢于做出取舍的女性。

  沈辉是在21岁大学3年级的时候来到美国的。那是在1990年,当时大陆大学实行的是政府公费和包分配的制度。沈辉当时面临的选择是,要么在大三的时候给学校补交3年学费,放弃中国学位直接到美国读书,要么留在大学等待分配。因为一直学习计算机科学,沈辉最终选择了出国留学,“补交3年学费7500元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我认为我的取舍是正确的。” 沈辉说。

  到美国后,沈辉与很多留学生一样,半工半读,取得了波士顿麻州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沈辉来到纽约,在一个小型咨询公司谋到了一个职位。

  “当时,我所在的公司正在给大通银行做管理咨询服务,包括建立图片、文件管理系统等等,因为我的计算机背景,公司派我到大通银行去帮他们解决技术问题。”两年后,该项工作基本完成,而大通银行对沈辉的工作很满意,也向她拋出了“橄榄枝”。“其实,我当时所在的公司虽小,但是待遇、工作时间都不错,而且升职前景看好,但是权衡之下,我还是决定进入JP摩根大通。”沈辉说。取舍之后,她正式跨入了华尔街。

  沈辉告诉记者,投资银行的IT部门是一个庞大而重要的技术支持部门,她所在的IT部门主要负责计算信用风险体系,并给投资风险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因为工作出色,沈辉到JP摩根大通银行3年后被提升为副总裁,工作方向也从纯粹的IT转向了商业和投资分析。沈辉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华人开始投身于华尔街的各大投资银行,在IT部门工作的也不在少数。因为计算机科学国际化的知识体系,对英语的要求相比其他部门低,华人更具优势。”

  或许相对于华尔街的其他工作,沈辉的职责没有那么惊心动魄,但是正是这样在技术支持办公室工作的华尔街人士,默默地为投资银行界做出大量贡献。

  结语

  华尔街是没有性别的地方,女性不会在这里享受任何优待。人人平等是华尔街的信条,学习能力、经验和业务素养——这些,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吴晨颍、高梅、萧霞、张音娉和沈辉,5个经历、性格、工作性质各不相同的华尔街华人女性,以自己的能力和不懈的拼搏精神成就了自己的曼哈顿之梦。(静姝、庞哲)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