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节能警察”敢于碰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5日07:55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德州讯 德州市节能监察支队近日完成了全市最大的8家用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共发现节能潜力26.6万吨标准煤,向这些企业提出节能改进建议80余条。

  德州市在节能执法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加大对用能企业的能源审计、监测,对浪费企业严厉处罚。截至目前,德州市已有90多家企业因能源浪费受到处罚,其中30家被法院强制执行了处罚。德州成为我省首个系统开展节能执法的地区。

  据介绍,节能执法难是当前的一个普遍现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包括能源法及配套法规约束性及可操作性条款少,节能执法体制有待完善,地区工业结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落后,节能服务体系建设落后、企业节能意识薄弱,等等。尽管如此,德州还是闯出了自己的节能执法路子。他们成立了我省首支节能监察队伍,并被委托起草了我省的两部能源审计法规。在执法过程中,他们以服务做先导,以钉子精神对企业说服教育,并协助其改进、改造,对拒不改正者进行严格处罚。

  前不久,德州市节能监察支队了解到一印染厂锅炉浪费严重,经检测其炉渣碳含量是我省标准的4倍、国家标准的2倍。但是,企业负责人起初拒绝设备改造,监察支队为此与企业进行了上百次沟通。最终,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一年节煤1000多吨,并很快省出了改造成本。

  但对经多次说服教育也拒绝改进的企业,他们就会严格处罚,通过罚款让企业明白:资源有限,浪费要付出代价。他们先后对90多家企业开出了处罚告之书,并对其中拒不执行的30家申请实施了强制执行。

  德州市节能执法的成功还在于当地较高的节能意识和各方对节能执法的支持。德州市节能监察支队曾经有两次因节能执法被企业提起行政诉讼,并且其中一次一审败诉,但最终都得到法庭的支持。这在全省是首例,在全国也不多见。

  德州市严格的节能执法,也促使企业形成了节能降耗的自觉意识。德州市大坝水泥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此前该公司的水泥熟料生产线要白白排放大量余热,他们为此专门投资8000多万元建起了余热电站,一年可发电820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8000多吨。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