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武略廖汉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5日08:18 青海新闻网

  -1933年,由贺龙、关向应同志介绍,廖汉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长征路上,他以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动员和激励全师指战员坚决贯彻“主力红军会师西北、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与敌军的围追堵截和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做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为了真正做到以青海为家,他将妻子和孩子从古都西安迁到了西宁,在青海安家落户。

  廖汉生将军二三事

  第一次见到贺龙

  有一次,贺龙的队伍从廖汉生家附近的平坝子经过,廖汉生和村里的孩子们跑到路边田埂上看“过兵”。一支队伍走过来,队中一个士兵身后背着几支像古戏里的令箭似的牌子,廖汉生告诉小伙伴:这个牌子叫作“大令”,它到了哪里就代表长官到了哪里,查岗查哨,巡视军情。

  廖汉生正讲得有鼻子有眼,没注意一个留着“一字胡”的军官来到他面前,笑眯眯地问:“你是谁家的小孩子?胆子这么大,敢看兵呀!”

  廖汉生一看问话的像是个当官的,便大大方方地回答:“我是廖家的。”

  留“一字胡”的长官就是大名鼎鼎的贺龙。

  赤脚在冰雪上爬行

  一个雪夜,廖汉生随贺民英下山去摸情况,找粮食。回山时,为了不在雪地上留下脚印,以防敌人追踪而来,廖汉生跟着贺民英赤脚趟着冰冷的溪水向上走,遇到沟边直不起身的地方,只好伏下身子在冰雪上爬行,手脚被划出一道道血口子,几乎被冻僵了。

  艰难过草地

  为了能走出草地,廖汉生号召全师上下去捡牛皮、拾马骨、扯野菜,把一切能吃的东西都拿来充饥。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意志和团结的力量,廖汉生和他的战友们终于走出了草地。

  与贺家结下不解之缘

  廖汉生的父亲是桑植县有名的才子,在省城长沙读书期间,曾与湘籍著名革命党人林伯渠结为好友,回乡后致力于乡村教育,在本乡办起小学,教授新课程、新知识。后来,在贺龙再三诚聘下,携笔从戎,到贺龙部队里任职。后来,在贺龙的建议下,贺龙二姐的女儿和廖汉生定下了娃娃亲。从此,廖汉生也就与贺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廖汉生10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军中。贺龙的大姐贺民英夫妇把灵柩接回桑植,帮助安葬。以后,廖汉生一家孤儿寡母,经常得到贺龙及其妹妹的关心、照顾。

  在工农革命军初创时期,廖汉生目睹了这支队伍的三起三落。在最困难的1928年的冬天,工农革命军在石门县遭受严重损失,师长贺锦斋牺牲,贺龙率部撤回桑植边界的大山里。廖汉生受贺家姐妹的派遣,给部队送去一些过冬物资。在工农革命军驻地,廖汉生看到原先几千人的队伍只剩下不足百人,天已下雪,部队还穿着单衣,贺龙的脚上套着一双烂草鞋;招待他们吃饭,端上来的只有一碗苞谷糊糊……

  艰苦卓绝的历程

  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了万里长征。在长征路上,廖汉生凭借着马灯、篝火、月光,逐日记下了那一段段艰苦卓绝的历程。十分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在后来的战争岁月中全部丢失了。

  1935年11月,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廖汉生和红六师师长郭鹏踏着泥泞,匆匆赶到桑植县刘家坪一栋木屋里,出席红二、红六军团的师以上干部会议。

  众人围坐在堂屋的一盆炭火旁,听贺龙、任弼时等首长部署突围计划。当时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了陕北,第四方面军滞留在雪山草地,长江以南只有红二、红6军团这一支主力红军孤军坚持。蒋介石调集了十一多个团的正规军,围攻湘鄂川黔苏区。敌军采取堡垒战术,严密封锁,步步紧逼,将我军逐渐压缩在苏区中心的狭小地带,企图一举消灭。苏区一天天缩小,形势一天天变得严峻。因此,红二、红六军团决定实施战略转移,跳出堡垒区,打运动战,在湘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

  让妻子和孩子来青海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的当日,廖汉生所在的第一军就接到了野司的命令,向青海进军。8月27日,廖汉生和贺炳炎率部队来到黄河上游的永靖渡口,敌人已经将渡口原来的铁索桥彻底破坏了,大小船只也被掠走或烧毁。廖汉生和贺炳炎仔细察看了渡口情况,决定放弃架桥,用牛羊皮筏子渡河。廖汉生派出政治机关干部和大批指战员到沿岸老百姓家中深入宣传,在群众的积极支持下,很快就收集到大量皮筒,赶扎出上百只皮筏子,并且找来一批经验丰富的水手。8月28日凌晨,先头部队乘坐皮筏子冲过黄河激流,抵达北岸,迅速控制了渡口,夺占了山头阵地。而后,全军各师、团依次乘皮筏子渡河。为了不给回窜青海之敌以喘息之机,侦察人员组成的骑兵先遣队,查明沿途敌情,开辟前进通路。先遣队轻骑快马,昼夜兼程。大部队随后跟进,浩浩荡荡,似铁流滚滚。9月5日,第一军先头部队进入西宁。从此这一天就作为青海解放纪念日载入史册。正巧,廖汉生的二女儿也在9月5日出生了,廖汉生特意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涤青”,以纪念我军如铁流一般荡涤青海之敌。随后,他把妻子和孩子也带到了青海,在青海安家落户。

  将军档案

  1911年11月14日,廖汉生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土家族。1927年积极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3月参加贺龙等同志发动的工农武装斗争。1933年5月任湖北鹤峰县第四游击大队副大队长,7月调任红三军军部书记员,由贺龙、关向应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5月出席了党在延安召开的苏区代表会议。1941年,廖汉生同志到延安八路军军政学院、政治学院学习。解放战争开始后,廖汉生同志任晋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晋北战役。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政治委员,率部进军大西北,参加陕中、扶眉等战役。青海解放后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主任。

  日月山修路纪念碑

  1950年4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给一军下达了修筑青藏公路西宁至黄河沿段、宁张公路西宁至大梁段两条公路的任务。

  自古以来,青海高原上只有牦牛商队踏出的一条唐蕃古道,被人们视为畏途。青藏、宁张公路的修筑,对于建设新青海、支援西藏解放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筑路大军在数百里筑路线上摆开战场,搭起布帐篷,垒起铁匠炉,使用钢钎铁锤、铁锹大镐等简陋的工具,开辟道路。廖汉生和一军其他领导贺炳炎、王尚荣、杨文安、吴融峰等共同题签了竖立在日月山上的修路纪念碑。

  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廖汉生和他的战友们带领青海军民团结奋斗,迅速医治了旧社会留下的千孔百疮,使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青海屹立在祖国的江河之源。

  (祁万强整理)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