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06:24 红网-湖南日报

  人民日报记者 江山 新华社记者 黎云 黄书波

  58年沧桑巨变,人民共和国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58年征程阔步,人民军队由“小米加步枪”的单一陆军壮大为精兵、高效的现代化合成军。日新月异的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16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展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将通过20件国产大型主战装备、1750件文物、970余幅图片、6座大型景观,带领观众穿越历史时空,去聆听人民军队与共和国同步发展壮大的脚步声……

  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一面从朝鲜战场缴获的敌军军旗,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50多年前朝鲜半岛上的生死较量中———

  1953年7月13日深夜,侦察排长杨育才带领12名侦察兵,奇袭敌军首都师号称“白虎团”的第1团团部,捣毁团指挥系统,毙伤团长以下54人,俘敌16人,缴获白虎团团旗……“白虎团”番号从此消失。

  当年的人民共和国,刚刚从战争废墟上站起,就不得不再次为和平而战。在朝鲜战场上,中朝军民并肩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五次战役及其后的一系列攻防作战中,共毙伤俘敌109.3万人……

  展览中的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台湾国民党军队一系列窜扰破坏,歼敌3万余人,击沉击伤舰船141艘,击落飞机150多架……

  在一次次胜利的光荣中,人民解放军也迎来了难得的军事训练正规化时期。从全军开展军事训练“大比武”到训练“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从合同战役战术训练到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训练目标,一直到新世纪新阶段开展的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展览大厅里,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实物在向人们无声地展示:和平时期的人民军队始终在居安思危。

  立足训练提升部队战斗力,坚持从严治军推进正规化建设,贯彻人民战争思想,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一个个展柜、一组组视频用雄辩的事实证明:人民解放军不愧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钢铁长城。

   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

  先进党组织223个,优秀党员27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66名,展厅中一幅关于党的十六大以来获得全国、全军表彰的军队先进党组织和个人的图表,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加强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最新成果。

  打牢听党指挥的思想基础,关键在于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从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58年来,三军将士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了高度一致。

  人才为建军治军之本。从1950年确定在全军实施文化教育,到20世纪80年代中央军委决定干部提拔必须经过院校培训,再到2003年全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党中央、中央军委一直把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作为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

  两张图表显示:到2006年底,我军作战部队军级领导班子成员,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81.7%,有出国留学经历的占10%。从2001年至2006年,全军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28项。

  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结合,展览通过一张张图片表明,一个军队人才培养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刚刚配发全军的07式新军服,成为此次展览的一个亮点。讲解员赵早介绍,“新军服共有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600多个品种。”

  从50式的仿苏联军装,到65式的“一颗红星头上带,革命红旗挂两边”,再到威武、精神、帅气的07式,军装的变迁,是国家兴旺繁荣的标志,它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军后勤战线面向基层、服务官兵的努力。

  展览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军后勤投入经费上百亿元,实施了一系列凝聚军心的“固边工程”,解决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吃水、用电、洗澡、取暖、看病难等问题,营造了拴心留人的好环境。

  时刻把官兵的冷暖放在心上,全军后勤集中财力物力向基层倾斜、向边远地区倾斜、向作战部队倾斜,广大官兵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饮食质量正在由温饱型向营养型发展,营区建设逐步走向美观和谐。

  伴随后勤装备更新换代的,是综合保障能力的跃升。军港机场功能齐全,阵地设施完善配套,投送手段立体运用,应急力量快速反应,基地保障形成拳头,教育训练贴近实战……一组组展览表明,我军后勤已经构建了与作战力量相匹配、陆海空相衔接、基地与机动相结合、现役与后备相协调的保障体系,形成了全时空、全方位的保障能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推进三军分散保障向一体化保障转变、自我保障向依托社会保障转变、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人民军队后勤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跨越式发展的武器装备

  展柜中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模型,永远铭刻着“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的功勋。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美国用了7年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我国只用了2年8个月。

  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尖端武器装备的研制,为困难时期的中国夺取了世界尖端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

  几乎在同一时期,我国迅速实现了武器装备的制式化和初步国产化,自主建成了陆海空和地地导弹武器装备基本体系。

  时间回溯到1949年的开国大典,接受毛泽东检阅的解放军官兵,装备的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万国牌”武器。那时的国防工业,只能生产维修一般枪械。

  进入新时期,我军装备部门着眼打赢信息化战争,加快了武器装备建设步伐。陆军,建立起了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装备体系;海军,建立起了海空一体、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装备体系;空军,建立起了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装备体系;二炮,建立起了核常兼备、射程衔接的地地导弹装备体系;电子信息装备,正朝着综合集成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和一个个景观展示,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军已经基本建成了新型主战装备、电子信息装备和保障装备协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

  为我国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立下赫赫战功的,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装备科研部门和国防科技工业。

  航空装备试验场、飞机总装车间、现代化的造船厂……一张张照片展示:我国已经建成了信息化程度较高、门类齐全、手段先进的装备科研试验体系,基本形成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太空是国家安全新的战略制高点。1992年,党中央果断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广大工程建设者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谱写了共和国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

  1999年11月,首次无人航天试验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向太空。

  展览中,那件曾经翱翔太空的宇航服,向观众述说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的喜悦……

  走出室内展厅,走进广场上的四座大型迷彩伪装网,一件件大型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装备闯入视野———

  那威武雄壮的坦克,那展翅欲飞的战鹰,那直刺长空的导弹,仿佛告诉中外观众:这支正在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人民军队,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据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