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之中 也有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06:26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有人认为,科普不是科学研究,只能把人家研究出来的东西通俗地介绍给大家。很难有创新。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现在学术刊物上面发表的不少文章都缺乏创新,何况科普?但是,许多科普精品,确实有创新。

  首先,有些科普名著内容就包含了作者的原始创新。法布尔的《昆虫记》,霍金的《时间简史》,是科普经典也是学术著作;凡尔勒的科幻小说,包含了精辟的科学预见。

  第二,科普作品里面可以有方法上的再创造。在写数学科普时,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于某个有趣的问题,前人已经解决了,但是,前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高深,怎么办?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对数学知识的普及,对数学教育的改革,都带来很大好处。多年研究发现,凡是长期难以解决的教学难点,都是因为传统的方法不好,不适于教育,都有创新的可能。几何解题和三角变换,世界上普遍认为是难点。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体系,几何和三角都变得容易了。过去高中生认为不容易的一些问题,用了新方法,初中一二年级都会感到很容易。我就把这些写成科普,例如《新概念几何》。这些方法在数学奥林匹克培训中已经流行了。如果有朝一日进入初中教材,数学课程就会变得容易得多,学生的数学素质相信会有大面积的提高。

  微积分的入门是大学数学教育的百年难题。林群院士和我对这个问题研究有10年以上了。去年我们发现,不用极限概念也能够讲导数,而且比现在高等数学课程里讲得更清楚更严谨。这改变了200多年来的看法!理工科的微积分变成初等数学了。过去两个星期还没讲完的一些重要的基本定理,新方法两小时就能说明白,只用中学的方法就可以。能说这不是创新吗?

  第三,科普的手段也在不断创新。早先,科普作品就是文字和图画、幻灯,电影,电视。现在有了计算机和网络,科普手段可以推陈出新。比如介绍旋轮线的知识,原来就是写出公式,画出曲线,用文字说一说。现在用Flash做一幅动画,就可以看见一个轮子滚动,轮子上的一个点画出了曲线,动起来了。这就是不断的创新。我曾经用《超级画板》做了一个小学件,很简单,十几分钟就做好了。画面上就是一条曲线和3个滑钮,鼠标拖动滑钮,这条曲线就会变成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图案。这个学件的目的,是想让小学生在玩的当中发现数学的美,一条看来平常的曲线有如此多的变化,而且很漂亮。有一位老师给我电子邮件,说她的9岁的孩子玩这个学件,3次就迷上了,本来要打网络游戏,现在要玩《超级画板》。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