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骥才卖画想到知识分子文化自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08:36 国际在线

  作者:朱永新

  我们经常习惯于批评,习惯于埋怨,习惯于坐而论道,如果我们真正地行动起来,真正地贡献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力,真正地有冯骥才先生这样的精神,我们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

  前些天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参加《水墨诗文———冯骥才江南公益画展》的开幕式。听到了冯先生和他的几个朋友的讲话,很有感触。他们的唱和,已经超越了文人之间的友谊,而是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文化自觉的声音。

  中国音协副主席王立平与冯骥才相交已有20多年,这位曾经写过《太阳岛上》、《驼铃》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为电视剧《红楼梦》谱下不朽名曲的艺术家,在代表民进中央发言时,一反常规的形式,动情地说:冯骥才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化人,是一个伟人,一个高人,一个好人,一个圣人,一个贤人。“我喜欢他的画作,清新雅致是中国文人画的代表,但他的画呢,画卖了。我喜欢他的为人,他为文化做了很多的事情,把抢救民族文化当己任,奔走于市井和田野,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加入进来。在当今这样追求物质化的社会中,他的行为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同时也感到一丝悲壮,我想说,冯骥才是我们的带领者。”

  著名画家韩美林也是大冯的好朋友。他说,冯骥才所做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是对社会的一项贡献,作为冯骥才的“铁杆队员”,自己会倾力支持他。“我曾经到过陕西的一个偏远山村,那里的艺术团大篷车走到哪座村子,都会引来全村的人,大家就坐在土里,戏台就搭在木板上,演员在台上很是带劲儿一丝不苟,比比那些没有十万、二十万请不来的所谓名演员,我们为什么不去支持民间的艺术家?我就是民间文化抢救的铁杆队员。”他说,只要冯先生召唤,他随时响应。他还当场决定拿出自己的一幅画支持大冯的事业。

  万科老总王石一早专门从杭州赶来。他本来准备用120万元购买大冯的《心中十二月》,但是已经被人捷足先登。只好以60万元买下了四幅冯先生的心爱之作《风物四时图》。王石讲自己是被冯骥才的义举感动而来的,企业有名了,赚钱了,就应该将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责任去分担。为了民族文化,一位画家尚且如此,一个企业更应该多做贡献。“阳光下创造利润,感恩心回报社会”。王石的这句话成为开幕式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2004年第一次为民间文化抢救举办公益画展时,就有人问过冯骥才,依靠你一个人的力量,去做这样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那不就好比是精卫填海吗?冯骥才当时就说,我欣赏的是精卫精神,精卫是我的偶像。这次画展的序言就是《精卫是我的偶像》。在南京展出时,大冯说,当这些画从自己的画室取下来的时候,的确有“家徒四壁”的感觉。为了民间文化卖出自己的作品,虽有不舍与留恋,但会更加激发出一名艺术家无穷的创作热情,在撤展的时候,冯骥才很是幽默地对记者说,“我还有很多美的画作藏在心里,你信吗?”坦然中有些悲壮。

  冯骥才在最后的答谢发言的时候,有点像明星。话筒在他的胸前,两手拿着,似乎成为了他讲话的道具。他说虽然自己的工作很辛苦,但并不孤独。“卖画原本是艺术行动,有这么多的友人加入进来艺术行动变成了情感行动。我们是文化人,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文化做些事情,而不是用文化去赚钱,所以为了民间文化我卖画的钱全部捐出来。”

  这次展览的46幅作品在展览之前就已经全部名花有主,一共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筹得358万元资金。我一直认为,冯骥才卖画,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象征,是中国知识分子对时代的一种责任,对文化的一种救赎。其实,我们经常习惯于批评,习惯于埋怨,习惯于坐而论道,如果我们真正地行动起来,真正地贡献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力,真正地有冯骥才先生这样的精神,我们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