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09:50 南方日报

  编者按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构建区域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其中对东西两翼的要求是,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以发展临港工业为突破口,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汕头为中心的粤东城镇群和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形成沿海经济新的增长带。把湛江确定为粤西城镇群中心,既是省委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对湛江发展定位的新提升,对解决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此,7月12日—13日,南方日报社与湛江市政府共同主办了“加快把湛江建设成为粤西城镇群中心”专家论坛。现摘登与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敬请读者垂注。

  打造名副其实的粤西城镇群中心

  徐少华(中共湛江市委书记)

  一座城市要成为区域中心,归根到底是要打造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湛江要担当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任,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粤西城镇群中心,必须在南方大港、重化工业、交通枢纽、科教大市、生态环境、实干精神等方面打造核心竞争力

  粤西城镇群作为广东沿海城镇群的重要一环,正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加快建设。省第十次党代会把湛江确定为粤西城镇群的中心,是基于长远目标的战略部署,是省委对湛江发展定位的新提升。这有助于湛江在广东经济发展全局中找准位置,更好地发挥优势和作用;同时有助于粤西城市提出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建立健全互助合作机制,形成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这一区域布局新定位,使湛江的发展地位更加突出,后发优势更加明显,加快崛起的条件更加充分。

  湛江历来是地域性中心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区位、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文化底蕴优势,具有建设成为粤西城镇群中心的良好基础条件。但湛江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速不够快、总体规模不够大、人均生产总值偏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等,同时,我们还面临周边城市加快发展引发的竞争效应。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湛江必须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清醒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树立信心、知难而进,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进取,变战胜困难为干事创业的舞台。

  综观城市发展史,任何一座城市要成为区域中心,必须要做强实力,展现魅力,形成可持续发展力,归根到底是要打造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湛江要担当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任,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粤西城镇群中心,必须在南方大港、重化工业、交通枢纽、科教大市、生态环境、实干精神等六个方面打造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一是构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二是构建临港重化工业核心区;三是构建功能齐全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四是构建实力雄厚的智力平台;五是构建生态怡人的城乡环境;六是构建持续的实干精神。

  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广东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一定会有更加生动的实践,湛江一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粤西城镇群中心,一定会成为南海之滨熠熠生辉的明珠!

  为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鼓与呼

  杨兴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南方日报社社长)

  省委提出建设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可以说给粤西人民特别是湛江人民描绘了一幅非常激动人心的发展蓝图,需要我们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身上的历史使命

  区域经济新格局是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最具创新性、最具操作性也最有针对性的突破之一,是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在空间布局上的集中体现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抓手。

  区域经济格局,简而言之,就是经济的空间布局,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降耗的落实、环境保护的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一系列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最终都要反映在空间布局上。省委提出建设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可以说给粤西人民特别是湛江人民描绘了一幅非常激动人心的发展蓝图,需要我们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身上的历史使命。第一,湛江将成为粤西发展的龙头,这是党代会报告里非常明确提出的。第二,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通过不断发展壮大后,与珠三角城镇群和粤东城镇群一起融合成南海城市连绵带,将成为全国几大重要的经济引擎之一,在全国乃至亚洲经济格局里占据重要地位。也就是说,十几二十年后的粤西,将成为像今天珠三角一样繁荣发达的地区。第三,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深入推进,作为大西南重要出海口的湛江,将成为“9+2”与“10+1”对接的重要桥头堡之一,拥有辐射带动大西南乃至东南亚的潜力。

  南方日报作为广东省委机关报,也是华南主流政经大报,对于广东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这样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将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主流媒体引领舆论、为省委重大决策鼓与呼的作用。一是将区域经济新格局列为南方日报长期跟踪报道的重大选题之一来精心经营,在日常报道里强化对区域经济新格局的报道分量。二是发挥媒体在信息资源和宣传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新格局构建的各类活动。这一次,应湛江市人民政府的邀请,我们参与共同主办本次论坛,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三是发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媒体众多、覆盖面广、结构完整的优势,整合资源,集体作战,在适当的时机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刊、书籍等信息产品,全方位、立体式地宣传区域经济新格局这一重大战略。

  推进“港口立市”和“工业立市”

  陈鸿宇(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湛江要在沿海经济带和沿海城市带实现跨越发展上当好排头兵,关键在于正确的产业选择和产业布局,要进一步推进“港口立市”和“工业立市”,协调推进重化工业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提法备受人们的关注。“东西两翼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以发展临港工业为突破口,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汕头为中心的粤东城镇群和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形成沿海经济新的增长带。”广东的发展必须在东、西两翼形成新的中心,将沿海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湛江建设成为“粤西城镇群中心”,将更好地形成区域发展格局,起到带动作用,这是省委对湛江的期望,将为湛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湛江提出要在沿海经济带和沿海城市带实现跨越发展上当好排头兵,这里涉及“跨越什么”、“怎样跨越”和“从何处跨越”等三个问题。

  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横向比较,比如湛江在广东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地位的比较,东翼地带和西翼地带的比较,湛江港、湛江市和汕头港、汕头市的比较,在粤西增长带中湛江与茂名的比较,粤西经济带和桂东南经济带的比较与联系,等等。还可以进行一些纵向比较,也就是自身的发展比较,湛江的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变化轨迹、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等等。通过这些纵向与横向的具体比较,不难发现,湛江的资源禀赋程度、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也具有十分明显的不足之处。湛江要在沿海经济带和沿海城市带实现跨越发展上当好排头兵,关键在于正确的产业选择和产业布局,要进一步推进“港口立市”和“工业立市”,协调推进重化工业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湛江应该着力打造内生发展机制,大小并举、星月争辉、外牵内推,全面跨越。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在理念、规划、协调、生态等方面的“跨越发展”。

  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

  田 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以“红土风情——海港风韵”为文化主题,把湛江的特色旅游资源与城市生活生态有机结合,营造浪漫休闲活力之都的城市形象

  湛江在全省区域经济新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要成为粤西城镇群中心,成为广东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这就对湛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文化建设必然在这个“中心”、“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和区域化双向运动中,城市文化身份的确认无疑是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竞争的前提。文化资本是文化生产的第一推动力,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在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文化资源日益成为资本,成为生产的要素。一切可以带来价值增值并转化为经济资本、社会效益的文化资源,都可以称之为文化资本。

  如何提升湛江城市文化竞争力,我提几点建议:一是重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城市文化特色。飘色、泥塑、人龙舞、舞鹰雄、雷歌、白戏、雷州石狗文化、醒狮等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和历史文物古迹等资源,都是独具湛江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要形成一地一品、一地一特色的民间文化品牌。二是实施民营主体战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可确立将民营企业作为湛江文化产业主体的战略思路,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领域,减少对其投资领域的限制,放宽其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竭尽所能做大做强民营文化企业,使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成为文化娱乐业、网络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体育业等湛江重点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四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营造浪漫活力之都。有人形容湛江是三色湛江,拥有三种美丽的色彩——红、蓝、绿,红是火山,是土地,是历史传统与风情民俗;蓝是大海,是蓝天;绿则是原野与丰硕的果实。要以红、绿、蓝“三色”作为旅游平台,经营好滨海旅游景点,以“红土风情——海港风韵”为文化主题,把民俗表演、旅游展览、实地旅游和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湛江的特色旅游资源与城市生活生态有机结合,营造浪漫休闲活力之都的城市形象。

  建设区域性商品大市场

  丁 力(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需求的不足带来生产的不足,生产的不足导致服务的不足,最终导致发展水平的不足。发展民营企业,对于工业化初期的湛江,关键是要解决产品的出路

  湛江虽然拥有众多的发展优势,但发展水平并不让人满意。湛江要发挥自身的后发优势,不仅需要正确认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外源型经济,而且需要固本强基,大力发展本地的民营经济,如果仅仅依靠沿海的港口优势,依靠国家若干重大石化项目的投入是不够的。积极发展外源型经济,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投资,对于拉动湛江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外源型经济毕竟无法替代内源型经济,外源型经济不仅在未来湛江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上常常需求不足,而且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上,在通过自主创新提升发展后劲上,都与内源型经济有天壤之别。因此,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对于湛江意义更大。

  湛江作为广东西翼区域中心城市,最缺乏的是由强大的民营企业形成的工业化力量。发展民营企业,对于工业化初期的湛江,核心问题不是固定资产的投入,甚至也不是产权制度的创新,从国际与国内的经验看,关键是要解决产品的出路。湛江虽然拥有丰富的农业与海洋资源,但是,这些宝贵的资源并没有变成湛江人民的财富,主要原因是缺乏可观的可持续的市场需求。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湛江都缺乏区位优势,需求的不足带来生产的不足,生产的不足导致服务的不足,最终导致湛江发展水平的不足。为此,我们建议在湛江建设区域性商品大市场,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政府的主导下,与当地的支柱产业良性互动,努力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区域性商品大市场直接决定湛江发展空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湛江要很好地学习浙江义乌与东莞虎门发展专业市场的经验,做大做强包括专业市场在内的湛江生产性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促进整个西翼的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从而真正发挥自己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作用,为最终改变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大项目大企业带动形成主导产业

  谭炳才(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处处长)

  大项目、大企业产业链条长,企业关联度高,能带动相关产业、企业、科研机构、服务组织,形成产业集群。因此,湛江招商引资的重点是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对产业升级具有广泛促进作用的大项目、大企业

  纵观湛江的发展历程,起码错失了两轮重大发展机遇: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湛江致力于发展“两水一牧”(水产、水果、畜牧业)的时候,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开始起步,湛江失去打下工业基础的第一桩。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全省正在加快乡镇企业和产业转型时,湛江未能跟上。到本世纪初,湛江经济才开始渐有起色。两次重大发展机遇的错失结果就是“标兵”变成了“追兵”,湛江逐步被边缘化。面对湛江的问题,再用老办法、老思维已经失灵,必须换一套理论和思维去指导实践。

  粤西不发展,广东难发展。粤西的发展必须要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湛江在区位节点、人口密集、产业基础、市场腹地等方面都具备其他周边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湛江成为粤西城镇群中心无市可争。但湛江现在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必须继续保持大规模的投入。这一阶段,仍然需要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需要大量的投入,以此尽快完成原始积累。投资的重点仍然是基础设施,改善以交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因此,湛江的投资不能停、不能减,一定要有更大的投入,以保持经济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湛江还必须依靠大项目、大企业的带动形成主导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产业链条长,企业关联度高,能带动相关产业、企业、科研机构、服务组织,形成产业集群。因此,湛江招商引资的重点是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对产业升级具有广泛促进作用的大项目、大企业。

  当前,解决制约湛江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从制度入手,建立起常态的制度性安排,关键是要做到“一个提升、三个下沉”:一是提升湛江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二是管理重心下沉,提高基层组织行政能力。三是利益分配下沉,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四是引资主体下沉,建立税费共享的共同体。

  “老百姓城市”引申出三层涵义

  郭 凡(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

  强调城市建设重点致力于优化创业和生活环境,不以事小而不为之,唯以市民百姓的需要为考量,注重从小事做起,从市民的切身利益入手。这是一种城市管理理念的重要转变

  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老百姓城市”理念的含义主要是:城市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宜居城市和美好家园,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正如湛江市委书记徐少华在中共湛江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上所说:“老百姓经常去的是什么地方?是他家门口的那个小公园。所以,我们在适度发展大公园的同时,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改善老百姓周围环境方面,包括建设小公园、小绿地、改造小街小巷,建设他们身边的小学校,给他们附近的小街道装上路灯,等等。总之,我们的城市建设要处处考虑到让群众生活得更加方便舒适。”

  这种思路和以往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只重视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做法大为不同:一是结合了湛江作为中等城市的特点,强调城市建设重点致力于优化创业和生活环境;二是不以事小而不为之,唯以市民百姓的需要为考量,注重从小事做起,从市民的切身利益入手。这是一种城市管理理念的重要转变。“老百姓城市”概念可以引申出三层涵义:一是物质层面的“老百姓城市”,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二是社会体制层面的“老百姓城市”,即健全的市民社会组织、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市民参与社会事务的广泛性等。三是精神层面的“老百姓城市”,即市民精神的形成。

  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老百姓城市”可以说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理念形成过程,而要真正落实这一理念,一方面需要一个自下而上、上下贯通的过程,即老百姓主动参与,社会与政府充分合作的过程;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一个由表及里并最终达致形神兼备的过程,即由外在的城市形象最终塑造市民精神的过程。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