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高考作文引争议初评20分最后仲裁64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1:31 生活报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阅卷中,有一篇作文的命运富有戏剧性:第一位阅卷教师打了20分(满分为70分),第二位教师打了43分。判分差别如此之大,按程序这篇作文交到阅卷小组组长手里,但仍难以定夺,只得再上交高考阅卷中心组仲裁。仲裁结果是:64分。

  从20分到64分,不仅是一篇作文,一位考生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变。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必须跨过这道坎”。这篇争议作文的大意是:

  放假期间,跟着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村写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刚开始,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画上等号的。

  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我们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话多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像得了宝贝似的捧了去。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吃力地迈出来,说下次再来。车渐行渐远。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

  最初,阅卷老师打低分的原因是,这篇作文没有写清楚要跨什么坎,为什么跨,怎么跨。而阅卷中心组几位专家的观点是,这篇文章意味尽在不言中。文中有“虚”坎,有“实”坎;高高的门坎象征着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隔阂;作者言语之间饱含希望,希望山村的人们,特别是孩子们跨过“门坎”,更多地感受外面的精彩世界。如果没有生活感受闭门造车,肯定写不出这么真切的文章。

  从20分到64分,一篇作文从不及格到获高分,显示了上海高考阅卷制度日趋完善。近几年,沪上高考作文阅卷实行网上阅卷,两名教师“背靠背”评阅。如果两位教师所批阅的分数差异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为7分),就取平均值;如相差7分以上,就交第三位教师评阅;若还有分歧,就送交阅卷中心组仲裁。

  但是,作文阅卷在一定程度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让一些语文老师和有才华学生困惑的是:高考作文该不该创新?创新是否伴随着“危险系数”增大?

  “我们鼓励与肯定创新。”近年来负责高考作文阅卷工作的华东师大教授周宏指出。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服务的,高校青睐的从来都不是应试型人才,而是有个性有才华、关注现实生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高考作文阅卷中心组的专家大都是大学教师,他们喜爱有生活气息、有创新亮点的作文,对切合题目的创新文章会打高分,并保护那些有才华但可能“出格”的学生。

  据《解放日报》报道

  (生活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