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别人有难时,我们量力而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2:00 光明网
贾锋昌

  每当有人遭遇抢劫或者偷盗时,总有围观的,这些我们称之为“看客”,而且,往往从文字的报道来看,正是由于看客的冷漠,才导致受害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死亡。所以,读者看后,愤怒,指责,尽而上升到国人的素质问题,甚至谈及民族的生死存亡。

  7月9日下午,一个在兰州打工的少年不幸溺水身亡,事件引起当地近千名群众围观,闻讯赶到的派出所民警叫来羊皮筏子下水营救,可是筏子客因费用问题几次放弃打捞。4名好心市民冒着生命危险下水展开义务营救,围观群众有的鼓掌,有的发出嘘声。(《兰州晨报》7月10日)同样,这条新闻占在网络上的首页,点击持续不下,愤怒、漫骂、板砖紧跟其后。

  应该说,这样的新闻已经多得不能再多了,就在前两天,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女孩遭到抢劫,被歹人刺伤,旁观者无一人相救。这些新闻,已经太多了。但是,读者再愤怒,再反思,再抛板砖,再说道德问题,有用吗?事实证明,下次发生类似事件时旁观者依然按兵不动。

  旁观者不出手相助,笔者认为,这并不涉及道德问题。出手帮助的,可以说他道德高尚;不出手相助者,我们也不能在道德上贬毁他。拿此次溺水来说,不下水相救,或者是因为他不会水,下去了等于送命,或者因为他的水性不好,自保还可以,但救人则不行。就像一位网友所说,如果有一人下水,他就会下水,因为一个人去救人并不能成功,需要多人共同去做。

  除去能力问题,还有一个心理问题。心理学上有个心理责任分散原则,即,当旁边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救人的责任落到他一个人身上,他在这种强大的责任下会出手相助。但旁边若有100人的话,那么这一救人的责任就被平分100份,每人的责任只有百分之一,此时的责任就无足轻重了,有可能没人出手。

  在读新闻时,每个人都会指责当场的人,但若放在现场,愤怒者自己能出手吗?我看未必。或者因为他的能力问题,或者因为他的心理责任问题,都会造成他的“冷漠”。所以,笔者觉得,在这样的新闻事件下,读者不要惊诧于旁观者的冷漠,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保护最大化利益的前提下去分析问题。

  在此次事件中,不排除作者为了迎合部分人愤世嫉俗的情绪、增加新闻的瞩目率而故意把板子重点打下旁观者的嫌疑。根据经验和生活习惯,看到有人下水救人,鼓掌更可能是一种支持;看到有人呛水,嘘声还可能是一种同情的表达。而如果真的是起哄的话,则应该在有人下水时发出嘘声,在有人呛水时鼓掌!这能说是旁观者缺少血性吗?当然,筏子客要价太高,每在水中打捞一会,就会上岸和警方及受害方负责人协商价格问题,这是不不应该的,我们应该强烈谴责他。

  事实上,每次出现血腥、溺水的等有关性命的事件,同情的、鼓励的总会有的,它只停留在心理上或口头上。这些就足够了,这些就证明他是有血性的,我们不能强求他必须作出什么。在血腥面前,我们能要求一个人去挡刀吗?在深水面前,我们能要求一个不会水或者水性不好的人下水吗?不能。只要他们打打电话,做一些小小的帮助足已。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