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郭峰渊:台湾应从“自我殖民”中解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3:12 中国台湾网

  今天台湾的《中国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台湾的政治处处都是戏,但对陷入“自我殖民”困境的台湾而言,这种戏码又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至于为什么说台湾陷于“自我殖民”的困境?作者从经济、教育与政治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经济上,九○年代国民党执政的政策从发展台湾为“亚太营运中心”到“亚太高科技中心”,之后又变成为“科技岛”,这样的政策使得台湾在一九九七年的国家竞争力排名为全球第十八。二○○○年政党轮替之后,民进党以“二兆双星”及“挑战二○○八”中的e台湾、m台湾为其经济政策,可是台湾在二○○六年时的国家竞争力仍然是全球第十八名。所以这两个政党执政时都意图借着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来提升竞争力,但却不见实质的进步。为什么?一九五二年,法农(F.Fanon)发表“黑皮肤白面具”,指出黑人错乱的心理状态,总是认为白人优于黑人,并不惜代价模仿白人以证明自己的高尚。后续的后殖民研究也指出知识程度越高者,“黑皮肤白面具”情节也可能越严重。这是否意味着今天的台湾精英,不论是国民党或民进党,也都犯了“黄皮肤白面具”情节?

  在教育上,台湾的大学面临一个基本的困境是:在戒严时期,大学是独裁者的“御用工具”,孕育了不少“学术生命共同体”。这些共同体可以分享学校资源,也是选举校长或院长的主力。而就在这个背景下,台教育部门要推动“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使得教授们为了能快速的在“SCI”、“SSCI”期刊上发表文章,就以模仿、拼凑西方的学术为主要的谋生之道。从此,台湾的学术主流,一方面成为外国学术强权的附庸,另一方面仍臣服于既存的利益团体,结果是大学不但未从戒严的枷锁中解放,反而加深了其束缚,形成了一个极度讽刺的“所有的指标都超越,但所有的目标都没有达成”的现象。

  在政治上,对国民党、民进党而言,演员虽然不同,但剧本及舞台的基本结构几乎一模一样。所以即使政党历经轮替,但新的执政只是过去执政的翻版,结果是使台湾从一种僵硬的制度改变成另一种僵硬的制度。廿一世纪的全球化、科技化潮流中,资本主义帝国可以透过其政治、经济及传播力量的绝对优势,享有比殖民更大的力量来操控弱势国家。这关键在于在地挟洋自重的精英们,自愿充当其买办。对后殖民台湾而言,掌权的产、官、学、媒精英们若无法自觉本身的盲目,则令人失望的“指针超越,目标没有达成”历史也将不断的重演。

  文章最后说,后殖民台湾若要改变,不是换主角或改戏码的问题,而是要变更剧本及舞台的基本结构,更要有生命典范的转移。唯有认清我们贫瘠的生命乃源自于我们自我设限,无法脱离封建、走出殖民,我们才能逐渐丰富我们的生命,改革也才有成功的希望。 (作者郭峰渊为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系教授)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