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本报重民生 守望半世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4:39 金羊网-羊城晚报

  50年前,广州西关逢雨必浸的“龙须沟”,曾让你一声叹息;27年前,你还在为能不能买到蜂窝煤,能否给孩子煮一顿带肉的饭菜发愁;20年前,席卷广东的抢购潮,曾让你对物价心惊胆战;10年前,你为找不到一份工作而苦恼;5年前,你还在抱怨城市的塞车、污染的空气、混浊的水源;1年前,你为飞涨的房价忿然……读者百姓的生计生活,就这样组成了本报半世纪来的关注与守望。

  复刊之初,本报主打社会民生,成为民生新闻最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1994年4月,本报发表了两组颇有影响的报道:《陪公仆行街》和《陪公民行街》,前者为民立言,后者刊登了许多群众的切身问题,为民呼吁。是为本报作为“百姓喉舌”的一例。

  广州街头“卖花女”的报道,是以平民视角关注民生的代表作。1994年冬天,许多衣着单薄的女童每晚瑟缩街头卖花,记者连日调查暗访,摸清“卖花女”现象的来龙去脉。当年12月3日,本报专版报道《长夜里,这群潇湘卖花女》,引起社会强烈关注。粤湘两地迅速联手,派出工作组解救“卖花女”,扫荡全省“卖花女”现象,打击无良老板,该现象在当时得到有效遏制。本报记者孙朝方

  相关

  1980年4月6日,本报头版刊登四封读者来信和本报消息,并附《街谈巷议》,以“买肉者的呼声”,报道肉摊短斤少两等问题。

  1994年8月下旬,本报刊登“追猪”系列报道,关注市民普遍关心的肉价居高不下、猪源短缺的焦点问题。

  2002年7月下旬,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广州公交车问题,本报刊登关注“野蛮公交”系列报道。

  (Robby/编制)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