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把顾客当上帝 鼓与呼不遗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4:39 金羊网-羊城晚报

  “顾客就是上帝”作为服务性行业的基本宗旨,早已人尽皆知。然而,回首本报相关报道,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理念的演变和推行,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路。

  本报最早的、影响最大的这类报道,首推1961年6月在头版见报的关于如何为顾客服务的一组报道。这组报道始于当年6月3日,当天头版用近2/3的版面报道了“下九市场”和“禺山市场”两种截然相反的服务态度,并配发《编后语》请读者参与讨论。此后20天内,几乎天天在头版重要位置都有大篇幅连续报道,共收到732封读者来信。这组报道,在40多年前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热情服务、微笑服务。

  本报复刊后,对这一理念的宣传引导更不遗余力。1986年2月17日一版刊登的《一碗蟑螂汤》,以新闻小品的形式对不把顾客当回事的商家进行巧妙的批评;1990年2月12日一版刊登的《烫一次发700多元》,对“宰客”发廊进行曝光……近几年来,这类报道更是举不胜举。

  如今,“微笑服务”作为许多商家的营销手段,被广泛推行;“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也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意义深远的社会性活动,这也印证了本报50年来为此鼓与呼的重要意义。本报记者郑华如

  相关

  1994年11月23日,本报推出综述,报道分期付款对广州消费者新旧消费观念的碰撞。

  2002年10月1日,本报头版报道广东人消费观念巨变:花钱买现在,花钱买时间,花钱买快乐,花钱买健康……

  2004年10月6日,本报以《广东人花钱买“服务”出手爽快》为题,报道广东人“服务型消费”的热起。

  (Robby/编制)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