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疾险保障先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04:05 大河网-河南商报

  

新重疾险保障先行
8月1日,重疾险统一定义标准将正式启用,不符合重大疾病规范的产品将“退市”。同时不少市民担心,新健康险因为保障范围更广而涨价,于是纷纷“解囊”购买旧的健康险。为解决购买者的担心和困惑,记者日前专门走访了一些寿险公司驻郑州的分支机构,就一些老百姓关心的健康险方面采访了业内人士,以此作为市民购买健康险的参考。

  新重疾重新定义疾病保障

  随着8月1日的临近,《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下称《使用规范》)也即将启用。

  据了解,新版重疾险在保险责任方面比旧版更加宽泛,不少新版重疾险产品的保障范围除全面涵盖保监会规定的重疾险6种必备重疾和19种可选重疾,还额外增加了数种不在行业协会规定范围内的重疾。

  早在今年1月1日,保监会叫停返还型健康险,就要求今后的健康险将回归保障的本质,这就意味着,重疾险产品将不再具有理财功能,只保障“健康”。对此首创安泰人寿保险公司河南省分公司个险营销部经理姜涛认为,新重疾险的一系列更新,目的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保障。

  对于新重疾险的特点许多投保人不理解,感觉仅仅对疾病有保障,不能规避保单风险,不像返还型健康险不仅有分红还有养老金。姜涛说,事实上,消费型保险产品和返还型保险产品各有自己的优点。与消费型相比,返还型健康险通俗理解为以利息购买消费型的重疾险,由于“有病治病,无病养老”的特点,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因而认同度较高。所以,目前保险公司除了推出消费型健康险外,还会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健康+返还”的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产品需求。

  【相关链接】

  人保健康“关爱专家”新重疾险,保障范围在《使用规范》25种重疾的基础上还有所扩展,不仅包括了《使用规范》中圈定的6种必保疾病和19种可选择疾病,而且还把在《使用规范》之外的6种疾病也纳入到了保障范围,保障疾病数量达到了31种。

  平安于7月1日,全面推出新版重疾险产品。其两款新产品中,“鸿利重疾”调整重疾责任,费率相应调整上浮;天使重疾为全新上市,跟旧版同类产品相比费率有所上涨。

  合众人寿推出的健康人生重疾险,与旧重疾险相比,新版产品费率小幅上调。

  新华人寿 “健康天使”险种,费率相对较低,并且该险种的投保范围扩展为32种重大疾病,是目前国内寿险市场保险期限较长、保障病种较多的健康险,并且保费固定,不会让投保人的负担随着年龄一同增长。

  首创安泰人寿也即将推出新的重疾险,该产品可以附加在公司原有的主险产品之上,通过组合的方式为客户规划全面的保险保障。费率低,保障范围不仅包括了《使用规范》中圈定的6种必保疾病和19种可选择疾病,而且还把在《使用规范》之外的16种疾病也纳入到了保障范围,保障疾病数量达到了41种。另外,对于其中12种目前多发的病种,除正常100%给付保险金外,还额外给付保险金额20%的特别给付金,使总给付金额达到120%。

  费率调整幅度总体不大

  相比重疾险旧条款,已经上市和即将上市的新版重疾险除普遍增加了重疾保障的种类外,大部分保险公司还按照保障范围的扩展部分提升了费率,不过,调整幅度总体不大。“对保险公司来说,承保范围的扩大意味着承担的责任加重了,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重疾险涨价应是趋势。”合众人寿的业务主管谢玉玲告诉记者。

  但据了解,也有新版重疾险产品费率不升反降。在参照人保健康终身重疾险新旧产品费率表中,会发现某年龄段的每万元保额费率下调幅度最高达15%。如果一名10岁男孩投保终身重疾险分10年期缴,旧版的费率为4200元/年,而新版重疾险不但疾病种类增加,责任免除减少,费率也降至3940元/年,降幅达到6.6%;30岁的男性投保10万元终身重疾险分20年期缴,旧版费率为3630元/年,新版的费率下降至3480元/年。

  记者从其他寿险公司获悉,各公司的新版重疾险都在积极准备中,而新版重疾险的普遍特点,就是保障的疾病种类在规定的基础上都有所增加。由于翻倍保障了疾病种类,费率因此多数上浮。不过,由于加息预期因素被考虑到费率调整中,总的来说,费率的上浮将小于保障范围的扩大。

  买重疾险也要规划财务安全

  购买新的重疾险时,投保人可作为主险单买或者作为附加险与其他主险一同购买。这两种形式购买重疾险的费用区别并不大,不过现在市场上的长期重疾险大部分都是以终身寿险与重疾险的结合体出现的,这样可兼顾保障和本金保本的双重需要。

  对此,谢玉玲说,现在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一般在十几万元,因此普通人购买10万元~20万元的额度较为合适,在适当的时候可依照个人情况的变化再适度增加保额,过高的保额对于大众而言并不必要。当然,如果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保障,可以在自身经济能力许可的前提下购买更高端或者保额更高的产品。另外,业内人士用承受风险能力的角度来提醒投保人,要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或者经济能力的强弱来决定自己用储蓄型还是消费型的保险。

  (商报记者郭璐)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