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熊猫”跨进一只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04:41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记者 钟文)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大学联合共建的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日前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这也标志着该实验室“一只脚已经跨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这是大熊猫研究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我们将力争用5年的时间,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昨日下午,该实验室主任、熊猫基地主任张志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此充满信心。

   连闯四关 实验室成功入围

  据介绍,建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在各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础上,遴选一批代表各领域专业研究领先水平的实验室,作为今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后备培育对象。申报要求十分严格。

  据张志和介绍称,第一关是在各省进行评选,而且各省也最多只能推荐和在建一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验室必须达到相应的基本条件——包括实验室定位、实验室近期发展规划、实验室研究方向与成果、人才队伍建设等,必须具备国内领先的条件。同时还有具体指标上的要求:如科研用房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科研仪器总值不低于1200万元……竞争十分激烈。

  具备这些基本条件后,通过我省众多专家的评审筛选,最终确定推荐哪个实验室。第二步是国家科技部的遴选,2007年全国仅有8家实验室被列为参评实验室。第三关则是组织全国专家进行公开评审。最后一关才是国家的认定程序。

  张志和称:“从1997年创建至今,刚好10年,实验室就被纳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达到这样的成效,这在国内来说无疑是一个奇迹!”记者了解到,10年来,该实验室在针对大熊猫、华南虎、麝等中国特有濒危动物的保护研究工作中取得一系列成果,目前已经取得各级研究成果奖50多项,超过国内外同行同领域研究成果的总和。通过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推动熊猫基地圈养大熊猫种群从最初的6只发展到目前的62只。同时,该实验室也逐步成为代表中国濒危动物保护研究领先水平的重要科研平台和培训基地。

  借力科研 推广大熊猫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构建一个国际技术平台,聚集全球所有科学家的智慧、资金等,来对包括大熊猫等在内的濒危动物进行保护研究!”张志和告诉记者,这次被列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整个实验室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实验室将重点抓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实验总部的建设,同时继续在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上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资金、人才等。

  据张志和介绍,目前该实验室已经确定了重点研究方向,将围绕繁殖生物学、保护遗传学、保护生态学以及疫病防控学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具体包括:在科研方面要力争年均承担国际、国家等重大科研项目20项以上,发表研究论文50篇以上;改善和创造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条件,积极引进国外高级人才,加强国际合作,主持3个以上国家的国际合作项目。张志和称:“最重要的就是,以这些科研为中心,促进四川和成都大熊猫品牌战略的全球推广,从而提升整个成都的城市形象!”

   新闻背景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据张志和介绍,1997年,通过积极争取和申请,投资约1100万元创建了当时国内首家开展大熊猫等濒危动物保护研究的专业性开放实验室“大熊猫等濒危动物胚胎工程实验室”。在2001年与四川大学进行了联合共建,被正式认定为“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今年,在“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四川大学联合以“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申报国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一路过关,成功获得批准。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