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专家论证”何以被拉下神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00:03 红网

  4月15日,北京市东城区房管局通知东四八条1-23号院落将被用作“今都王府”的“综合楼”项目,有关居民必须在5月26日前完成搬迁。由于东四八条属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拆迁随即引发公众强烈反对。开发商表示,此项目经过了论证专家的认可,合理有据。后据媒体调查,项目确经专家论证并获原则通过。

  日前,这个备受关注的拆迁项目终于暂停下来,参与论证的文保专家“坚决主拆”的表现却引起了争论,一直被赋予公正期许的“10人小组”专家论证制度,正在遭受全面质疑。获胜原住民中有人用北京最糙的脏话指责几位“不负责任”的专家,“比黄世仁还坏!”(7月19日《南方周末》)

  其实,对单个专家的信任危机早已出现,这次不同的是,作为制度的专家论证被拉下了神坛。专家论证,这个曾经被科学决策、公正评判所深深依赖的制度创新,居然在它尚未发挥出应有威力的时候,已经硬伤累累了。

  最明显的硬伤,莫过于专家论证的被“御用”。引入专家论证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政府部门决策的不科学、不超脱。专家在决策论证过程中,应该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以他们的专业眼光和科学判断,为决策提供参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独立性被人为地抹杀了。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和操纵专家的手段很多,比如事先设定自己的倾向,让意见一致的专家与会,把有不同看法的专家排除在论证过程之外。这样,在外界看来一样是专家论证,其实质已经变成了部门操纵。东四八条论证为何在10名专家中只有4名参与论证?北京东城区规划局工作人员解释说,“要请时就翻名册选几个。”一个“选”字,透露出全部玄机。

  人们对于专家的中立地位和第三者立场的认识,往往过于理想化。其实专家和其他任何人一样,都有他们自己的利益,一旦这种个人的利益诉求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所谓的专家论证就失去了可信度。过去,人们一贯把专家看作是道德高尚者的代名词,其实在利益面前,所谓的道德自律永远靠不住。在这次东四八条论证中,“拆派”专家王世仁就被指责涉嫌通过论证项目为家庭谋取私利。王世仁回应说,这是“怀有政治目的的集团”进行的人身攻击,“是在污蔑共产党、污蔑政府。”但是,另一名专家徐苹芳透露有开发商找过自己,希望“给上面说说好话”。既然利益若隐若现,专家论证的公正性就很难说是板上钉钉。

  即便是公众所期许、专家所自诩的专业背景,很多时候也同样表现为令人失望的硬伤。拆迁问题,说到底首先是一个有关财产权的法律问题。但是在北京的这起风波中,决定拆迁户前途命运的专家,却没有一个是法律专家。让一群文物保护、规划设计方面的专家,去决定他人拥有物权的房屋是拆除还是保留,这不是很荒谬吗?即便是一群法律专家,也没有这样的生杀予夺大权。专家也不能包打天下,有时侯越专业反倒越浅薄。

  一项充满了硬伤的制度设计被拉下神坛,这是好事。它至少说明,专家论证制度还需要改进和完善。在决策的过程中,除了官员、专家之外,还需要听取更多人的声音,尤其是利益攸关者的声音。在专业性要求不强的领域,或许公众参与比单纯的专家论证,更能够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稿源:红网 作者:周之南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