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别把新闻做成“纸箱馅包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00:03 红网

  记得凤凰卫视《总编辑时间》的一位评论员在某天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这个时代的新闻能淡出鸟儿来”,我觉得这句话很值得玩味,它道出了在这个信息泛滥时代的新闻“味觉”,没有太多能够吸引广泛眼球的新闻,就像喝白开水一样。同时,我觉得它很形象地描述出了当前新闻的一个特征:同质化现象严重到几乎不可饶恕的地步,这可能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一个明显弊病。

  我们暂且把这种新闻的平淡状态看着一个大背景,有了这个背景,就必然会有人在背景前面进行表演——制造新闻,这种表演当然还是需要一定“水准”的,毕竟,制造新闻的目的是想让社会产生反响,有轰动效应方才说明是“成功”的“制造”,因此“制造新闻”还是需要颇费一番精力的。

  但是,如果特意制造出来的新闻都还是不痛不痒的信息,那么制造行动本身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制造新闻”行为本身是不具备基本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因此把“新闻”本身“制造”成一种让社会强烈谴责的东西也就成了制造行为的一个大方向的总目标,这一点,我们用新闻“恶搞”来形容是最适合不过了。

  就以前几天媒体广泛关注的“纸箱馅包子”事件为例,这则“新闻”本身是具备强大吸引力的,“纸箱馅包子”本身已经违背了正常的事实状况,想起来也令人恶心,这当然会激起大家的高度关注,而从网络的信息反应来看,制造者的“让社会来强烈谴责”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在真实的情况没有被披露出来之前,这个“纸箱馅包子”的“幕后策划”也应该是相当“成功”的。

  可事实终究是事实,也许是“纸箱馅包子”太容易引起“高度关注”了,当工商、食品安全等部门介入调查后,很快,这则“新闻”的制造痕迹也就暴露了出来,“纸箱馅包子”露馅了:北京市工商、食品安全部门对此报道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执法人员,每天对北京早点市场进行彻底检查,均没有发现早点市场存在“纸箱馅包子”。

  经查证,“纸箱馅包子”其实是当地一家电视台的临时人员一手制造了这则“新闻”北京官方的网络新闻媒体在18日晚间报道说:訾某(当地某电视台某栏目的临时人员)自带了从市场上购买的肉馅、面粉和纸箱,并授意卫某等人将纸箱经水浸泡后掺入肉馅,制成包子。訾某用其自带的家用DV机拍摄了制作过程,随后将其编辑,用欺诈手段获得播出——这就是制造“纸箱馅包子”“新闻”的关键环节。当然,这背后还有没有其他“细节”,因为大家都会想到一个媒体竞争的问题,但是没有调查结果出来的情况下,暂时还不敢妄论。

  制造“轰动”应该是推出“纸箱馅包子”这则“报道”最主要的目的,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浪”是激起了,但是后果却让相关电视台向社会“深刻道歉”。是的,相关责任人在新闻把关上是严重失职的,导致“纸箱馅包子”严重的混淆了视听,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不道歉当然是说不过去的,不严处恐怕也难以平民愤。从北京某权威网络媒体的报道,公安机关已经把当事者定位为“犯罪嫌疑人”,这应该对我们的其他新闻从业人员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警示。

稿源:红网 作者:岳振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