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纸馅包子”假新闻拷问媒体公信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00:03 红网

  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纸做的包子》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北京公安部分介入进行调查,于7月16日初步查明栏目组人员訾某制作虚假视频获得播出的真相。北京电视台为事件向社会深刻道歉。(7月19日《北京日报》)

  在我们的印象里,娱乐新闻是假新闻的重灾区,像韩寒雇“枪手”、李咏遭“勒索”、张默遇“刺杀”,等等。而今,堂堂北京电视台竟然自己“导演”一出闹剧,人为制造虚假新闻,实在不可思议。为此,始作俑者北京电视台郑重向世人道歉。人们对此惊愕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初看见媒体披露黑心商贩用纸箱充当包馅的颤栗。官方电视台制造骇人听闻的虚假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何在?

  这是一条造假手段高明、几乎不留痕迹的“新闻”: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纸做的包子》暗访节目。报道播出后,产生强烈社会反响。一时间,民怨沸腾,舆论哗然,更引起高层关注。如果这条新闻内容真实,无疑将是今年中国新闻奖的有力竞争者。可惜,它却是被记者“导演”出来的虚假新闻。现已查明,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编导訾某,化名“胡月”,自带了从市场上购买的肉馅、面粉和纸箱,并授意包子店将纸箱经水浸泡后掺入肉馅,制成包子。訾某用其自带的家用DV机拍摄了制作过程,随后将其编辑,用欺诈手段获得播出。

  真实乃是新闻的生命,这是媒体都必须坚守的底线。记者应该避免哪怕是细节上失真的报道,遑论胆敢制造虚假新闻了。世界职业新闻记者协会伦理规范要求:“检验来自所有来源的信息的准确性,小心避免无意的错误。绝不允许故意扭曲。”《马里恩(印第安纳)星报》编辑部信条是:“永远不要让一个脏词或未被确证的报道付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强调:“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真实。”北京电视台从业人员不可能不知道新闻的基本原则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要求,明知而故犯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深究。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原则声明中指出:“为个人私利或不值得的目的滥用自己专业工作者的力量的报人,将辜负公众的信任。”北京电视台个别记者的行为,不幸而言中。在这起事件中,记者的逐利冲动,当然是虚假新闻炮制的源头。为了名和利,可以抛开新闻原则,可以扬弃了职业操守,可以背离记者素养,不惜借助职务行为和新闻工具,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韪,制造舆论祸端。

  对于每一个从事媒体工作的人来说,无不感到悲哀。媒体最可宝贵的东西——公信力,而它也正在一点点地离我们远去。对于任何一个有责任感、有良知的的新闻工作者来说,什么才是新闻的生命这个问题应该不难回答。一旦失去了真实性。新闻还剩下些什么?

稿源:红网 作者:李红霞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