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促进了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02:08 中国西藏新闻网

  林红梅、李忠发

  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旅游业进入“黄金期”,大批人流涌向西藏。记者在随中央外宣采访团沿青藏铁路沿线进行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西藏民族文化不仅没有像西方有些舆论攻击的那样,在铁路通车后面临被侵蚀的危机,而且,藏文化借助铁路向四方传播,走出雪域高原,得到发扬光大。

  青藏铁路的通车使西藏的旅游业进入了“黄金期”。西藏各地为了做大做强旅游业,吸引游客,都在想方设法挖掘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纷纷组织藏戏团、格萨尔王说唱团等民间艺术团队。目前,西藏共有民间藏戏团160多个,其中,仅山南地区就有60多个,那曲地区今年新组建了一个由民间艺人组成的格萨尔王说唱队,以年轻人为主。民间艺术团的兴旺,解决了西藏传统艺术后继无人的问题。

  针对这些现象,西藏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保罗对记者解释说:“游客来到西藏,只看山看云喝酥油茶不行,游客更感兴趣的是藏文化。西藏各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抓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一个民族的文化被重视,被挖掘整理出来,这才是最好的保护。”

  民间自发的藏家乐、家庭旅馆正在西藏兴起。堆龙德庆县有一个村52户开了藏家乐的生意,在家里接待游客吃藏餐,住藏房,占该镇总户数的76.5%,户均增加收入3150元。保罗说:“这是双赢,既向国内外游客宣传了藏文化,又增加了藏族同胞的收入。”

  在拉萨街头,西藏民族手工艺品的店铺到处都是,藏族同胞售货员热情地推销着自己的商品。西藏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如藏毯、唐卡、藏刀、项链、耳环、手链等,受到来自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次仁平措说:“在藏族民族手工艺品热销的背后,是藏族手工艺制造队伍越来越庞大,能够源源不断地满足继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西藏各地举行的风情各异的文化节,吸引了大批游客。那曲的赛马文化节、拉萨的西藏文化遗产节、山南的雅龙文化节、日喀则的珠峰文化节等,都是当地盛大的节日,这些民间艺术节为当地民间艺人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

  次仁平措说:“青藏铁路通车引进的客流,拓宽了西藏传统文化生存的空间,使西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保护和发扬。”

  “铁路通车后,藏文化开始走出西藏,展示自我独特的魅力,这对藏文化今后的发展和保护是难得的机遇。”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邓小刚说。

  今年上半年,拉萨郊区一个县组织了一个马乡民间艺术团,到河北承德进行藏戏演出,深受欢迎。艺术团每人收入7700元,还向内地观众传播了藏文化。

  今年5月底6月初,西藏的热罗舞代表团乘火车到成都参加了中国成都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西藏的热罗舞在国内外100多个代表团面前首次亮相,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在藏文化借助市场经济之手的推动得到传扬的同时,国家对西藏文化和文物的保护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家从1984年开始对西藏的文物进行普查,历时9年。在查清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投资3.3亿元对西藏古建筑文物进行二期维修,加强防盗防火方面的保护。西藏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孙勇表示,这种力度在西藏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西藏实施故事卷、民歌卷、谚语卷三套收集整理工程,每个县都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在历史上也没有过。

  其中,格萨尔王史诗的抢救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普查,找到40名民间艺人,政府择优录制他们头脑中的记忆史诗,先后录制了100多部,4000多个小时。在抢救整理之前,格萨尔王史诗故事存在于民间艺人的头脑中,没有文字,民间艺人说唱的各种版本都有,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完整的格萨尔王的故事。经整理后,去掉重复的,整理出完整版本的格萨尔王的故事,回答了西方认为中国无史诗的偏见,填补了西藏文化的历史空白。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