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军人与白云山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05:26 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马宏图阙爱民

  登临嵩县国家级森林公园——白云山,但见水在空中挂,云在山间绕,鸟在林间鸣,令人心旷神怡。

  玉皇顶上,一位姓杨的商户这样告诉记者:“过去来这儿的人少,一天只能挣个十块、八块的,现在好了,一个星期就能赚一千多。嘿嘿,这多亏了人家张政委!”

  车村镇下庙村的李安娃,在山上当轿夫,他说:“我上山五天就挣了700多元,这都得感谢张政委,是他送给了我们‘点金棒’啊。”

  嵩县人武部政委张现铭,到底在白云山上做了点啥,让人们如此念叨?

  一次招商

  2004年1月,张现铭调任嵩县人武部政委一职。一周时间,他翻完了670多万字的嵩县史料:大禹治水、问鼎中原,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居然都发生在这里。张现铭不解,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山水,当地人却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正当此时,嵩县提出了“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这使张现铭下决心:“武官”也要在地方经济建设上一显身手。

  一次,张现铭和县委书记刘培中、县长吴宁军到北京招商。在和一家旅游公司洽谈中,张现铭主动站了出来,从嵩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到风土人情、资源状况,娓娓道来。他的口才和学识,令在座的所有人惊叹!“有你这样的人才,我们何愁合作不成功?”一个上亿元的合资项目就这样搞定。

  一条山路

  1亿多元的资金为白云山注入了新的血液,但如何把这笔资金花在刀刃上,一时成为县委、县政府上下议论的热门话题。

  从白云山山脚下到风景区入口处,距离是24公里,原来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山路仅有3米宽,S形弯道就有636处。因此,改造山路,成为开发白云山首要的问题。

  在海拔2000多米的白云山上,深谷、巨石,冰柱、冰挂,让十几家施工队望而却步。

  面对县领导紧锁的眉头,张现铭在县委常委会上又主动站了起来:最难啃的硬骨头交给我们吧,由人武部组织民兵,保证三个月完成任务!

  随着紧急动员令的下达,一支支身着迷彩服的民兵开着汽车、农用车、三轮车,拉着架子车,背镐扛钎,隆隆挺进白云山。

  在24公里的山道上,一万多名民兵天当房,地当床,风餐露宿;几百台空压机、搅拌机、装载机在大山里轰鸣着,几千辆运料车在山上山下奔忙,一个个悬吊在峭壁打钎的民兵挥钎舞锤。

  在县领导和张现铭等人精心组织下,两个半月时间,终于在海拔1000多米的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8米多宽的“人工天路”,创造了嵩县建设史上奇迹。

  一本导游词

  白云山山峻谷幽,水清林密,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解说词,也没有一本能全面概括白云山的书籍和宣传资料。

  县领导再次把目光盯在了张现铭身上。张现铭首先从编写导游词入手,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全县最有文化功底的人员成立写作班子,先后搜集到民间关于白蛇和青蛇在此修炼的传说、大禹治水遗址、西岩寺遗址等二十多个历史传说和故事;考察出全国最大的古银树群和稀有植物40多种。

  在那些日子里,张现铭带领大家背着《辞海》、《百科全书》等书,吃住在白云山上,有时为了一个景点的命名,他们一琢磨就是几天。

  第一手材料到手后,整理工作又紧锣密鼓地进行。白天,他处理部里的工作,晚上,就加班加点编写和修改导游词,有时一天最多休息四个小时。

  经过一个月的苦磨,十三万字的导游词和装帧精美的四本宣传图书,终于出炉。

  需要说明的是,在建设白云山的时间里,张现铭的本职工作并没有受到影响,全县的民兵政治教育被济南军区评为先进,人武部党委也被河南省军区评为先进团级党委。

  2005年10月,白云山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并荣升国家“AAAA”景区。

  白云山铭记着张现铭。一位嵩县籍在外工作人员用一副对联,表达他对张现铭的感激之情:上联:白云为衫,流水琴弦,轻弹一世浮名;下联:苍山作屏,飞雾丹青,浓染历代精诚。横批是:伊水之子。②8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