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身上有股侠气——省教育厅同事眼中的林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08:0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从屡立军功的优秀军官到地方教育战线的先进个人,从只有高中文化的体育特长生到著名大学的优秀硕士研究生,从一名打破全军纪录的运动健将到一名作品引起联合国官员关注的优秀摄影师……每一次林强在不同领域表现出的成功角色转换,都让同事们刮目相看,敬佩之情从心而生。

  一个内心细腻的男人

  在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李卓明的记忆里,1994年他第一次见林强时,林强给他的第一印象是“长发飘飘,还戴着一副墨镜”。李卓明有些疑惑:军队不是要求短发、平头吗?即使林强已转业到地方工作,但也不至于反差这么大吧?

  “反差很大的”林强让李卓明觉得“这个人可能有些粗心,不修边幅”。但很快,他发现这只是表面现象,这个不修边幅的男人,其实有颗细腻的心,一种比别人更多的悯人情怀。

  有一次,李卓明到林强办公室谈事情,发现他办公桌上有很多照片。那一幅幅色彩饱满、构思巧妙、主题鲜明的照片立刻吸引了李卓明的目光。他拿起照片一看,发现几乎全是乡村儿童人物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有的在简陋的沙土操场上嬉戏玩耍,有的在破旧的教室里念书。

  李卓明觉得很奇怪:“你咋个会照那么多贫困地区儿童的照片呢?”林强淡淡地笑着说:“这些都是甘孜贫困地区的孩子。那儿有很多小孩子都没照过相,我去时就帮他们照一些,回到成都后冲洗出来,准备再去甘孜时给他们捎去。”那一刻,李卓明心里有些感动,原来这位外表看起来“不修边幅”的同事,内心是那么细腻,“还有股侠气”。

  在省教育厅,林强和李卓明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工作,平时工作很少有交叉和互动,但林强会时不时地到李卓明那儿去串门,很多时候是为贫困地区的学校、学生的事情而去。“有时是为资助贫困地区儿童读书,有时是为帮乡村教师争取一些福利……”

  在同事们的眼中,林强心中有一本账,记录着他走过的那些贫困学校的情况,如哪个学校缺什么学习用具,哪个学校需要什么体育器材……每当再次赶赴当地学校前,他都会提前精心准备这些物资,赠送给他们。通过很多点滴小事,不少同事渐渐发现这位不修边幅的同事,其实是一个内心很细腻、内秀的人。

  一个吃苦耐劳的男人

  1987年,林强转业到省教育厅工作,从一名优秀军官转变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短短5年里,他从省教育厅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体育卫生艺术处副处长、处长,分管全省学校的卫生、体育、艺术工作。在这个领域,林强表现出的吃苦和钻研精神,同事们有目共睹。

  2001年,甘孜州发生

地震,为了解当地教育系统受影响情况,省教育厅组织林强和另外几人连夜赶赴现场。到了当地,由于山路艰险难走、通讯又不发达,很多数据都还没有准确地核实清楚。林强立刻要求上山收集学校情况。

  李卓明还记得当时的情况:“他带着睡袋上路,一走就是7天,环山探访了9所学校,每天与学校老师学生同吃同住。最终收集了大量及时、可靠的数据和资料。”就这样,林强收集了很多连当地教育局都还不是很清楚的一些学校的情况,非常有价值也非常珍贵。“由于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林强回来时,脸都被晒烂了!”

  到省教育厅工作,林强给同事的印象是头脑清晰、思维活跃,但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基本上不怎么说普通话,一急起来说话就非常的慢条斯理。2005年6月,林强从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轮岗到省语委办工作。有一次学习讨论,他在上面发言,一位同事递上纸条,要求林强说普通话。这次经历让林强触动非常大。

  省语委办主任科员陈雪梅说,讲普通话对半路出家的林强确实不容易,但自从“纸条事件”后,无论开会发言、作报告,还是新闻采访、录制节目,只要面向公众场合的讲话,他都会坚持使用普通话,即便有人笑话他,他也不为所动。不仅自己讲,他还要求周围工作人员都说普通话。为在省内推广普通话,他还在去年组织开展了“四川省普通话形象大使”活动,参加人数在10万以上。

  一个思维活跃的男人

  在同事的眼中,林强还是一个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做事的人。“他从不蛮干,喜欢动脑,用巧办法解决大问题。”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颜振说,1992年林强刚任体卫艺处长时,就在岳池、南部两县搞了一个快乐体育的试点。当时该地区的农村小孩没有运动服,没有体育器械,甚至连基本的运动场地都没有。见到此景,林强并没有马上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而是思索着如何用最省力、省事的办法,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农村小孩的体育锻炼难题。

  没有运动器械,就将矿泉水瓶子装满沙子,一起排队做广播操,这样即可整齐划一,而且水瓶敲击的声音还能当作伴奏;没有铅球,就用石头代替;没有跳绳,就用藤条代替;没有双杠、单杠,就用树枝来搭建;没有乒乓台,就用砖块砌……林强这些点子让当地的小孩兴奋不已。大家看到这些新鲜的改装体育设施后,都争先恐后地上去试一把。

  “因地制宜,土法上马,就地取材……这么巧妙的点子在教育系统真是一个创新。”体卫艺处的同事获知后连连称赞说,没想到不是教育科班出身的林强能有那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后来,林强提出的这一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模式还纷纷被全国其他贫困地区所采用。

  “工作中的林强思维非常活跃,点子多,社交能力强。”省教育厅机关党委副书记、党办主任赵家平回忆说,2000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成都举行,但就在承办之初,成都还没有一所高校拥有完备比赛功能的体育场馆,大学生运动员水平也参差不齐。经过深思熟虑,林强建议,在大学校园建一批运动场馆,锻炼一支大学生运动员队伍。通过努力,林强争取了2亿多元资金,在成都高校新建和改建了20多个运动场馆,其中8个是具备综合功能的体育馆。

  在大运会的表演中,有人提出请明星来演出,但被林强拒绝了。他大胆地把所有表演的机会提供给了在校大学生们,其中的火炬传递更是该届盛会的最大闪光点。他选派大学生到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圣地取来长江之火,到绵阳科学城取来科技之火,此创意成为历届大运会前所未有的亮点。会后,开幕式的光盘还被送到北京奥申委,作为申办北京奥运会的专门资料呈报国际奥委会。林强的一系列创新思维和同事的努力,让第六届大运会成了历届大运会花钱最少、办得最好的一届。

  记者陶玲刘云飞实习生杨恬


爱问(iAsk.com)